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敬远 陶志敏 张素贞 崔春蕾 孔蕊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对我院高血压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门诊患者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90例。随机分为 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A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0.6)岁;B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0.7)岁;C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0.5)岁。病程6个月~30年不等。两组性别、年龄、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需满足下列条件: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血压140 mm Hg≤SBP <180 mm Hg(1 mm Hg=0.133 kPa),90 mm Hg≤DBP<110 mm 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隐性脑血管病等情况且未服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禁忌证。
1.3 治疗方案 入选患者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和抗心肌缺血药物1周,第2周起开始服药,疗程均为4周。各组治疗方案如下: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1次d,口服;B组: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次/d,口服;C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 次/d,口服。
1.4 疗效评定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药物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坐位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治疗后坐位DBP下降<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 成本 本研究主要有直接医疗成本包括药品、检查费用;直接非医疗成本包括不良反应治疗费用。所有费用均按我院2009收费标准和漯河市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同时去除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检查成本为患者在治疗前后所做试验室检查费用,计有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不良反应成本按照药物治疗成本的3%来计算[1]。药物成本和不良反反应成本合计为药品成本,其余的成本合计为医疗服务成本。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临床疗效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进行综合评价,作疗效评估时将显效和有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其中 A组总有效率83.33%,B组76.67%,C组90.00%。具体见下表1。
表1 临床有效率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A组出现头痛1例,水肿1例;B组出现头痛2例,面红2例,水肿1例,心悸1例。C组出现头痛1例,面红1例,水肿1例。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2.4 成本的确定 A组的药品成本为:87.36元,B组的药品成本为:39.76元,C组的药品成本为142.80元;检查成本均为:434.00元;不良反应成本A组为:2.62元,不良反应成本B组为:1.19元,不良反应成本A组为:4.28元。A组的总成本为523.98元,B组的总成本为474.95元,C组的总成本为581.08元。
2.5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寻找在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较低的治疗方案。成果-效果比(C/E)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当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有的方案可能花费的成本较高且产生的效果也很好,这时就需要考虑增加1个效果单位所花费的成本,即增长的成本-效果比(△C/△E)。结果见表2。
表2 成本效果分析
2.6 敏感度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药品加成的逐步取消,药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已成为必然,服务费用的上升也必然会成为医疗行业的趋势。我们假定药品价格下降20%,医疗服务价格上升15%来进行敏感度分析。 结果见表3。
表3 敏感度分析
由表2可知,A方案成本-效果比最高,B方案成本-效果比最低,从增长的成本-效果比来分析,若在A方案的基础上多获得1个效果单位,B方案要多花费3.68元,C方案多花费17.15元。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A方案无疑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且从不良反应来看,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本文对3个参数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证明上述3个方案对3个参数的波动影响不大。综上所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1] 李明晖,李洪超,马爱霞.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药房,2008,19(11):8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