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斌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现代化体育场馆健身会员的体力活动特点及健身效果分析
武 斌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了解现代化体育场馆健身会员的体力活动特点,分析各类健身活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对探讨新时期现代化健身场馆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趋势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体育场馆;会员;体力活动;健身效果
体育作为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和积极有效的健身手段,是解决身心健康、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有效、可靠的手段,也是最方便、廉价、快乐的一种方法[1-2]。实现小康生活的人民群众主动走进现代化体育健身场馆,体验运动的魅力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探讨健身场馆会员的体力活动规律和健身效果,对有效指导会员科学健身,提升现代化体育场馆服务质量有特殊的意义。
2.1 研究对象
无锡市体育中心网球、羽毛球、游泳场馆、金色年华健身俱乐部会员,年龄在20 ~ 50岁之间,系统跟踪受试者42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采用《居民健康及体力活动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IPAQ长问卷)。组织了两次问卷调查,采用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自填式问卷法方式。(表1)
2.2.2 体质测评法对各体育场馆健身会员同时进行体质测评,重点观察坚持长期体育健身活动会员的体质变化情况。
依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成年人11项指标要求进行体质测试,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标准。仪器为标准体质测试仪;人体成份分析仪为韩国产杰文5.5;骨密度分析仪为美国产GE-INSIGHT。
表1 调查问卷情况
表2 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2.3数理统计法全部数据运用SPSS. 13.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两组间对比采用
表3 系统跟踪的会员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表4 男性会员跟踪体质测试各指标的对比
表5 女性会员两次体质测试各指标的对比
3.1 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表2)
体力活动不足或静坐生活方式是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的前10项原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研究也证实[3-7],体力活动不足与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结肠癌和其他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增加体力活动成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由于体力活动总量对人体代谢调节,特别是体重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与膳食摄入一起对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研究采用国际体力活动(IPAQ长问卷),对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场馆健身会员体力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探讨体力活动的特点。课题组共发放36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被调查人员平均年龄为35.97±8.45岁。
3.1.1 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会员以中等体力活动水平为主,占53.55%,会员中有15.02%的人体力活动不足。会员多为中年人,以休闲体育锻炼、预防疾病和娱乐为目的,所以体力活动水平以中等为主,总的能量消耗也中等;有研究表明[8],重度体力活动是增强机体有氧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所必须达到的强度,如游泳、打网球、健身操等;而从健康的角度讲,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便能够产生一系列代谢调节作用,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可调节血脂和血压、降低肥胖、调节胰岛素代谢等,并且这些效应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总量。
3.1.2 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两次调查问卷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文化程度也基本相同;第一次问卷调查,中等体力活动水平占比例较高56.82%;第二次调查,高体力活动水平明显增多从23.34%增长到44.60%,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数和比例明显降低,从19.82%降至7.19%;总的梅脱值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意义。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会员文化层次、性别、总的活动量相对均衡。第二次调查显示,即使冬季,中、高体力活动水平仍有一定程度提高,能量消耗总量仍有一定程度增长,说明场馆健身不受季节影响。
3.1.3 跟踪会员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系统跟踪观察了42人,经过10个月后的第二次问卷调查,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人从14人增长到20人,百分比从33.33%提高到47.62%;体力活动水平中等的百分比从57.14%下降到47.62%,体力活动不足的从9.52%下降到4.76%。各种强度的体力活动梅脱值没有明显区别。统计中还发现,各年龄段中相对体力活动水平变化较大的是40 ~ 50岁的人,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从6人增加到9人,尤其女子。两次体力活动水平调查,42人总能量消耗水平都较高,尤其第二次,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重体力活动和总梅脱值都是呈提高趋势的。这说明能够系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体力活动水平都较高,总的能量消耗也较大。(表3)
3.1.4 第二次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项目分类分析第二次问卷调查项目统计结果显示,参加游泳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多,高体力活动水平所占的比例也最大59.32%,游泳项目中没有体力活动不足的人;乒羽网小球项目主要集中在中等体力活动水平55%,14人是高体力活动水平占35%,有10%的人体力活动不足;健身房中开展的项目如健美操、舞蹈、跆拳道等,高、中等体力活动水平均等,说明此类运动同样能达到锻炼效果;不经常锻炼人中仍有1名高体力活动水平者,中等体力活动人数8人,比例为61.54%,可能与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负荷有关,体力活动不足所占的比例也最高达30.77%。
