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隆
童声,从心底到天边
——记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指挥孟大鹏
郭 隆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当恬静、纯美的歌声在音乐厅中回旋,孟大鹏轻轻地挥动着手臂,面含笑意地望着他的团员们,与观众们一起陶醉在美妙的童声之中。
提起有着60年历史的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早已是闻名全国。该团的常任指挥——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孟大鹏,已在该团执棒28年。在他的精心培养与严格训练下,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一直保持着全国一流的合唱水准与声望,不断应邀参加国内各项大型文艺演出、合唱节、艺术节,并多次成功出访日本、意大利、瑞典等国。作为一名出色的合唱指挥家,由孟大鹏指挥首唱、首演的童声合唱《天地之间的歌》、《可可西里》、《长城放鸽》、《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混声合唱《掀起你的盖头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合唱作品如润物春雨般洒进人们的心田。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伴随着成长对音乐的热爱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孟大鹏能走上音乐之路,兴趣是第一老师。音乐课上老师教个新歌,他最先学会;学校里组建合唱队,他是领唱;中学时代,他便开始尝试着自己作曲。198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指挥专业的孟大鹏,走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成为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的专职指挥。
这支创建于1951年的童声合唱团是全国第一个高水平的少年儿童课余表演团体。新中国成立初期,刘炽、乔羽等词曲作家经常为该团创作歌曲;著名指挥家赖广益、吴灵芬等先后担任过该团的特邀指挥;《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影响了几代人的优秀作品,都出自这支优秀的童声合唱团。
抬起指挥的双臂,孟大鹏颇感压力。面对六七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让他们精神专注、规规矩矩地坚持训练、唱好合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合唱团中不少7、8岁刚上小学的孩子,爱动、淘气是他们的天性。坐得久了,弯弯腰、挠挠头是难免的;歌唱累了,就喜欢偷偷跟旁边的小伙伴说说话。对此,孟老师不是板着脸批评,而是来个“冷幽默”:“坐姿不端正、随便说话的同学肯定不能唱好歌,也影响集体,所以咱们大家就给他起个昵称,起个日本小姑娘的名字吧”,孟大鹏笑容可掬,“现在我们就有两个小帅哥要改名字了啊,一个叫‘大肉虫子’,另一个叫‘山里猴子’”,“哈哈哈……”在孩子们童真的笑声中,那两个小伙伴顽皮地吐了下舌头,立马挺直腰,坐端正,像个小大人儿似的好好听课了。
“嘀哒嘀哒是秒针的声音,当当当是敲钟的响声,哪个要轻声唱,哪个应该发音重一些,大家要动脑子想想喔”。在孩子们面前,孟大鹏从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发号施令的人”。他愿意跟孩子们交朋友,一起聊音乐,一起唱歌。“我一直觉得我们之间是一种互相的给予,我可能给了他们学问、知识和技巧,而孩子们带给我的是他们的纯净、真诚和率直,这一切对我的人生,对我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不断的影响和矫正”,孟大鹏说。
不断重复的日常训练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无味,如何使它变得有趣呢?
回访交流活动中,孟大鹏率团与保加利亚电台童声合唱团同台演出
“哆来咪,哆来咪发,哆来咪发索……”每次都多唱一个音,并且先正序唱,再倒序唱,然后再隔着音符唱……孩子们在整个练习中必须精神保持高度集中,既要用心把当前的音符发准,还要时刻动脑子想着下一个音符是什么,稍一走神就会唱错,在集体里发出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种方法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精力集中,口脑并用”,孟大鹏的训练设计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哪个孩子唱错一个音都会感到不好意思,相反,都唱准、唱对的孩子自己就会感到很骄傲。
每周六,孟大鹏都带领孩子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排练厅中训练
打好拍子只是对一名合唱指挥的最浅显的要求,真正的考验是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训练中,孟大鹏特别要求自己通过肢体和语言把自己对作品意境、内涵的理解,传递给合唱团员。他注重根据歌曲的思想感情、音乐风格、语言、速度和力度变化以及对伴奏的要求等不同情况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团员们能清楚地理解指挥的意图,以动人的旋律与和声,把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准确表达到位。
北京育英学校六年级的李玥晨,正好有六年的“团龄”,被问及参加合唱团的收获,她歪着头笑眯眯地说:“我识谱更快了,还当上了校合唱队的领唱。”
在孟大鹏看来,音乐教育的方法就是要让人感到愉快,所以学习歌曲的过程要轻松一些,“氛围要轻松,心情要放松,这才能释放出音乐艺术本身的魅力!” 1996年,孟大鹏著作的《童声合唱训练》一书,被高等院校教育出版社作为全国音乐教师的教材出版,至今已多次再版。
少年广播合唱团是由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组成的课余团体,没有办法硬性控制孩子们的出勤。很多上了初中、高中的孩子由于功课紧张,家长不许孩子来团训练,怕影响学习。而且,这是一个永远年轻的团,孩子年龄大了就要离开,6、7岁的孩子补充进来,孟大鹏又得从最基本的唱歌、识谱教起。
