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 (浙江衢州 324402) ■文
戒毒人员的社区康复态度及衔接对策
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 (浙江衢州 324402) ■文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Attitude of Drug Addicted Prisoners and Measures for Connection
实现戒毒人员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到社区康复的顺利过渡,对巩固阶段性戒毒成果,系统推进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有着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为了给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衔接工作提供支持,课题组自拟问卷,随机抽取524名浙江省本省籍、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满一年、不久将进入社区康复的戒毒人员,开展戒毒人员的社区康复态度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衔接工作对策。
(一)一般资料。年龄分布 33.51±5.79岁,40岁以下 464名,占 88.5%。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466名,占 88.9%。婚姻状况,未婚 223名,占 42.6%,已婚201名,占 38.4%。吸毒前职业,个体经营者 205名,占39.1%,无业 131名,占 25.0%。具体见表1。
(二)家庭环境与对自我态度。成长环境、父母个性、亲人状况、家庭关系、邻居关系、社区康复中可能最亲近的人、社区康复遇到困难最可能求助的人,见表2。
对自己的态度,认为爱自己 297名,占 56.7%,一般131名,占 25.0%,痛恨自己 96名,占 18.3%,认为自己戒毒缺少关爱 298名,占 56.9%。戒毒次数,戒毒 2次以下 148名,占 28.2%,3次戒毒 202名,占 38.5%,3次以上戒毒 174名,占 33.2%。社区康复生活状况,认为生活困难 103名,占 19.6%,不能确定 173名,占 33.0%,没困难 262名,占 50.0%。社区康复期间复吸,认为坚决不复吸 290名,占 55.3%,担心心瘾难当复吸 140名,占 26.7%,担心回归毒友圈复吸 92名,占 17.6%,担心承受力差复吸 38名,占 7.3%,担心生理疾病难忍复吸 22名,占 4.2%。
表1 人口学特征统计 (n=524)
21-30 ………………………………………140(26.7)31-40 ………………………………………324(61.8)41-50 ………………………………………60(11.5)文化程度:文盲…………………………………………………0(0)小学 …………………………………………171(32.6)初中 …………………………………………295(56.3)高中及以上 …………………………………58(11.1)婚姻状况:未婚 …………………………………………224(30.8)已婚 …………………………………………200(51.5)离异 …………………………………………100(17.7)从业状况:无业人员 ……………………………………131(25.0)个体经营者 …………………………………205(39.1)学生……………………………………………26(5.0)农民……………………………………………50(9.5)工人 …………………………………………56(10.7)
表2 家庭环境统计 (n=524)
仅有兄弟姐妹 132(25.2)………………………………孤身一人 60(11.5)……………………………………家庭关系好 316(60.3)…………………………………家庭关系一般 168(32.1)………………………………家庭关系差 40(7.6)……………………………………邻里关系好 279(53.2)…………………………………邻里关系一般 201(38.3)……………………………………社区康复中可能最亲近的人:父母 274(52.3)………………………………邻里关系差 44(7.6)…………………………………………兄弟姐妹 150(28.6)…………………………………………妻儿 164(31.3)……………………………………曾吸毒有朋友 46(8.8)…………………………………遇到困难最可能求助的人:父母 270(51.5)…………………………………不吸毒有朋友 20(3.8)…………………………………………妻儿 119(22.7)…………………………………………兄弟姐妹 169(32.3)……………………………………曾吸毒有朋友 26(5.0)…………………………………不吸毒有朋友 46(8.8)…………………………………社区康复机构 30(5.7)…………………………………
(三)对社区康复就业态度。认为有必要找份工作 292名,占 55.7%,没有必要找份工作 121名,占 23.1%,工作与否无所谓 110名,占 21.0%;肯定能解决就业 200名,占 38.1%;自己能解决 260名,占 49.6%;可能在本地就业 238名,占 45.4%。具体见表3。
表3 对社区康复就业态度统计 (n=524)
