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 悦
徐满才:仁爱精勤 致力化工
本刊记者 李 悦
“巍巍麓山,浩浩湘江,堂堂学府,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湖南师范大学不仅在师范教育领域卓有成就,在科技领域也颇有建树:自创立以来吸取科技精华先后成长出了一批科技培养人才,徐满才教授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教授,他将“仁爱精勤”的校训精髓贯穿于自己的化学化工教研工作中,收获了累累果实。
徐满才于1985年考取南开大学,成为该校化学专业的一名学生。1989年,考取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何炳林院士,并于1994年顺利获理学博士学位。近十年南开求学,徐满才早已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烂熟于心,力求做到德才兼备。
正是基于对德才教育的重视,在走向工作岗位之际,徐满才选择了同样有历史底蕴的湖南师范大学,成为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骨干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有机化学和高分子科学教学任务的同时,从事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多年来他先后参与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多项其他科研项目,其中1项被选为国家基金委重要成果。在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合成、结构和应用等研究方面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发表在React. Funct. Polym.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
其中,《强受迫相容疏水/亲水性聚合物互贯网络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是由徐满才全面负责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该项目从2005年至2007年,经过三年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合成两网都是疏水性聚合物的互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合成疏水/亲水性IPN的方法,发现由聚苯乙烯与结构单元中带有羟基的聚合物可通过氢键作用而具有好的相容性,这对提高共混高聚物的相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建立了合成在各种溶剂中具有预定溶胀比的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疏水/亲水性IPN的方法,实现了利用体积排除效应对体积差别较大的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分离,为离子交换分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建立了一种通过溶胀致孔合成吸附树脂的新方法,使吸附树脂不再局限于大孔树脂;合成出了可通过疏水作用和离子交换两者的协同作用吸附季铵型生物碱的IPN型吸附树脂,这类树脂可望应用于季铵型生物碱的分离纯化,解决季铵型生物碱的难以用吸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的难题;利用IPN技术合成出了高比表面积、高孔容、低溶胀度的大孔吸附树脂,这一方法可望应用于吸附树脂的合成,有效地提高树脂的吸附性能和装填容量。
科研之外,徐满才还很重视与产业界的结合。2006年,徐满才进入罗门哈斯中国研发中心,进行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研究开发了几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大孔吸附树脂和高分子催化剂新产品,有两项技术在中国、美国、欧洲、澳洲和日本申请了专利。
2010年,徐满才又全职回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将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于一身,集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经验于一体,在新的起点上从事教书育人和科研开发工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人也在不断进步,于徐满才教授,在回到湖南师范大学后,他将迎来更多的教学改革、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机遇,而不变的唯有“仁爱精勤”这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