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及医源 精勤不倦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

2011-10-30 07:02陈婷婷柴玉泽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期
关键词:肿瘤学消化胃癌

本刊记者 陈婷婷 柴玉泽

博及医源 精勤不倦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

本刊记者 陈婷婷 柴玉泽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居首位。近年来大肠癌、结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有所上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发病的60~70%,位居第一,在死亡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因此开展消化系统肿瘤诊断治疗研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在这一方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做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工作。

多年来,沈琳一直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工作,在胃癌早诊早治、复发转移防治、晚期胃癌药物临床研究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靶向药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基因分型与个体化靶向治疗、药物敏感性和个体化治疗等相关性临床和研究工作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她组织国内多个有关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担任项目负责人,与其它学科密切协作,共同探讨并推动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胃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新辅助及辅助化疗和综合治疗。并积极推动国内消化系统肿瘤的规范治疗,参与并主笔NCCN胃癌实践指南中国版的制定和推广,以及结直肠癌、胰腺癌的中国版NCCN实践指南。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制定了卫生部结直肠癌临床诊治规范,参与中国抗癌学会姑息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肿瘤治疗相关呕吐的防治指南、恶性肠梗阻的诊治指南,为推动国内肿瘤规范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她还承担了国家“十一五”、985、863、首都发展基金、北京市科委等项目及其它科技攻关课题十多项。目前是中央以及北京市干部保健专家委员会成员,SFDA药审专家。担任多家杂志编委和特约审稿人。

无心插柳 育成妙手回春

十几年前的沈琳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胃肠道肿瘤诊治的专家,那时的她只想做一名合格的消化内科医生。到了1992年,此时的她已经做了八年的消化内科医生,虽然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方面接受了系统的培训,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环境的限制,临床问题的困惑,促使她走进北京寻找深造机会,她的初衷是想跟随一位消化内科专家继续深造。

也许是天意的安排,那一年,北京协和、北京医科大学都没有招收消化内科研究生的计划,却正赶上我国知名消化道肿瘤专家金懋林教授招收消化道肿瘤方向的研究生,并且以胃癌的相关研究为主。就这样,沈琳成了金懋林教授的学生,开始了人生新的方向。

“现在想来,那是我遇到过的最幸运的事情。”沈琳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并不深入,肿瘤学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国内从事肿瘤学研究的专家也少之又少。而我的老师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十分关注肿瘤学的进展,他在胃癌致病原因的研究,以及胃癌的早诊早治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刚刚踏进肿瘤学门槛的沈琳对肿瘤学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人康复出院,她开始对肿瘤的诊治研究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可以使癌症患者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那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老师那样的人,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沈琳笑着回忆到。

就这样,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个人兴趣的增加,再加上八年消化内科临床的基础与经验,沈琳开始了消化道肿瘤的探索与学习。

多年后的今天,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如同老师一样的,全国知名的消化道肿瘤医生。

精勤不倦 喜得累累硕果

十几年来,沈琳习惯了每日的繁忙。

沈琳所在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消化肿瘤内科源自于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癌防治一直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俗话说“上工治未病”,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胃癌的诊治要趁早,一旦贻误了病情将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沈琳更重视胃癌早诊,从源头控制胃癌患者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胃癌的临床治疗上,沈琳积极推进个性化综合疗法,即采用药物、放化疗、手术等多种方式,以求给病人最适合其个体的,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力求给患者更多的生存机会,极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给患者最好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沈琳联合北京肿瘤医院相关科室的专家成立了“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那里集合了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妇科、介入科、放疗科、微创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消化内科等与胃肠肿瘤诊疗相关的各方面专家,遵循全方位、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动态式、经济性等原则,联合打出“组合拳”,为胃肠癌患者量身制定最优化的诊疗计划。目前,这一团队得到了患者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引来了国内同行的多次参观和学习。

除此之外,近四年来,沈琳在全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的主持下作了许多继续教育和推广工作;她在孙燕教授的带领下,与美国NCCN胃癌治疗指南的专家组进行协作,结合亚洲和中国的资料,形成了NCCN中国版的治疗指南。为胃癌的规范化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胃癌手术前分期、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规范以及晚期胃癌的药物选择和优化方面,通过在国内大中型学术会议以及省市专业学会的会议讲学,并结合临床研究和病例讨论,推动了国内胃癌规范化治疗。

虽然,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可以使消化系肿瘤的疗效有所改善,但目前总体仍较低,所以探索新的方法、新的药物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沈琳认识到这些,多次组织发起了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但由于诸多因素,目前国内对此投入很少,她克服许多困难,多方寻求资助和帮助,特别是团结国内有志于胃肠道肿瘤临床研究的精英们,不仅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还在上月,成立了中国胃肠道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为以后国内进行临床研究以及对外交流,搭建了平台。

谈到消化道肿瘤研究的发展,沈琳说:“以前我在美国的老师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专家,为了做研究,他把近30年少见疾病的全球病人的标本和资料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把病人的资料库完整的保存下来是长久的意识、长远的目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行研究探索。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幸运的是大家已经意识到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性,CGOG已经为我们建立系统临床数据和标本库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今后还需要多方合作,和深入细致的工作。”

兢兢业业拼搏了多年的沈琳正快步走在奋斗的路上。

猜你喜欢
肿瘤学消化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消化不良
PBL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PBL和CBL教学模式下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