(四)对社区康复的态度。社区康复,认为有必要 280名,占 53.4%,没必要 104名,占 19.8%,不好说 104名,占 19.8%,是对吸毒人员的继续处罚 36名,占 7.0%。社区康复协议,认为有约束作用 212名,占 40.5%,能按协议要求做 188名,占 35.9%,会不会按协议要求做不好说 104名,占 19.8%,不会按协议去做 20名,占 3.8%。定时到社区康复机构报到,认为能做到 302名,占 57.6%,有时不能做到 124名,占 23.7%,很难做到 98名,占 18.7%,感觉报到不自然 238名,占 45.4%。对社区康复机构组织的尿检,会主动参加 310名,占 59.2%,有时会逃避 130名,占 24.8%,不会参加 84名,占 16.0%。社区康复帮教活动,认为有意义 204名,占 38.9%,只是形式没什么意义 240名,占 45.8%,不好说 80名,占 15.3%。对社区康复管理机构的态度见表4。
表4 对社区康复管理机构态度统计 (n=524)
(五)对社会工作者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尊重、关心、鼓励,表示欢迎 276名,占 52.7%,不欢迎 36名,占 11.5%,不好说 212名,占 40.5%。对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认为欢迎 441名,占 84.2%,不欢迎 83名,占 15.8%。社会工作者帮助制定、实施康复计划,认为很好 254名,占 48.5%,不好说 220名,占 42.0%,可以试试 50名,占 9.5%。社会工作者扮演角色,喜欢像朋友 211名,占 42.2%,像心理咨询师 110名,占 21.0%,像医生 106名,占 20.2%,像父母 51名,占 9.7%,像老师 20名,占 3.8%,像同事 18名,占 3.1%。
(六)对同伴的态度。戒毒成功人士经验推介,表示欢迎 291名,占 55.5%,不欢迎 43名,占 9.3%,不好说190名,占 36.3%。同伴的鼓励、支持、督促,表示欢迎320名,占 61.1%,不欢迎 164名,占 31.3%,可以试试40名,占 7.6%。与信任的同伴一起戒毒,认为对戒毒有帮助 240名,占 45.8%,没什么帮助 186名,占 31.7%,不好说 118名,占 22.5%,认为能增进信心 250名,占 47.7%,可以试试 200名,占 38.2%,没什么用 74名,占14.1%。
(一)社区康复工作与戒毒人员家庭、生活问题。受查者年龄集中分布 40岁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比例高、吸毒前个体工商者占相当比例,与李红青等研究成果一致①李红青等:《浙江省四地一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调查分析》,《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 6期,第 37~41页。。有研究表明,家庭稳定与和谐对戒毒者保持操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姬红瑞等:《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年第 3期,第 133~136页。,家庭、社会、个人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动机,治疗动机强者依从性较好,治疗效果较好③Miller WR.,Yahne CE,Tonigan JS.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drug abuse services:a randomized trial〔 J〕.Jconsunt Clin Psychol,2003年第 5期,第 754~763页。;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戒毒人员融入社区生活④钟莹:《女性戒毒群体的社会支持状况与社会福利服务需求》,《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 6期,第 164~166页。;拥有正常家庭结构和良好家庭氛围的戒毒者戒断成功率高,戒毒效果优于家庭结构畸形、家庭沟通缺失者⑤任茜蒙:《家庭与戒毒》,《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年第 1期,第 65~69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查者家有亲人、家庭温馨、父母宠爱,与亲人、家庭、邻里关系较好,民主和传统型父母占相当比例,最亲近的人是父母与妻儿,求助首选对象是亲人,对自身的成长环境较满意,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认为爱自己,而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利于社区康复工作开展。
