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祥,刘克敏,周勤伟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足球体制改革的资料。查阅大量的体育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
访谈法。对南宁市城乡50多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作大量记录。
调查法。搜集南宁市城乡小学的体育教师、场地课时的数据,并统计了相关数据。
南宁市20多所城乡小学。
2.1.1 城乡小学生体育课时不足
小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好坏的状况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课开设及完成的情况。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9年课时总比例规定为1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要求的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而实际上城乡小学体育课时与国家的规定还有相当的差距[1]。
由于缺乏体育教师等原因,体育课虽然安排的是每周2课时,但实际完成的最多只有1课时,个别年级甚至不开设体育课而直接被指明上其它课程。造成小学体育课缺乏的现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小学领导对体育课不重视,管理较为松散,体育课处于“放羊”状态,因而被占用的几率高。二是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目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师资配备标准,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教师编制。
2.2.2 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
2.2.2.1 体育场地占地面积
在调查中发现,城乡小学在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配备还不完善,在各方面都对农村小学的体育重视力度不够,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城市、县城、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占学校用地60%以上。而城市学生体育可用场地占学校的20%左右,见表1。
表1 南宁市城乡小学体育场地统计表
可见,城乡中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数量差距较大。造成体育场地缺乏的原因:城市的发展使土地日益紧张,原本城市小学校园面积无法扩大,而教学楼等建筑的扩建进一步加剧了体育场地扩建的困难。与此同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吸引着众多家长,郊区、农村的孩子们都涌向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无限的扩招使班级数、班级人数增加,致使紧张的体育场地更加紧张,部分城市学校人均体育场地不足1m2,全校课间操要和体育活动分批隔天进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加上学生家长对子女培养的重视增加,许多农村小学生随父母进城读书,农村小学的校数、班级数、人数在减少,相比城市小学生,农村小学生具有更大的活动场所,但受农村经济实力的影响,许多农村小学仅有空地一块,还不能算上是真正的体育场。
2.2.2.2 器材经费投入
调查统计显示,城市、县城、农村中学每学年人均投入体育器材经费城乡差距甚大,据统计中学生每年所交学费分别为462、310、289元;城市、县城、农村小学每学年人均投入体育经费2.6、0.9、0.53元,可见体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与国家有关规定的1%经费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中小学差距更大。器材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进度。器材经费投入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所得的经费大部分投入到学校本身的建设上,扩展规模房屋校舍建设等方面,真正用在体育器材方面的资金少之甚少。城市的小学在器材方面较农村小学要好点,但是都普遍存在器材老旧,没有更新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2.2.2.3 领导观念
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学校更为突出,在资金的投入上比较能说明这一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导的观念。另外,学校领导更注重的是升学率,还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引进并不采取支持的态度,却支持文化课教师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在一定方面反应了小学大部分的领导观念有些陈旧,未响应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政策。
2.2.3 师资力量的问题
我国小学的体育教师基本上不聘用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专业体育教师,而采用文化课教师兼职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中体育这个素质发展的重视程度。
表2 南宁市城乡小学教师资源统计表
表2显示城市与农村的师资差距较大,城市的本科学历占68.8%的教师远远多于农村的2.7%。而中专教师城市只占6.3%,而农村中专教师占58%,可见城市的教育水平跟农村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调查中发现城市、县镇和农村中硕士学历的教师无一人,从一个侧面得出中国的小学教育制度,忽视了对小学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职称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经验丰富程度的标志。城乡小学体育教师职称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职称改革前我国执行的评聘合一。城乡在教师职称上差距较大,农村小学很难有高级职称,即使有也会先考虑语文、数学等所谓“主要课程”的教师,体育教师很难有机会被评上高级职称。教育公平即是学生学习条件的公平,也是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公平,这样才能使教师安于农村教学,使农村的孩子能同样接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城乡小学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住房条件等方面差距较大,以至于大量农村优秀教师向城镇选调,造成农村师资不稳,骨干教师匮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
就农村学校而言,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农村小学规模大多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师生比例应是更小而不是更大。如果按照当前的师生比标准来配备农村小学教师的话,许多农村学校无法配备专业体育教师,也就无法实现正常体育教学。这种师资配备标准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拉大了城乡之间小学生受体育教育的差距[3]。
目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于小学阶段,必须重视,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它的完成与否直接受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对体育重视程度影响,特别是在农村,随意占用、取代体育课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城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切实保障城乡小学接受体育教育的权益。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完成体育教育的基础,城乡小学在体育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小学缺场地,农村小学缺器材,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加大对体育资源的投入,把体育场地、体育器材配备标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政府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在小学的投资,确保九年义务教育顺利进行。
目前城乡小学在条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方面的差距使许多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严重缺乏,体育教师流向城市的意向明显。缩小城乡小学师资差距的对策有:提高农村小学师资生活条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到农村小学就业;建立城乡小学体育师资轮流交换上课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或城乡学校教师对口交流、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体育教师相互交换调动。加大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职后培训模式,如城区部分小学设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研修工作站,每年接收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进站研修等,全面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
要改变南宁市城乡小学体育的地区性差异发展和现状,必须从学校、政府政策和社会支持抓起,改善小学体育设施,提高教师的质量,以达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