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雷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普通话教学中鼻边音声母的发音辨正
陈春雷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鼻边音声母的发音辨正是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辨正鼻边音声母的发音,首先应明确二者的异同,然后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此外还应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语境模拟训练。
鼻音声母;边音声母;发音辨正
普通话教学中鼻边音声母的辨正历来都是声母辨正的重点之一。一是因为鼻边音混淆的方言涉及面较广,如闽方言、赣方言、湘方言、江淮官话及大部分西南官话等方言均有鼻边音声母不分的情况[1]32,这对上述方言区的口头交际影响较大,如“河南”与“荷兰”不分,“旅客”与“女客”混读等。二是因为鼻边音声母在普通话测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直接影响了测试成绩。按照刘照雄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2]和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3](以下简称《新大纲》)中的样卷和朗读作品粗略统计,第一、二项中包含的鼻边音声母总数约16个 (约占1.6分),而第三项朗读作品中鼻边音声母的数量每篇约30个(约占3.2分),所以前三项测试中鼻边音声母的总分值约为4.8分。第四项说话测试虽无确定的文字材料做统计,但根据评分细则,有系统性鼻边音缺陷的情况下,语音档应划在三档以下,扣分至少为5分。四项相加,鼻边音声母在普通话测试中所占的分值约9.8分。若以二级乙等80分为及格线,测试可扣分值为20分,9.8分已近其一半。因此,如果鼻边音声母存在系统性缺陷,将对应试者的成绩影响很大,而纠正鼻边音声母的发音缺陷对提高应试人的普通话测试成绩和等级就显得十分重要。
凡鼻边音声母混淆的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两个声母的发音困难,或有n无l,或有l无n,或n、l混读。对大多数方言使用者来说,这是造成鼻边音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辨正鼻边音声母的首要问题和难度较大的问题,所以本文侧重谈谈如何进行鼻边音声母的发音辨正,并提出一些颇具操作性的发音辨正训练方法和步骤。
声母的发音特点体现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每一个声母的读音都是由这两方面综合决定的,辨正辅音声母的第一步是明确相互混淆的声母在这两方面的异同,特别是找到能够在发音实践上将它们分开的不同点。
从发音部位角度看,n、l均是舌尖中音,即由舌尖与上齿龈配合发音,这是二者的相同点。但这种相同点易使人觉得n、l在发音部位上没有区别,也无需区别,从而忽视了通过发音部位对二者加以区分的可能性。实际上n、l在发音部位上是同中有异,n、l虽然都是舌尖中音,但二者在发音时舌尖接触上腭的部位差异较大。n发音时舌头向两边展开,然后上举,此时不仅舌尖接触上齿龈,舌身边缘也随之紧贴上腭形成闭合。l发音时舌身横向收窄,然后上举,此时只有舌尖轻触上齿龈,且不能在口腔内形成闭合。所以,只要能控制好舌身收展的状态,就能控制好舌头接触上腭的部位,进而在发音部位上对二者加以区别。
从发音方法角度看,n是鼻音,l是边音,二者在控制发音部位引导气流从不同的通道透出发音时明显不同。发n时舌尖及舌身边缘应与上腭紧密贴合,堵住气流的口腔通道,同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引导气流从鼻孔透出发音。发l时只需将舌尖轻触上齿龈,让舌头与两颊内侧形成空隙,同时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引导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透出发音。由于软腭的升降不易体察和操作,而舌头接触上腭的感觉相对容易把握,所以从发音方法角度区分n、l,关键在于控制好舌头与上腭贴合的松紧、闭合程度。而这种“松紧、闭合程度”与舌尖上抵时的用力程度成正比关系,因此,只要控制好舌尖上抵时的力度大小,就能正确引导气流的走向并产生不同的发音。
辨正鼻边音声母读音除了要明确二者在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上的异同之外,还可运用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方法进行更有效的区分。
前字引导法就是利用前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的发音特点限制和引导后面紧邻音节的声母n或l的发音。如发n声母音节时,可以前加一个以n作韵尾的音节连读发音,由于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相近(只是除阻不除阻的区别)[1]33,所以前面音节的韵尾n能够很好地限制和引导后面音节声母n的发音。例如:
发l时,可以在声母l前后各加一个可以促使软腭上升的元音a,把l夹在中间反复读ala,或a—la,a—la。读准la之后,再用la引带其他音节,可以在连续快速地念la、la、la……之后突然将韵母换掉,念出其他 l声母音节,如:la、la、la……lu,la、la、la……lai,la、la、la……lang 等[1]32。 另一个方法是在声母l前加上一个可以促使软腭上升的ge、ke、da、ga等音节,以限制软腭下降,并引导气流在口腔发音。例如:
所谓快速打舌法就是利用“la”和“na”这两个固定音节进行快速连续发音训练,并根据发音时舌头击打上齿龈的速度快慢和下颚的联动状态来区别 n、l的发音。如发 la、la、la……,na、na、na……,发音时注意体会二者的不同。具体来说,打舌速度较快,且下颚不联动的音是“la”;而打舌速度较慢,且下颚联动的音是“na”。在区别“la”和“na”之后,还可以通过改换韵母的方式将它们变成其他的音节进行拓展训练。
憋气验证法就是通过堵塞n、l声母发音时的气流通道的方式检验发音是否正确的方法。发n时,口腔气流在上齿龈处被堵住,而鼻腔气流通道打开,此时如果采用“捏鼻法”堵住鼻孔,气流就无法从鼻腔出来,从而造成很强的憋气感,证明发音正确;如果捏紧鼻子后还能轻松发音,就说明发音不正确。发l时,口腔气流在上齿龈处没有被完全堵塞住,此时若采用“捂嘴法”堵住嘴巴,也会造成很强的憋气感,证明发音正确;如果捂紧嘴巴后还能顺利发音,则说明发音不正确。