不少受查者认为社区康复期间的生活会有困难,认为对自己戒毒缺少关爱者占比例较高,担心心瘾难当和回归毒友圈而复吸者不在少数,可能与戒毒人员家庭往往长时间受吸毒困扰而经济贫困,精神疲惫,家庭对其失去希望而情感联系削弱,戒毒者不能充分体验家庭的亲密感和情感支持,难以适应家庭环境发生的变化⑥朱千等:《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家庭功能的调查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年第 3期,第 127~130页。有关,应引起重视。有资料显示,浙江省 2009年社区康复有效执行率仅为 63.6%,部分戒毒人员家庭不配合、不支持影响社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⑦浙江省禁毒委员会:《全省禁毒工作综述 (2009)》。。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吸毒人员回归到“彼此相互关心,自尊和责任感较强,民主气氛浓,环境温馨、宽松,‘家庭规则’较为健全”的家庭,情绪较稳定,戒毒愿望强烈,家属也愿意配合社工工作,并积极寻求戒毒和恢复正常生活⑧同⑤。。提示帮助戒毒者家庭支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着眼于接纳吸毒人员,加强家庭成员间互动和沟通,促进支持和理解,对社区康复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社区康复工作与戒毒人员对就业认识不足及去向问题。受查者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的就业必要性持负性态度占相当比例,多数受查者对解决就业持怀疑态度,表示靠自己解决不了就业。希望亲人、朋友帮助解决就业的受查者占相当比例,盼望社区康复机构解决就业的只占较小部分,多数受查者选择户籍地以外就业。有研究表明,戒毒人员的就业状况、戒毒愿望、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影响戒毒治疗的依从性⑨蒋忠亮:《纳曲酮用于阿片类依赖者抗复吸治疗的结果分析》,《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9年第 2期,第 143~145页。;戒毒人员有一份合法职业能赢得亲友和社会的信任,增强戒毒人员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坚定戒毒决心⑩段伟:《戒毒人员康复和回归社会后的社会及就业保障问题研究》,《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年第 1期,第 75~78页。汤宜朗:《毒品成瘾的康复及预防复吸问题》,《人民网》,2010年 5月 16日。。戒毒人员对社区康复阶段就业必要性,就业困难及就业去向认识不足,可能导致戒毒人员无所事事、受歧视感和负性情绪加重、社区康复管理机构监管脱失、复吸等恶性循环。因此,重视解决戒毒人员就业及于户籍地就业问题,能够降低复吸和监管脱失风险。
(三)社区康复工作与戒毒人员的负性态度问题。受查者对社区康复持负性态度的比例高,表示不能遵守和不能确定遵守社区康复协议者比例比能确定遵守者多,表示不能做到、很难定时做到社区康复机构报到者占不少比例,对社区康复机构组织的尿检,表示有时会逃避或不会参加达四成多,多数受查者对社区康复帮教活动持负性态度。对社区康复管理机构信任、接纳者与比较抵触、缺乏了解者相仿,多数受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社区康复管理机构的帮助、心理支持,并会主动接受管理,但对社区康复管理机构帮助不抱希望,表示不情愿接受管理和可能脱离管理者也有一定比例,极少数戒毒人员遇到困难会向社区康复机构求助。康复是个医学概念,本意是利用尽可能取得的条件和时机,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⑪。就戒毒者而言,社区康复是指利用社区各种条件和措施,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提高其生活能力,使之摆脱毒品,适应社会生活。戒毒人员处于无管控、无服务状态必然导致其犯罪率和复吸率居高不下⑫张昱:《构建吸毒人员的社区康复社会工作体系》,《禁毒社会工作》,2009年第 3期,第 4~10页。。对戒毒者实施有效监管是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戒毒者对社区康复、管理机构、康复协议、定时报到、接受尿检和帮教的负性态度势必影响社区康复工作执行。向戒毒者提供帮助、解决困难与应对危机是社区康复工作有机组成部分,应加强对戒毒人员社区康复工作的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消极、怀疑、逃避等思想认识,形成信任、真诚的工作关系,夯实思想基础,社区康复工作方能步入正轨。
(四)社区康复戒毒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的认知基础问题。戒毒人员对社会工作者、同伴的态度,受查者对社会工作者持负性态度占有相当比例,大多数欢迎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喜欢社会工作者扮演朋友、心理咨询师、医生角色。多数欢迎戒毒成功人士经验推介,欢迎同伴的鼓励、支持、督促,抵触同伴教育者也有一定比例。戒毒社会工作者平等、尊重、真诚、接纳戒毒人员,在戒毒工作中扮演着服务者、倡导者、协调者、咨询者、组织者、支持者⑬唐晓容等:《论我国戒毒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社会工作》,2008年第 7期 (下),第 10~13页。角色,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技巧和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干预,促使戒毒人员戒毒成功回归社会⑭王瑞鸿:《戒毒社会工作:理念、原则及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 4期,第 12~15页。,是社区康复工作的主要力量。