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明 王丽萍 高西平 胡洋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包括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TIA)和脑梗死[1]。长期反复头晕被认为是后循环缺血的后备军,为此我们收集了近2年来在我院就诊的长期反复头晕患者的有关资料并随访,旨在探讨长期反复头晕发展为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为做好二级预防打下基础。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和体检中心已确诊的头晕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80岁,平均(61.8±5.0)8岁,选择在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者为这次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45~80岁,平均(60.2±4.90)岁,收治的长期反复头晕患者设置为研究群体,排除外周性、前庭、精神性头晕病例,收集有关资料并随访。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病例均符合有关文献报道确定的分类诊断标准[2]。②既往有明确的头晕病史,曾经或正在治疗的患者,年龄45~80岁,性别不限。③患者配合跟踪调查。④一般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⑤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无明显异常、脑萎缩、脱髓鞘改变者。排除标准(1)前庭系统性眩晕;(2)神经精神性、抑郁症、心源性及其他精神科疾病等病史;(3)长期服药、吸毒、严重长期失眠者。
1.3 正常对照组入选标准 ①选择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与长期反复头晕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均相匹配的健康者。(2)既往无头晕病史。(3)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与长期反复头晕组相同。
1.4 方法
1.4.1 病例收集 由课题组专人负责,按照入选标准和头晕的诊断标准筛查收集病例,对符合入组标准者进行血压、血糖、血脂、心脏病史、长期吸烟、饮酒、家族卒中史、彩超、CTA检测并记录。正常对照组也进行同样的指标检验。所有指标记录由神经专业的临床医师负责。
1.4.2 血压的测量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建议的测量方法操作,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3]。同时对入组者进行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空腹血糖、血脂检测、ECG等健康体检,完善TCD、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CTA检查。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例数表示,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化指标及脑血管评定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检验水准a=0.05。采用t检验分析血压、血糖、血脂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血压、血糖、血脂在正规治疗与不正规治疗组中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组间各参数与患病率的比较,单项有序变量患病率的分析应用趋势检验。统计所用的值量表分,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的比较 症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①头晕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80岁,平均(61.8±5.08)岁。②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45~80岁,平均60.2±4.90岁。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在年龄、性别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症状组与对照组之间血压、血糖、血脂、心脏病史、卒中史、动脉内膜厚度、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症状组内正规治疗组与不正规治疗组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根据服用药物情况分为正规治疗组与不正规治疗组,正规治疗组55例,不正规治疗组45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心脏病史、卒中史、动脉内膜厚度、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症状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表2 症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
表3 正规与不正规服药一般情况比较
2.4 症状组内正规治疗组与不正规治疗组一般情况的比较头晕症状患者根据服用药物情况分为正规治疗组与不正规治疗组,正规治疗组65例,不正规治疗组35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心脏病史、卒中史、动脉内膜厚度、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正规与不正规服药一般情况比较
3.1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 头晕或眩晕、肢体或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步态不稳或跌倒。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觉缺损、声嘶、Horner综合征等。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4]。长期慢性反复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的一大类,他们被认为是卒中的后备军我们的资料显示他们发展为后循环缺血是正常人群年发病率的100倍[2],故他们为卒中的高发人群,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防止他们发展为真正的卒中或者说至少可以延缓及推迟卒中发生有重要意义。
3.2 危险因素 长期慢性反复头晕发展为后循环缺血,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进入Cox多因素模型的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不可调节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家族卒中史和年龄是不可干预的,而高血压、高脂血症作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因而长期而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3 预测 总之,本文应用χ2检验对慢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慢性脑血管病发展为后循环缺血的预测模型,以预测慢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值,从而判断患者的预后,经统计学检验可信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1] 郝玉贵,刘斌.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4(3):354-355.
[2] 蒋雨平.临床神经疾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0-62.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S2-42.
[4] 何文杰.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64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