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传球技术分析

2011-10-25 09:23张永根
运动 2011年13期
关键词:女足传球成功率

张永根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技战术分析

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传球技术分析

张永根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传球次数、上下半时传球次数、不同场区传球情况、短传与中长传在对抗与非对抗条件下传球情况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短传球是比赛中运用的主要传球方式;传球失误是导致进攻流畅性的主要因素;中国女足应提高在对抗中传球的技、战术。

2007年女足世界杯;女子足球;传球技术;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观看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的比赛录像,采集出传球技术的有效数据,并以此为据,探讨2007年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在世界杯比赛期间传球技术的运用情况和规律,从而了解中国队在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足球比赛中传球技术的运用情况处于何种地位,为以后国内女子足球训练、比赛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在中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的传球技术。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足球相关的研究论文多以某届世界杯、锦标赛等世界高水平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视转播进行录像观察,统计研究足球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情况及作用。

1.2.2录像观察、统计法通过录像观察、统计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15场比赛的传球技术运用情况(中国队比赛为4场,巴西队比赛为5场,其中巴西vs丹麦的比赛因采用录播方式,其中有部分时间被删节,为了保证统计的准确性,没有采取本场比赛数据,德国队为比赛6场)。按照区域划分的形式记录90min内传球技术的运用情况,再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各个区域内记录的传球数据。

1.3 有关统计标准的说明

1.3.1 场区的划分根据足球竞赛规则对场地的要求,将整个足球场分为3个区域(前场、中场、后场),前场是由对方端线向场内延伸30m所成的区域;后场是由本方端线向场内延伸30m所成的区域,其余区域为中。中路,足球比赛场地两条垂直于短线端线的罚球区线及其延长线之间的范围为中路区域。边路,足球比赛场地边线与垂直于端线的罚球区及其延长线之间的距离为边路区域。

1.3.2相关概念界定短传,指在15m以内的传球;中长传,超过15m以上的传球。无目的的踢球动作不作为传球统计;传球成功,指传出的球的力量、方向、落点均很合适。由于接球者的失误丢掉球权仍为成功;传球失败,传出的球落点有误或在未等同伴控球时即被中途断截;对抗中传球,进攻运动员受到距球前后左右约1.5m范围内的对手逼抢或积极干扰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传球;非对抗传球,在传球一刹那防守队员在1.5m范围之外。

2 结果与分析

2.1 传球的基本情况分析

图1 场地区域划分

通过表1可知,在2007年女足世界杯中,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每场平均传球480.4次,成功率为74%,这表示随着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短传球占60.4%,其成功率为82.7%。短传球大多为地滚球,并且传球力量适中,准确性高,因此有利于接球队员接、控球,容易打出一些巧妙的战术配合,在实战比赛中运用效果较好。中长传球占39.6%,其中长传球的成功率为60.8%。中长传球多为空中球,用于空间的转移,防守时的解围,边路进攻的传中。短传球无论是在传球的质量,还是传球的数量上,都明显高于中长传球。中长传球因其传球距离较远,在传球过程当中对球的力量、方向、落点相对于短传球要求较高,再者女足运动员由于受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限制,因此在中长传球上失误率较高。

表1 比赛总传球情况统计表 场次N=15

表2 上、下半时场均传球次数统计表

表3 不同场区场均短传球次数统计表

表4 不同场区场均中长传球次数统计表

表5 对抗与非对抗场均传球次数统计表

通过观察也发现,在本届世界杯上各球队多采用短传渗透为主要进攻手段。以巴西为首的技术型打法占据未来女子足球发展的主导地位,即使是欧洲风格的德国女足,在本届比赛中也是短传球运用多于中长传球。比如德国队在比赛中已经较少使用边路下底传中,像普林茨这样的高大球员抢点攻门,也开始采用地面进攻,小范围的局部配合,选择对方禁区肋部和中路的地面渗透。这种打法体现了当今世界女足进攻趋势更接近与男子足球,更具攻击性和观赏性。

2.2 上、下半时传球次数情况分析

良好的体能储备是打好一场比赛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下半场的传球成功率的情况分析,反映出本届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三支球队的体能状况以及对传球方面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届女足世界杯上全场传球成功率分别为中国69.7%、德国73.3%、巴西77.9%,中国队明显低于其他两支球队,其原因为体能储备不够,队员自我失误过多。上半时传球成功率,中国是70.2%、德国是71.7%、巴西是76.7%,三支球队上半时传球成功率差距不大,这说明上半时比赛各队队员体力充沛,队员之间的穿插跑动较多,攻防阵型能够得以保持,所以传球成功率接近。下半时比赛中国传球成功率开始有所下降为69.2%,而德国74.8%、巴西79%在下半时传球成功率还高于上半时。中国队表现为队员跑动接应不如上半时积极、传球次数减少、体力明显下降。因其体能的不足,造成传接球技术动作变形,攻防阵型上出现空缺,所以导致成功率降低。德国队与巴西队在传球成功率上之所以下半时高于上半时,是因为两队都表现出很高的训练水平,体能状态保持稳定,比赛中始终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状态起伏不大;再加上对方队员的体能下降,奔跑能力减弱,防守时给传球队员的压力不够,使得队员有充分的时间拿球、控球,从而导致传球次数增加,所以成功率较之上半时还有所提高。从上述分析中可知,良好的体能储备是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基础。所以应加强体能训练。

通过笔者经历可知,在国内的体能训练当中经常采用一般身体素质的练习方式来进行足球体能训练,这样的训练只是提高了运动员的基本奔跑能力,没能有效改善其专项体能。足球比赛中的传接球跑动多是不规则、徒手的或人与球结合的变速跑,不会是一生不变的匀速运动,其技、战术的运用往往也是在高速中进行。所以训练中应在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结合专项特点的体能训练,这才是改善运动员比赛中体力不足的关键。

