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乾 邹振宏 王晓忠
(1.无锡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 无锡 214000;2.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液压与气动》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开发案例与思考
陈震乾1邹振宏1王晓忠2
(1.无锡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 江苏 无锡 214000;2.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对《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工作过程导向项目教学探索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并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液压与气动;教学探索;案例
《液压与气动》课程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一般包括液压与气动两部分,课时为60学时。
课程的目标设定 通过项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气动的基本知识,了解液压泵、液压缸、气缸和控制阀的工作原理,能够读简单液压系统回路和气动控制回路的回路图,并能够按照回路图熟练使用元件正确组装并调试。通过该课程的项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的内容展开 《液压与气动》课程内容的展开应主要围绕着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的组成,逐层讲解液压泵、液压缸、液压辅助元件、液压控制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完整的液压系统的组成。可用同样的方法展开气动部分的教学。
课程项目的实施 本课程属于典型的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应总结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够运用到的相关实践内容 (详见表1)。根据以上的情况,所示为整合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提出了5个教学项目(见表2)。
课程项目举例 教学项目采取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方法,在所有任务情境中均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授课,使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表3所示为平面磨床拆装项目教学过程。
如何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将其融会贯通,对于当前的中
2.在下厂实习期间,另外,增加针对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补充的知识,可以是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只要学生需要就可以开设。可以是讲座、研修等形式,在时间安排上应集中一两周时间,以方便学生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如果不愿意去企业,可以选学核心能力课程。
3.每门核心能力课程学习期限为一学期,在一个学期内主要学习本课程,同时穿插几门学时较少的课程。
1.可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学习某一核心能力,在其技术范畴内,能够解决企业的较复杂问题,基本达到车间技术员的能力要求,能基本胜任中等企业的技术工作。不求“招招会”,但求“一招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打破了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构建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实现差异化发展,拓展就业空间,可解决学生“自相竞争”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出了分层次目标,不同的学生可以参加同一门课程不同级别的学习,可以解决差生学不会、优生“吃不饱”的问题,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表1 学生选课方案建议表
4.核心能力课程符合大课程观的要求,自成体系,时间安排充足且相对集中,有利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项目情况灵活调整,容易实现工学结合。
5.可根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核心能力,有利于界定各专业的外延,有利于丰富各专业的内涵,使各专业更具特色;可调整不同的核心课程设置,容易派生新的专业,真正将专业群做大做强;有利于打破各学科、门类的界限,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6.可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及时地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储备师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材料,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体现职业教育多样性的特征,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提高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为职业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专多能,差异发展”的实质就是牺牲一点“广度”换取足够的“深度”,实现更高层次的竞争。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实现差异发展,有利于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填补社会的人才空缺。这样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更符合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1]孙连栋.实施技能方向 实现差异化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143-144.
[2]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104-1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1-86.
[4]王炜波,董兆伟.突出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35-138.
[5]杨金土.多样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5-7.
G712
A
1672-5727(2011)05-0105-02
孙连栋(1971—),男,山东庆云人,工学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数控技术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