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1-11-06 06:58马艳云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睁眼练习者静力

马艳云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24)

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马艳云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24)

本研究旨在观察练习太极拳对于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一年的观察中,经过三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练习组在六个月后和一年后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练习前分别增加了5.13s和17.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12s和12.91s,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中老年机体的平衡能力。

中老年练习太极拳单足站立平衡能力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的健身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本研究在查阅资料中发现,人们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的研究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二是太极拳运动对呼吸循环系统的作用;三是太极拳运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四是太极拳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的作用。为此,本研究就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睁、闭眼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晋中市各大公园的太极拳练习者。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满一年的中老年人50名,年龄在42-58岁之间,平均年龄50岁,作为实验组。同期对50名普通无锻炼的同龄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测试。所有对象均经身体检查,符合测试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做充分的准备。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从2009年5月开始对刚练习太极拳的50名中老年人发放问卷,问卷包括练习太极拳的动机,练习的拳种,练习的形式,年龄等。

1.2.3 试验对比法

依据体育测量与评价中平衡能力测试方法,睁眼静力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让受试者用优势腿站立时人体的静力平衡能力。方法是用优势腿站立,另一腿的脚置于支撑腿的膝关节处,双手叉腰。当受试者听到“开始”信号后,尽量使自己身体保持不动,一直到不能坚持为止。如果出现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即算作失败:(1)支撑脚掌发生移动;(2)叉腰的双手离开叉腰的位置,用双臂来帮助维持平衡;(3)另一脚离开支撑腿的膝关节。计算从开始到失去平衡之间的时间。共做三次,以维持平衡时间长的一次作为测验的成绩。[1]闭眼测试静力平衡能力方法,同睁眼静力平衡能力方法相同,只是要求闭眼进行。分别记录练习太极拳第6个月,第1年后的睁眼平衡能力与闭眼平衡能力。正式测试前进行两次预测试。

1.2.4 数理统计法

测试的数据由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练习太极拳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睁眼静力平衡和闭眼静力平衡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半年的练习太极拳,实验组睁眼平衡能力比练习前增加5.31s,闭眼平衡能力增加5.21s;经过1年的太极拳练习,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睁眼平衡能力增加18.66s,闭眼平衡能力平均增加16.22s,以上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1年后练习效果好。对照组睁眼平衡能力和闭眼平衡能力在6个月和1年的时间里均略下降,但尚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睁眼静力平衡与闭眼静力平衡的比较

3 讨论

3.1 影响人平衡能力的因素

从老年医学角度讲,衰老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在衰老的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其特征是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尤其是下肢肌肉衰退更明显。伴随肌肉体积的减少,肌肉力量也下降[2]。因而中老年人的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及稳定性下降。正是所谓的“人老先从腿开始”。显而易见,人一旦腿脚不便轻者影响工作和生活,重者由于不稳定引起的摔跌,致使股骨颈或肌骨粗隆间骨折是常有的。人的姿势平衡的维持依赖于视觉系统,前庭系统本体感受器的感觉信息的输入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协调。平衡能力和年龄具有相关性。视觉系统、前庭、本体等平衡感觉功能是20-50岁间较稳定,随后逐渐减退,至70岁以后降低明显。Sbeldon认为前庭功能45岁以后开始衰退。形态学上,光镜下Rosenhall发现40岁以后前庭末梢器官毛细胞减少40%。电镜下,Johnsson发现了毛细胞静纤毛减少,耳石变形脱钙及前庭神经节细胞数减少等系列变化。[3]综上所述,人的平衡能力的特征,随着年龄、视觉、前庭、本体等平衡感觉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必然导致平衡功能明显降低。

