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玉芬,张 凯,彭翔吉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研究
亓玉芬,张 凯,彭翔吉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和大学生同年龄段的专业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却很少见到。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最简单地说,它是个体对“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问题的回答,一种不再徨惑迷失的感受。本研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优秀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比较,旨在探求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
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己的本质、 价值观和理想目标等重大事件的较完善的、 前后一致的意识,也是个体在过去、 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它包括一个人对其身份意识的个体感、惟一感;自我形象的完整感;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连续感;对某一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内心趋同感。
当前关于自我同一性的一类研究是作为工具,如自我同一性与职业观、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正相关)、道德人格、生涯成熟状况的关系。另一类研究则是探求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如网络、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得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而且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与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相关的资料很少见到,和体育相关群体的只有冯红霞硕士论文《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得出结论是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与普通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要比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发展水平稍差。
本研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优秀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比较,旨在探求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
2.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49名省队和国家队退役及现役运动员,他们都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其中男子18名,女子31名,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国际健将6名,健将25名,一级运动员18名,包括奥运会冠军5名,全运会冠军15名。因为专业运动员生活背景比较特殊,所以对现役运动员取样有一定的困难,而退役运动员多为25岁以上,超出了本研究作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年龄。普通大学生分层抽样,抽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体育传媒、外语系的学生,他们没有运动基础但有相似校园生活。共有普通大学生105名,其中男生44,女生61。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本量表由Adams等人(1979)根据Marcia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模型,在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编制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量表,后来分别在1984年和1986年经两次修订,成为目前的EOMEIS-2。国内郭金山(2002)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并提供了量表修订后的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的指标,通过对不同领域中的自我同一性状态的聚合分析和同一领域不同的同一性状态分量表的发散分析,揭示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该量表有4个分量表,即获得型同一性状态量表、延缓型同一性状态量表、早闭型状态量表和扩散型同一性状态量表,每个分量表又有两个子量表,共构成8个子量表,即意识形态领域上的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和扩散型同一性状态量表;人际关系领域上的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和扩散型同一性状态量表,每个子量表各8道题目,共计64个题目。该量表包含8个内容领域,其中4个意识形态领域:政治观点、宗教信仰、职业和人生观;4个人际关系领域:友谊、交往方式、性别角色和业余活动。量表采用李克特6点记分,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别记作1~6分。
2.2.2 信度检验经检验,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1,获得型同一性状态和0.760,延缓型同一性状态0.738,早闭型状态0.763,扩散型同一性状态0.736,因素分析表明结构效度良好,该量表可用于测查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
2.3 实 施
专业运动员退役被试在学校统一发放,现役运动员是到队里分别发放。普通学生统一书面指导语,集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使SPSS13. 0 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1 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比较
经过方差分析,如表1显示,得出运动员的自我同一性在扩散性、延缓性和获得性上与普通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扩散性和获得性上的平均得分要低于普通大学生。延缓性和普通大学生的得分基本相当。不过运动员在自我同一性早闭性上与普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说明运动员的自我同一性早闭性发展得比普通大学生好。
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所有维度得分均高于各维度总分的50%,说明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各个维度发展都不好。发展最好的维度是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性。这与前人的研究不一致。(表2)
从表3可以得出,在自我同一性扩散和延缓的得分中,女子运动员得分均高于男子运动员,但无显著性差异;自我同一性早闭得分上女子却低于男子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在自我同一性获得上,男女均值几乎相同,无显著性差异。在总的自我同一性方面,女大学生运动员得分比男运动员高,但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这与杨新惠(2006)、冯红霞(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却与苗一梅(2004)、王倩(2004)的结论不一致。
3.2 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
