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里的共识断裂与价值虚无

2011-11-03 09:47四川成都李晓亮
观察与思考 2011年8期
关键词:民意代表托儿听证会

■四川成都 李晓亮

听证会里的共识断裂与价值虚无

■四川成都 李晓亮

这些被舆论呼吁的真正能代表公益的民意代表在哪呢?或许就躲在网上,隐于那些编排段子调侃揶揄“听证老太”的网民里。

一花一世界,一场听证会当然也能投映出一个微缩版的社会镜像。近日,微博上就有一个被誉为“听证专业户”的成都老太的传说,在广为流传。

老太名叫胡丽天,64岁,成都量具集团退休工人,四川第一师范毕业,曾做教师25年,2001年退休,从2003年开始,报名参加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类听证会23场,人称“听证专业户”。

这是近日媒体给出的翔实资料,与之前网上的传言多有出入。此前网民爆料称,成都老太胡丽天多年来19次被抽中为听证代表,而且先后支持过多种涨价。她因此被质疑为政府安排在听证会上的“托儿”。

看了新闻,你会发现胡老太的听证传奇远比江湖传言更绚烂夺目:她7年来报名了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四十多场听证会,被选上23次。其中她表示同意的有13次。还有5次胡丽天只被选为旁听代表,无权发言。剩下的5次,她分别提出了反对意见或改进意见。

胡老太证实,网上流传的所谓的她的听证名言—“人活着,就是占用、消耗资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费都有理”,纯属杜撰;她还表示自己不是政府的“托儿”,每次都是自愿报名被随机抽签选出。结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如果胡老太所言非虚,那么她只是一个热衷参与听证的普通市民,只是被系统随机抽中的“幸运儿”,并非“职业会托儿”。

但是,在听证会“逢听必涨”的现实语境下,一个不惜自费也要全国到处参加听证会的资深听证会代表,加之可能她某些赞成涨价的投票被牢牢烙印在公共舆论记忆中,那么她遭到舆论质疑,被视为政府安排的托儿,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对于被妖魔化的委屈,胡丽天说:“我不怕。”她表示,对网络质疑感到委屈,但是将继续报名参加听证会,因为听证会是“民主进程助推器”。她认为,若能因此引起社会对听证的关注,也是好事。仅从这点看,这其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执着得有些执拗的老太太。

新闻中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胡丽天表示自己之所以经常入选听证代表,“报名的人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她提到一个关于车辆限行的听证会,需要8个市民代表,只有9人报名。

听证会没多少市民愿意报名,这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公共舆论动辄抱怨听证会流于形式,特别是关于价格的听证,每每成为走过场的听涨会,质疑听证存在黑幕缺少民意代表;一方面真正像胡丽天这样的,愿意以自己微薄之力主动介入公共生活,承担起一个公民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公共责任,助推民主和社会文明进程的人又极为稀缺。

这些被舆论呼吁的真正能代表公益的民意代表在哪呢?或许就躲在网上,隐于那些编排段子调侃揶揄“听证老太”的网民里。这类人又分两个部分:一种是迫于生活高压,确实分身乏术,无暇他顾;还有一种却可能是即便有时间和精力,也不屑走进听证现场,投出自己的一票,这部分人里不乏知识界和商业精英。

这个略显畸形的“听证传说”,其实也无言诉说着某种价值虚无和共识断裂。如果所有的精英都缩躲在网络等虚拟世界,一边作先知状愤世状在网络段子和新闻跟帖里鞭挞世俗陋规,一边却永远不愿选择胡老太那种置身其中,参与推动致力改变的现实路径,各种亦真亦幻的“听证传说”,就会不绝如缕,挑衅嘲讽着感觉良好的精英幻觉。

猜你喜欢
民意代表托儿听证会
山寨邀请函
“X托儿”系列词初探
充分尊重民意,就是成功的听证会
醒世图
怪圈
“羞答答”的听证会
“悟”如歧途系列(六) 《书法也有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