由于n、l发音时舌尖接触上齿龈的力度大小不同,所以为了更明显地区别二者,我们索性可以夸大这种不同,即进行夸张对比。具体办法是发边音l时刻意减小舌尖接触上齿龈的力度,让舌头无法在口腔内形成对气流的阻塞;发鼻音n时则可以加大舌尖接触上齿龈的力度,使舌头能更彻底地阻塞住气流。如对比发 l—n,n—l,la—na,ni—li等音。发音时注音刻意夸大舌尖力度的不同,反复加以对比练习,就能体会到n、l的差异。
区别n、l的发音还可以使用手势辅助法,即用手掌模拟舌头与上齿龈的发音动作,边发音边用手掌的动作直观地引导发音部位进行发音。具体做法是用左手代替上腭,右手代替舌头,发n时,将右手手指微微张开用力上举抵住左手掌前位置,模拟舌尖及舌头上缘紧贴上齿龈的发音动作,同时配合手掌动作反复发音;发l时,将右手手指并拢轻轻上举接触左手掌前位置,模拟舌尖轻触上齿龈的发音动作,同时配合手掌动作反复发音。
在对鼻边音声母的发音进行辨正的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这两类声母在模拟语境中的应用性综合演练,因为只有经过典型的模拟语境检验之后,n、l声母的发音才能真正满足具体语音实践的需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n、l声母主要出现在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作品和命题说话这四种语境项目中,所以n、l声母的应用性综合演练也应在这四种语境项目中进行。下面列举一些具体训练办法及示例。
以上两种训练 (即单音节字词和多音节词语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在字词中辨正n、l声母的能力。
在《新大纲》规定的朗读篇目中精选若干包含n、l声母较多的典型段落进行作品朗读训练。例如:
(1)选自张健鹏、胡足青主编《故事时代》中《差别》(作品 2 号)[3]336
两(liang)个同龄(ling)的年(nian)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na)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nuo)德的那(na)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lu)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lao)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lao)骚了。老板一边耐(nai)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li)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2)选自峻青《第一场雪》(作品 5 号)[3]342
大雪整整下了(le)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lai)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liu)、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li)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luo)光了叶子的柳(liu)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liang)晶晶的银条儿;而那(na)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li)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以上作品选段中凡是涉及n、l声母的音节均夹注了拼音以提示发音 (相同的字音反复出现时只注第一个字),学习者可在《新大纲》规定的作品中选择10个以上的包含n、l声母较多的段落进行反复研读辨正,培养在作品朗读中分辨n、l声母的语感。
由于n、l声母的语境模拟训练侧重发音的应用练习,与说话题目和内容关系不大,所以,此项训练可由练习者任选一个 《新大纲》规定的话题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是任选一个话题,然后根据话题整理说话思路,拟定说话提纲,并预想一下说话中可能会用到的包含n、l声母的字词,反复练习这些字词的发音直至熟练掌握,最后再按提纲作说话训练。为了便于检查发音的对错,可以请普通话水平较高且能分清n、l声母的同学记录错误发音,或录下说话内容以备稍后检查纠正。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学习者在即兴式口头表达中分辨n、l声母的的能力。
综上所述,辨正n、l声母的发音,首先应明确二者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的异同,然后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进行发音辨正,此外还应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语境模拟训练。只有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刻苦的发音练习,n、l声母的发音辨正才能取得实效。
[1]陈国安,王海燕,等.新编教师口语——表达与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光明.普通话与安徽方言辨正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5]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安徽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G642
A
1674-1102(2011)02-0141-03
2010-12-26
陈春雷(1975—),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辑:章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