有资料显示,上海市职业化、专业化的戒毒社会工作者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⑮范志海等:《上海禁毒社会工作经验及反思》,《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年第 5期,第 388~391页。,消除戒毒人员对社会工作者的负性态度,提高戒毒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准,有利于推进戒毒社会工作和提高社区康复功效。有资料显示,具有相似背景的戒毒人员 (同伴),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团体情境或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目标,对戒毒工作有着独特作用⑯同上。,对有戒治信心、寻求同伴支持愿望的戒毒人员可开展戒毒小组社会工作。
戒毒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戒毒人员开展可能影响社区康复的因素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在戒毒人员社区康复前告知社区康复管理机构,便于社区康复管理机构提前掌握情况,作好应对准备,实现有效管控。评估维度有戒毒次数、身体状况、家庭情况、邻里关系、就业能力及去向、对社区康复 (包括社会工作者、同伴)的态度、戒毒信心与决心、脱失风险、知法守法、心理健康状况等。对评估显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有逃避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监管脱失风险倾向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告知社区康复管理机构提早介入,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时可由社区康复管理机构会同家属接回,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社区康复落实。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与社区康复管理机构定期开展信息交流,介绍即将进入社区康复的戒毒人员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建议,交流经验方法,改进具体工作,提高科学戒毒效能。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戒毒人员家庭支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实现戒毒工作向吸毒者家庭延伸。利用戒毒人员家属来所探视、邀请参加场所开放日、举办联谊会和戒毒者家庭培训班、戒毒成果汇报会、走访等契机,帮助戒毒人员家庭建立恰当的对戒毒者认知,推介帮助戒毒技巧,宣传家庭在戒毒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等。引导从违法者、受害者、病人三方面正确认识吸毒的家庭成员,明确仅凭吸毒者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戒毒和康复,靠责怪、埋怨、冷落、歧视或放任、纵容解决不了问题,戒毒需树立理性的看法和寻求有效的途径。引导家庭成员与吸毒者亲善互动,接纳戒毒的家庭成员,为了家庭正常生活,共同面对吸毒行为,共同承担戒毒责任,共同努力帮助康复。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在对戒毒人员开展禁毒教育、知法守法教育时,增加服从社区康复决定,遵守社区康复协议,正确认识社区康复管理机构、监督手段、社会工作者、同伴等教育内容。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有服从社区康复决定,参加社区康复的义务,不服从社区康复决定、逃避社区康复是违法行为,端正戒毒人员对社区康复机构监督管理态度,正确认识社会工作者及同伴,为社区康复工作顺利开展做好思想准备。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围绕有利于戒毒人员就业,特别是在户籍所在地就业这一重点,开展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戒毒场所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会同戒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政府、禁毒职能部门、用工单位等,加强对戒毒人员户籍地就业形势的调查研究,力求有的放失、因地制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既体现戒毒人员就业意向,又要有现实性和定向性,做到戒毒人员的职业意向、户籍地就业实际需求和为用工单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真正为促进戒毒人员就业、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工作的顺利衔接服务,形成“大禁毒”的社会氛围。
(课题组组长:浙江省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俞伟民,成员:胡跃峰李志军胡澄)
(见习编辑 迟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