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也无奈
翁礼华,194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化学系,“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省劳模。20世纪80年代从政后历任奉化、鄞县县长,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兼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及国资办主任。2003年从财政厅卸任后,改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财经文史研究中心主任。
由于财神能给人们带来财富,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崇敬。在中国诸多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几乎都有财神庙,通过“有求必应”,来满足人们祈福致富的愿望。为了祈福发财,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顶礼膜拜,虔诚万分。由于口中念念有词的跪拜者心中的期望值都很高,常常让坐在神龛上的财神颇感为难,手足无措,焦虑有限的财富面对无限的欲望,如何是好?所以,在全国各地不少财神神龛的两侧都写有这样的对联:“颇有几文钱,你也求,我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如何!”活脱脱地把“有权也痛苦”的财神处于矛盾焦点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刻画得活龙活现,淋漓尽致。
渴望财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欲望。人不可以没有欲望,因为失去欲望就不会有追求,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倘我们的祖先当年没有丝毫欲望,我们至今可能还是一种手脚不分的脊椎动物,天天四脚落地行走在山野之间,风餐露宿于草丛之中,实现不了手脚分离、站立起来的伟大理想,更不可能成为居住有华屋、出入有舟车、昂首挺胸、目光远大的衣冠望族。可见,人之所以能从200多万种动物中脱颖而出,乃源于先祖们“成人之美”的欲望。诚如人们所知,合理的欲望就是理想,而手脚分离、直立行走还只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初始欲望。随着人们借助工具实现了手的延长以后,才真正与禽兽相揖别,开始实践钻木取火、烹饪饮食、种植养殖的新欲望。此后,随着一个又一个新欲望的实现,人们终于从当年一切取之于天然的动物不断进步,相继走进了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成了傲视环宇的“万物之灵长”。
千百年来凡有作为的统治者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就必然鼓励社会成员不断构思出梦幻和欲望,并为之奋斗以至献身,中国的儒家思想就是这种欲望的鼓动者。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来鼓励青少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而奋斗,即使死也要死得重于泰山,而不能轻于鸿毛。对于一个人来说,纵有种种机遇,较多地实现了个人欲望,但由于人生在世有做不完的玫瑰色美梦,一欲既终、他欲随之。如秦始皇实现了并吞六国的旧欲,又有了长生不死的新欲。因此,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实现的欲望,不但不会很多,而且还常常受制于偶然的机遇。
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太多,欲望超过可能的尺度,就会带来无谓的痛苦。如从政为宦者又想当大官,又想求大利,以至贪贿违法而身陷囹圄,被处极刑,即是太多的欲望带来痛苦的典型。就这一点来说,佛教教诫其信徒“欲望就是痛苦”乃一矢中的的真谛。既然一个人不能无欲,又不能欲望太多,这就带来了欲望的尺度问题,在尺度内的欲望是能够实现的欲望,在尺度以外的欲望则是无法实现的梦幻。如要想学习,要想劳动,人人得而为之;反之要想成为艺术家、体育明星,则70%靠天赋、30%靠机遇;要想当官,则70%靠机遇、30%靠才能。你倘无天赋再勤奋也成不了明星;倘无机会再德才兼备,也只能望洋兴叹,千里马老死于马厩之中。如20世纪20年代,即使初中文化程度者入黄埔军校学习,不到半年即能毕业入伍,到抗战时不少人都已成为高级将领。而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即使高中毕业入学四年的陆军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充当中级军官,很少有人进入高级将领的行列,足见当官机遇之重要。因此,人们要摆脱由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欲求不得而带来的焦躁和痛苦,保持快乐的心态,就必须知己知彼,严格控制欲望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