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怀念

2011-11-04 08:42
科学中国人 2011年7期
关键词:泌尿外科医学

本刊记者 夏 炎

永恒的怀念

本刊记者 夏 炎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朱光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2011年3月2日21时18分,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自本刊问世以来,朱光亚院士和吴阶平院士一直担任本刊顾问,为杂志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缅怀之情并不仅一篇文章所能体现,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文字和图片中,追忆两位科学巨人传奇的一生。

朱光亚

1.作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朱光亚被誉为中国“两弹”研制中的“科技众帅之帅”,负责中国核武器研发。

2.朱光亚于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1941年9月,他考入重庆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1942年夏,转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9月,他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并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工作,1949年秋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经常组织爱国进步活动,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图为1947年,朱光亚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时留影(左起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3.1950年春,朱光亚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回国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中。1951年5月,他撰写出版了新中国最早介绍核武器的科普读物《原子能和原子武器》。1952年4月,他担任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处英文翻译,赴朝鲜战场参加艰苦激烈的板门店停战谈判,经历了战火的考验。

4.1953年1月,全国院校调整,刚从朝鲜归来的朱光亚被调往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在新组建的物理系任教授,为该校物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图为1953年吉林大学物理系举行原子物理课程学期考试,朱光亚教授正在对他的学生陈佳洱进行口试。

5.1955年初,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同年5月,朱光亚调回北京大学参与组建原子能专业。1967年6月,他参与组织领导的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1966年10月27日9时,在聂荣臻副总理亲自指挥下,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发射爆炸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图为核导弹试验成功后聂荣臻与朱光亚亲切交谈。

6.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顺利完成原子弹研制的“三级跳”计划,快速实现了原子弹的武器化。在此之中,朱光亚作出了杰出贡献。图为1974年5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中南海亲切接见朱光亚同志。

7.在朱光亚等老一辈核科学事业开拓者的努力下,我国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快速实现了原子弹的武器化。图为1991年4月27日,新当选的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右)和名誉主席钱学森在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

8.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的表彰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同朱光亚亲切握手。

9.退休后的朱光亚,思想却一直没有退休。在中央军委和总装备部领导的关怀下,他的办公室一直为他保留着。几年来,除非生病住院,他每天上午还要去办公室转一转,看看文件。图为晚年的朱光亚在工作之余与夫人一起摘葡萄。

10.2004年12月24日,胡锦涛同志到朱光亚同志家中看望。如今,大师已去,但精神永存。这位在原子弹、氢弹研制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和人民会永远记得。

链 接:

吴阶平

1.吴阶平出生在“齐梁故里”——江苏常州城的一个殷实之家。父亲为他取名泰然,号阶平,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一条逢山有路的平坦人生。如果从16岁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科算起,吴阶平可谓把一辈子的生命交给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

2.1942年初,吴阶平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全体教职员工被迫撤离被日军占领的协和医学院。一批协和的名医、教授,应中央医院(今北京人民医院)之聘,并带去一批青年医生,吴阶平就是其中之一。吴阶平在该院任住院医师两年半、住院总医师一年、外科主治医师半年,在世界著名华裔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教授的引导下,他开始对泌尿外科产生兴趣。

3.1947年,吴阶平被选送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进修。一年多的进修使吴阶平学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哈金斯教授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吴阶平在临床上不俗的表现也令老师十分赞赏。进修结束时,面对优厚的待遇和设备完善的办公条件,吴阶平毅然谢绝。1948年12月1日吴阶平飞回祖国。1949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

4.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吴阶平的医学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60年3月,吴阶平主刀了我国的第一例肾移植手术。上世纪70年代,他还设计了特殊的导管改进前列腺增生的手术,使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大为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被称为“吴氏导管”,并在国内推广。科研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5.吴阶平的医学生涯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工作有密切联系。他自1972年开始任周总理医疗小组组长,后来主持毛泽东主席的遗体保护工作,接着又与其弟吴蔚然医生一直在为邓小平的健康而努力,还担任过多位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图为毛主席的诊疗证。

6.198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年茶话会。邓小平与吴阶平亲切握手。这位在泌尿系统作出杰出贡献的医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一致认可,70年代,周恩来与邓小平一次长谈中,特别提到“健康问题可找吴氏兄弟”。

7.2002年,是吴阶平从医60周年。这位用3张病床启动了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在医学、科研、教学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大师,得到的不仅是荣誉,还有人民的爱戴。2002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胡锦涛同志和吴阶平同志亲切交谈。

8.吴阶平曾先后7次获得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奖,1984年获得巴黎红宝石荣誉奖章,1987年又获得巴黎红宝石最高荣誉奖章,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1993年12月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授予荣誉勋章。他还曾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金质奖章,以表彰其在控制吸烟方面的成绩。

9.第一个泌尿外科、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第一个确立“肾上腺髓质增生”疾病……我国泌尿外科学历史上的这些“第一”,都和他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追求永留世间,激励着一代代人在泌尿外科及医学事业上奋进。

猜你喜欢
泌尿外科医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投稿方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