2.3 不同场区短传、中长传传球情况分析

通过表3可知,在不同场区的短传球次数都有所不同,这体现了现代足球的区域理念。中场在比赛中是攻防转换的枢纽,各球队都深知控制中场的重要性,所以在其传球次数上中国99.25次,德国109.5次,巴西135.8次,均高于其他场区。还有在无快攻机会的情况下,确保不掉球的基础上,各个球队多采用小范围的横传或回传,有效控制比赛节奏,其成功率中国83.1%,德国81.4%,巴西84.2%也相应较高。这说明中国队整体传球上不如德国、巴西,其表现在传球手段多为碰墙式二过一,比较单一,隐蔽性不强容易被对手限制,队员的无效跑动接应造成传球路线较少。德国队与巴西队整体传球配合上,队员之间接应跟进快,传球路线多,再者巴西队因其优秀的个人技术,在小范围的传球配合上手段更多样化。

球门前30m区域,既是进攻方的前场又是防守方的后场,是防守方重点盯防的区域,也是进攻方想要攻克的区域。在后场成功率上中国队最低为81.8%,具体表现在由守转攻时,中、前场队员不能有效地接应后场传球,以及个人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在对手反抢中盲目性传球增多,所以后场传球成功率低。巴西队前场成功率79.9%,均高于中国、德国。其表现在巴西队前场多为一次性连续传接球,这说明队员在比赛中对场上情况的观察充分,才可以在短时间内选择出有效的传球与跑动接应路线。

通过表4可知,中场传球成功率上,中国(57.3%),低于德国(64.2%)、巴西(66%)。观察发现中国队大范围的转移球较少,队员自我传球失误较多,接球队员对来球落点的判断存在误差。德国与巴西的传球多为转移球,在传接球上队员个人能力尤为突出,其表现在传球队员的观察意识和传球能力,接球队员的跑动选位和接球能力上。通过观察还发现,中长传球其传球成功率跟场区无多大联系,而是与队员个人技术能力有关。

攻守转换时阵型的保持,拿球后同伴的跑动接应,无传球路线时个人的控球能力,这些都是一场比赛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应重视个人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其基础上加强整体技术的配合,全面的提高才是中国女足发展的目标。

2.4 对抗与非对抗传球情况分析

现代足球运动的高速度、高对抗也是女足运动发展的方向。但在对抗越发激烈的比赛中,保持较高的传球成功率是控制比赛的重要因素。为了反映本届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在不同情况下的传球特点,对其在对抗和非对抗情况下的传球进行了统计。

现代足球比赛是在高强度的激烈对抗中进行的,只有在对抗情况下,才能真实反映出一支球队的实力和水平。通过表5可知,本届比赛三支球队在短传对抗条件下的传球质量明显低于短传非对抗条件下的传球质量,通过观察发现队员在无人盯防的情况下,往往能从容处理球,且准确性较高。但当遇到对方队员干扰时,常常较为紧张,处理球不够自信,技术变形,失误增多。中长传球需要精湛的脚法才能准确地传到队友脚下,因此为了保证传球的质量和准确率,许多运动员在对方紧逼或者有身体对抗的情况下往往采取短传球,从而减少失误。在对抗情况下的中长传球不是传球的主要处理方式,所以传球次数少,成功率低。

中国队短传对抗70.1%、中长传对抗60%的成功率高于德国队短传61.9%、中长传对抗45.9%的成功率。这是因为德国队在前两场比赛中对手相对较弱,在整体能力上不如中国队,无法给予更多的限制,造成中国队成功率高于德国。通过观察,中国队队员的奔跑、对抗能力不如德国队,德国队在对抗中非常善于利用身体优势,用身体护球隔开防守队员,让出传接球路线。中国队在对抗情况下,常采用比较单一的回传或横传碰墙式二过一,容易被对方察觉其传球意图。巴西队在短传对抗73.6%、中长传对抗62.7%均高于中国、德国。巴西队在对抗中多使用精湛的个人技术,具体表现在第一次接球失误后快速跟上的再次接球,反映出队员对自身具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其灵活多变的跑动接应也是对抗中成功率提高的原因。

3 结 论

3.1 本届女足世界杯中国、德国、巴西,在传球技术的运用上短传技术多于中长传技术,在整体进攻配合上多采用短传渗透。

3.2 因体能下降造成传球失误是导致进攻中断的主要原因。

3.3 中国队因个人技术能力的差异主动传球失误过多。

3.4 足球是攻与防的对抗,在对抗中占有优势就是在比赛中抢得了先机。

4 建 议

4.1 为了提升女子足球的攻击性和观赏性,应在以后的训练中提倡女子技术动作男子化。

4.2 具有良好的专项体能是技、战术运用实施的基本保证,所以女足运动员应在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其专项体能训练。

4.3 在训练中应重视个人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其基础上加强整体技术的配合,全面的提高才是中国女足发展的目标。

4.4 在本届世界杯上德国、巴西所表现出的球队综合能力远高于中国,是以中国队要再次跻身为一流球队,提高在对抗中传球的技、战术是关键。

[1]王民享,吴金贵.现代欧美足球训练理念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2-68.

[2]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2-170.

[3]凌子勇,颜中杰.2005年四国女足锦标赛传球技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颜中杰.当今世界优秀女子足球队进球状况的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

[5]姜伟强.第4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的统计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8).

[6]徐金山.第八届全运会女子足球决赛失防失球情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1998.

[7]金青云.第4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杯前三名球队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G843

A

1674-151X(2011)11-018-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1.008

2011-06-16

张永根(1968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女足传球成功率
姚春生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冠军游行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论体教学生足球训练中传球技巧的掌握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