参加游泳项目的健身会员容易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并保持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乒羽网小球项目和健身房项目也能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但可能由于项目有一定技能要求,或活动环境设施条件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如不能同时上场打球等,约有10%以的会员体力活动水平不够理想,也不能排除场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失等原因。调研中还发现,游泳会员比参加小球类和健身房活动的会员平均年龄要大,说明年龄和心理因素可能与选择健身项目有一定关联。
3.2 健身会员体质测评结果分析
3.2.1 健身会员体质测试综合评价共计327人参加并完成了体质测试,11项体质测评能较全面客观地对成年人的体质做出评价。
结果显示,健身会员第二次体质测试总的综合评价优秀率明显高于第一次,达到优秀率的从10个月前的50.86%提高到59.21%;良有所下降,合格和不合格也有所下降,总体合格率从98.86%提高到100%。分析原因可能与更多的会员能够较系统参加体育健身,也与近一年来的各种宣传指导,使会员健身目的更加清晰、锻炼更加科学、并且注意与生活习惯的改进等有关。
3.2.2 健身会员骨密度测试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第二次测试骨密度达到正常的比例明显加大,骨质缺乏和疏松的比例下降。有研究表明[9],人体骨量在成年期达到峰值骨量,成人峰值骨量每增加5%,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就降低40%,成人骨密度每减少一个标准差,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在承重运动和肌肉收缩运动过程中骨轻度变形,然后再弹回到正常状态,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体力活动可以促进钙保留,促进骨量增长,所以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可减少人体骨量的丢失。
3.2.3 健身会员人体成份分析结果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第二次参加人体成份测试的会员,标准体型人数比例有所增加,从38%提高到42%;偏瘦、偏胖的比例略有下降。但总的情况分析,超重或肥胖的人仍占较高的比例54%。这说明各场馆健身会员的减肥效果并不理想,只达到略有改善的程度。超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严重问题。根据WHO西太区办事处2000年2月发布的“亚洲人种判断标准”,BM I》23为超重,》25为肥胖[10-11]。科学的锻炼、合理的营养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取得较好的减脂增力效果。科学的锻炼需要从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时间与锻炼强度做合理的安排。
3.2.4 跟踪测试会员的体质变化情况分析
(1)男性会员跟踪体质测试的对比分析。从男性会员的两次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减肥效果不明显,体重、BM I脂肪百分比、腹部肥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甚至脂肪百分比、腹部肥胖率有明显增长,尤其代表内脏脂肪水平的腹部肥胖率增长明显,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只有肺活量(p<0.05)、坐位体前屈p<(0.01)、平衡能力(p<0.005)有较明显的提高。结合问卷调查,尤其参加球类项目的男性中青年健身不够系统,体力活动不足,对健身效果的影响也是必然的。分析,男性会员可能与平时工作压力大,锻炼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有时体育锻炼会作为一种社交活动,锻炼得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等原因。肺功能、柔韧和平衡能力素质的明显提高,说明只要参加体育锻炼,一些身体素质很快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表4)
(2)女性会员两次体质测试的对比分析。女性会员虽然只有柔韧性有显著性提高,但大部分指标如BM I、脂肪百分比及腹部肥胖率都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女性会员的健身效果还是可以肯定的。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女性高体力活动水平在跟踪中人数中从4人增加到9人,说明女性会员体育锻炼的系统性较男性好,运动负荷安排较科学,健身效果优于男性。(表5)
另外,健身会员中只有42人完成两次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说明体育场馆健身会员的跟踪性服务还不够到位,还有很多待完善的缺失。不过,我们在第二次跟踪测试和访谈中发现,凡是能够长期系统进行体育锻炼的会员,各项身体机能及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其他人,而且健身常识和生活习惯也达到较理想的程度,说明一般的劳动并不能替代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全身协调性运动,可使人产生愉悦兴奋、健康向上的情绪,更有利于健康和体质的增强。
4.1 结 论
4.1.1体育场馆健身会员体力活动水平属中等,以重体力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为主,基本符合各场馆健身人群的身体、心理和年龄特征。能系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会员体力活动水平较高、体质状况也较好。
4.1.2女性会员的健身效果优于男性;游泳场馆会员的健身效果最佳。
4.1.3能够长期坚持系统科学健身的会员较少,说明体育场馆对会员的服务还存在缺失。
4.2 建 议
4.2.1针对体育场馆健身会员的体力活动特点,开展以中、高体力活动为主的健身指导和健身效果监控,同时尽快完善配套设施和现代化服务管理体制,吸引更多的会员在长期体验科学健身效果的同时,也享受到现代化健身场馆优质服务带来的愉悦。
4.2.2强化健身场馆男性会员的科学健身指导,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重点合理安排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负荷,更好地达到减脂增力、提高心血管的功能。
4.2.3积极探索与媒体的合作、并通过网络交流、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咨询等,强化市民健康意识,鼓励更多的市民走进体育场馆,享受无障碍快乐健身。
[1]田雨普 小康体育的观察与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31-735.
[2]李洋,李伟听,范本浩,等.上海市中心城区居民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6):458-460.
[3]李洋编译,傅华校.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4)161-162.
[4]屈宁宁,李可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265-268.
[5]王家宏,顾季青,高凤明.对公务员体力活动保障系统建设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1(6).
[6]刘志民,王家宏,杨卫东.公务员理想体力活动的调查结果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12-16.
[7]唐晖,谢敏豪.肥胖与运动研究进展——慢性炎症反应学说[J ].体育科学,2008,28(8):54-59.
[8]赵文华,丛琳.体力活动划分: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及体力活动的分级[J ].卫生研究,2004,33(2):246-248.
[9]张倩,马冠生.体力活动对骨量的影响[J ].国外医学卫生分册,2005,32(4):239-242.
[10]杨功焕,等.中国人群2002年饮食、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的现状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6(4):246-251.
[11]李洋. 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3):131-133.
G818.2
A
1674-151X(2011)10-148-04
投稿日期:2011-06-12
江苏省社会公益研究和服务专项基金项目资助(bm2006709)。
武斌,副教授,高级教练。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