运动年限、运动水平、运动专项、教练员领导方式、家庭教养方式、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女列入调查内容,但是除运动年限之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的教练员领导方式和运动年限对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延缓有交互作用(f=3.611,t=0.021)。
运动年限对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获得上有显著影响(f= 3.661,t=0.019)。运动年限在5~10年的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获得上发展最好,运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在这一维度发展次之,二者无显性差异。运动年限在5年以下的发展最差。
训练年限在5~10年的运动员,民主型教练员领导方式最容易形成人际关系领域延缓型,专制型次之,放任型最不容易形成。10年以上运动年限的运动员,放任型的教练员更容易让他们形成人际关系领域延缓型,民主型次之,专制型最差。
4.1 运动员的价值观和目标明确
自我同一性早闭是高投入但没有探索和选择就接受了别人给自己定下的价值和目标,这个“别人”通常是权威人物(如父母、老师、宗教领袖等)。运动员自从进入专业队就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目的,他们目标明确,接受的是教练员给他们定下的价值和目标,所以自我同一性的早闭发展得要好。普通大学生经过中学再到大学,价值观一直在变,他们的目标和理想也是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变。但是,他们的交际面相对运动员来说要广,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不是同样的人,权威人物对他们梦想探索的影响并不大。所以,普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早闭会发展得稍差。
表1 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各个维度t检验
表2 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各个维度均值
表3 运动员各性别自我同一性四个维度得分的均值
对于同一性早闭的大学生,应教育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意义世界,培养积极探索精神,提高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增强适应能力,使之逐渐脱离对权威的依赖和崇拜,逐渐从依附他人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学会将有关的经验和信息联结起来,有效统和自我与他人的信息,形成一个恰当的关于自己的认识和调节系统,并能够有责任地进行选择和自我决定,使自己的投入更加具有方向性、目标性和主动性。
在其他三个维度上,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运动员外出比赛的机会多起来,和外界的交流更加广泛,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而网络传媒作为一个信息获得的平台,根据王晓萍(2008)的研究,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可能会因为网络媒介内容的矛盾冲突以及虚拟性变得更加不确定。当代大学生具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过度使用网络必然会对他们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运动员和普通学生都有一定的上网时间,网络媒介新颖独特、范围广、缺乏过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众性、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些维度上他们并无显著差异。
而运动员自我同一性之间没有性别差异,对普通大学生的研究也是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
4.2 运动员环境适应
运动年限对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获得上有显著影响。运动员刚进入专业队会有很多的不适,运动成绩相对不如以前突出,训练生活枯燥,环境陌生,运动年限在5年以下的运动员在人际关系领域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性发展最差。运动年限在5~10年的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在人际关系领域的获得上发展最好,这是因为这几年的时间,运动员渐渐适应了专业队的节奏,成绩也基本能达到最好竞技状态,可以在这个环境中如鱼得水。运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在这一维度的发展要稍差于5~10年运动年限的运动员,这是因为他们会面临伤病的困扰,而且在高峰期的选择上会有许多压力。
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是积极地探索各种选择,但还没有对特定的目标、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做出较高投入。训练年限在5~10年的运动员,民主型教练员领导方式最容易形成人际关系领域延缓型,这是一种适应能力,民主型的教练员允许运动员有自我的思想,在各种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专制型教练员领导方式能积极影响运动员对自我的探索,所以这种教练方式也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训练年限在这个阶段的运动员没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放任型教练员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好的领导方式。10年以上运动年限的运动员,放任型的教练员更容易让他们形成人际关系领域延缓型,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运动员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以放任型教练员领导方式对于他们最好。而民主型教练员也会给运动员自我思想的空间,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合适。而专制型的教练员会严厉一些,运动员的思想上的探索相对少一些,所以他们不能形成很好的延缓型自我同一性。
本研究通过运动员与同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异同,旨在找出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但是,因优秀运动员有其特殊性,样本量相对较少,研究结果有特定的局限,而且优秀运动员的年龄比普通运动员的年龄稍大,这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及人格的特征。
[1] 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4):430-434.
[2] 马晓明 徐宪春 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高校研究,2005(5):46-47.
[3] 马欣川.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49.
[4] 韩晓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人口学刊,2004(1):34-39.
[5] 王晓萍.网络传媒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J].传媒观察,2008(10).
[6]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7] 郭金山.同一性的自我追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2.
G80
A
1674-151X(2011)06-03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17
投稿日期:2011-01-21
亓玉芬(1987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