可是,每到周六晚上,孩子们顾不上吃饭就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排练厅,有的升学年级的团员甚至瞒着家长来排练。几十年来,团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却始终保持着国内的顶尖水平。
谈及其中的原因,孟大鹏说,40周年团庆的时候,有一位国内知名的音乐家对他说,少年广播合唱团好像有一个魂似的。孟大鹏理解他所说的其实就是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一方面来自于音乐艺术本身的魅力,来自于合唱团的团风和传统,另外则是合唱这种音乐形式对人的素质的培养。“表现儿童童年生活的音乐作品满足了孩子们在艺术上的需要和追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童声合唱这种集体活动,能培养孩子们共同相处、互相合作,同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并给孩子们的行为举止、日常习惯方面带来一些好的影响。”
“合唱能提高人的素质”,孟大鹏对合唱艺术的理解颇为独特。他解释说,合唱队的训练是周期性的,长时间的。这样的训练和熏陶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说,孩子们很自然的学会了安静, 因为只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使音乐有生存的空间;学会了倾听,因为只有静下来才能听到别人怎么唱;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服从团队与指挥,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学会了尊重作品、作者和大家的劳动……“一句话,孩子们通过合唱训练,会全面地提高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素质,会很自然地去追求真善美。”
“发音太准了,真没想到中国的孩子们能够用原文演唱保加利亚的民族歌曲”,今年8月,孟大鹏率团赴保加利亚回访演出,一首用保加利亚语合唱的《美丽的大森林》使众多当地观众感动落泪。“北京来的孩子们守纪律有礼貌,台上台下都最让我们放心”,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青少年合唱节上,孩子们在各方面所展现的综合素质,让东道主竖起了大拇指。“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不仅要展现出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开放与包容,更要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年轻一代有着良好的素养和高尚的品格”,孟大鹏说。
自1993年起,孟大鹏作为中国指挥家的代表,多次率团成功地出访亚洲、欧洲,并多次作为中国合唱指挥家的代表应邀出席国际合唱会议,担任国际合唱比赛评委并利用各种机会向各国代表介绍中国的合唱音乐、合唱事业的发展状况及他在合唱训练方面的经验。由他参与策划组织的199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童声合唱节、2000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童声合唱节和第三、四、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童声合唱的中外交流和我国童声合唱水平的提高。
《我们的田野》、《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春天在哪里》……童声合唱留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歌唱少年儿童的童年生活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而在孟大鹏看来,童声合唱是更能够直达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艺术,常以它独特的、透明简洁的方式拨动人们最深沉的情感之弦。因为孟大鹏经常带着他的孩子们完成这些“非少儿”的工作,他觉得特别自豪。
电影《周恩来》的结尾处,周总理与世长辞,邓颖超大姐在总理的额头深情一吻,此时背景音乐响起空灵的童声合唱;影片《大决战》中,宏大的战争场面与天籁般的童声合唱相配,造成强烈的声画对位,给观众极大的艺术震撼;当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录制的《我和你》伴随着李宁手中的圣火回响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全世界都在为和平而祈福……
“到了诠释生命主题,表达人性心灵中最深刻那部分的时候,作曲家往往会不约而同地采用童声合唱这种形式,这源于童声的纯净能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呼唤。”孟大鹏说,童声合唱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是很独特的,童声的那种纯净与人的心灵深处的那种感情很容易达成一致,它能够把心灵最深处的真善美表现出来。“用孩子们的声音,表现出或大爱、或凄婉、或深远、或包容,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通过为电影、电视剧录制背景音乐,孟大鹏注重发挥童声与人类情感通融的艺术感染力,打破童声合唱只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局限,率领少年广播合唱团录制了《周恩来》、《孔繁森》、《年轮》、《云水谣》等诸多影视作品的主题歌和插曲,拓宽了童声合唱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童声合唱在音乐表演领域的的作用和地位。
“现在的作品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缺乏真情实感和童真童趣,且过于追求技术难度”,谈及当下的好儿歌少了,孩子们缺少好歌唱的问题,孟大鹏说,写给孩子们的声乐作品一定要有很成熟的写作技术技巧,作品不要在歌唱技术上挑战学生们的生理极限,应该着力追求音乐本身的美与内涵。“希望永远有纯真的歌声陪伴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希望孩子们的歌声带给我们这些成年人更多心灵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