3.2 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着严格要求,主要有: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敛臀、裹裆含腚、气沉丹田等。虚领顶劲,它除了可以使头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外,还便于中枢神经系统更好地调节自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活动,高度发挥对人体平衡的控制作用。含胸拔背,“含胸和拔背”是联系在一起的,能含胸就能拔背。含胸是胸部中正自然,不凹不凸,两肩关节微向前提,随着动作的变化,胸肌做左右弧形下沉。拔背是指胸略内含,背部肌肉往下沉,起着支持和调节身体重心的作用。沉肩坠肘,不但有助于含胸拔背,而且由于肩部松沉势必降低重心来维持下肢的稳定。松腰敛臀,松腰能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敛臀时,可尽量的松臀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来调整身体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稳定。气沉丹田,吸气时气往下行,意念引导气运行到丹田(脐下三寸),呼气时意气放于四肢百骸。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可以形成一种对拔劲,以利于重心的稳定。

练习太极拳对步法也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有步履薄冰和如临深渊。它描述练拳者落步时好象在薄冰一样小心翼翼,并且能够收落自如,又好象面临万丈深渊,精神高度集中,惟恐一步不慎,便掉下万丈深渊。练习者通过太极拳步法练习,使练习者能有意识控制其步法。[4]因为太极拳的练习是一种慢速度运动项目,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脚掌肌肉反射作用来调整其稳定性。

综上所述,太极拳这项运动处处要求重心沉稳、虚实分明,迈步稳健如落地生根,下盘稳固,而上肢动作缓而不僵,轻而不浮,有内涵的表现。这样的要求使练习者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提高练习者的平衡能力。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实验组单足站立时间延长非常明显(P<0.01),这说明了实验组经过1年的时间练习太极拳后,平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照组几乎保持原来的水平,虽然水平略有下降,但没有显著变化。从实验组自身纵向比较结果看,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练习者平衡能力明显提高,说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机体平衡能力的提高。太极拳虽然动作缓慢,但它是一项全身运动,能消耗较大的能量,有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的作用。慢练并不能减少运动量,相反,慢练会增加运动量,如练习搂膝拗步时,上步越慢,越感到吃力,所需能量越大。由于慢,机体反应在大脑意识控制下,能更好地调节运动的耐受力和持久性,可以随锻炼而不断增进。太极拳是一种相对静态体力活动,通过练习可以增强腿力,对加强下肢骨质的作用特别明显。特别是在左、右蹬腿和金鸡独立两式的练习中,对维持人体平衡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较普遍发生的现象,根据第十四届国际老年学术会议(1989)报道,绝经后的妇女至少有1/4发生骨质疏松。70岁以后其中40%发生过骨折。运动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坚持经常性负重运动不仅能阻止骨质丢失,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骨矿含量,增加骨矿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5]而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由于动作缓慢,以及在单足的虚实转换中,单足支撑全身重量的时间较长,下肢几乎负担全身的重量。可见,练习太极拳对预防老年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作用。太极拳运动与其他武术项目一样,手、眼、身法、步是其灵魂。由此可见,视觉在太极拳运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形如搏兔之鹰、神似捕鼠之猫”。[6]这是指运动时身形似在空中俯冲而抓兔子的鹞那样,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准备与对手搏斗;练习太极拳的神态应如捕鼠的猫一样小心机敏,眼神随手而动。视觉的充分运用,对于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和瞬间的静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它是一项非常适合于中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的好项目。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的改善有着较大的作用。这对预防衰老和跌到,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32-238.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肖春梅.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4]邱丕相.太极拳习练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吴英华等.正宗吴式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4).

[6]臧德华.太极拳运动对预防中老年人跌倒的影响[J].搏击·体育论坛,2010(5).

On the Influences of Taijiquan Practice on the One Foot Stand Balance Ability of Middle and Aged People

Ma Yanyun
(P.E.Depart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0024)

The study puropse i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aijiquan practice on the one foot standing balance capacity of middle or ageed people.There were three times follow-up measurement during 1 year,and the results showed:after tTijiquan training for 1 year,the lasting time while standing with single foot whatever eyes opened or closed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pre-tranining,which indicated:Taijiquan training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balance capcity.

Middle or aged peopleTaijiquanStanding with single footBalance capacity

G85

A

1004—5643(2011)02—0045—02

马艳云(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睁眼练习者静力
不止愉悦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静力性拉伸对少儿短距离自由泳打腿急效研究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