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阳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美丽的折射
——摄影作品美之形态
董 阳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一张照片上升成为一副摄影作品,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体现出自身美的形态,将现实的美进行了二次折射。而且这种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也是通过一定方式和规律传达出来,从而让受众者进行二次审美。所以,要想了解一幅摄影作品的美如何体现并展示出来的,就必须深入了解它的美的内容和外在形式以及表现规律。
美的折射;形式美;内容美;美的规律
甘肃政法学院科研资助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GZF2010XQNLW77
判断一张照片是不是摄影作品,又或者说它是否具有作品的艺术之美,我们是有基本标准的。毕竟不是什么样的图像都可以成为艺术形象,有的仅是传达信息的符号,没有审美价值。所以说构成摄影作品有两个条件:一,所反映的内涵必须是对自然美原型或社会美原型的审美表达,而不是简单地复录;二,照片必须映射出摄影家的审美情感。只有构成这两个条件,我们才能说这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作品,是摄影艺术美存在的方式,并且它还会通过一定的规律将其自身的美展示出来。
一句话,艺术美并不是简单地等同现实美,因为它不仅是对现实美的浓缩,同时还必须是艺术家美学思想的结晶。因此,我们在研究摄影艺术美的形态时,一般会将其划分为美的内容、形式美和美的规律三大部分,它们为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摄影作品是现实生活在摄影家头脑中反映后的可视形象的产物,必须包括客观现实生活的原型,同时也折射着摄影家自身的审美思想、审美情感以及他们所进行的各种审美表达。大千世界中的景物是何其壮美,这些美的内容都是以摄影画面作为载体,从而反映出自然、社会之秀美。
作品内容即作品的题材,从广义上讲,题材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重大题材还是一般题材、人物题材还是花鸟题材,它们之间不存在哪种美哪种不美之分。因为每种题材中都有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可以说选择的题材是作品的灵魂,体现着摄影家对待自然和生活的认识以及作者本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从而成为作品内容的主导审美因素和核心。
正如巴尔扎克在他的《论艺术家》中所写道的:“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一样。摄影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容量越大,对作品内容本质属性反映地就越深刻。如袁毅平所拍摄的以天安门为主题的作品《东方红》(图1)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作者想通过天安门这一景象表达自己的感慨,抒发祖国的伟大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拍摄天安门日出的镜头,直到出现气象万千、壮丽如锦的彩霞时,才感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将这一自然美转化为了作品美。这很像亚当斯拍摄月
升,持续几年的时间里,在同一地点不断拍摄,终究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佳作。这都是将自然中的景象成功转化为作品美的佳例。所以我们说,前期选材部分是创造摄影艺术美的重要前提条件。
(图1)
美的内容确定之后便是具体的创作,毕竟一幅作品之所以能激动人心,让观众流连忘返,让读者爱不释手,首先是内容高尚、思想深刻,同时还与优美的表现形式分不开。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所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征的东西。”所以艺术美也不能离开形式,两者不可分割。没有形式,美的内容何以存在?
其实摄影创作的手法有很多,下面简单地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方式手法:
1.线条美。对于摄影作品来说,一张图片除了影像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就是线条美,因而成为摄影作品的视觉要素之一。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到建筑艺术时,就曾通过列举线条的变化来概括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特征。他说:“建筑艺术的风格变化是以线为中心的。希腊式建筑多用直线,罗马式建筑多用弧线,‘哥特式’建筑多用相交成尖角的斜线。”同样在摄影审美创造时,选取不同变化的线条和差异的形状,也会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认识。
我们最常见的具有再现功能的线条,如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体是竖直的垂直线走向,赋予作品一种刚强、持重、稳定、崇高的审美感受。矩形的碑座使人产生稳定、刚毅的审美感受。再如曲线会赋予作品顺畅、流动、轻柔的审美感受等等。
2.影调美。影调美是摄影艺术审美学中独有的形式美的形态。影调也是成就一幅作品的关键所在,尤其在黑白摄影当中,影调的把握就显得更为突出了。亚当斯之所以被称为黑白摄影界的巅峰人物,正是因为他精湛的暗房工艺,使得最终作品画面中黑、白、灰影调层次丰富,形式美感跃然纸上,刻意表达出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认识。因此我们常说,黑白摄影是最具强烈的视觉张力,也容易带给审美主体以强烈对比的审美心理感受。不同层次的影调带给审美主体不同的视觉感受,而审美心理也随着刺激的强弱,或激动、或平和。
所以影调不仅能如实地记录景物自然的照明与反射性质,同时还能反映出审美主体创作时的审美心境。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也会自觉地将影调与画面内具体形象相联系,必然地赋予各种影调不同的含义。如高调照片(图2),一般给予人们的是纯洁、高尚、轻松等心理感受。而低调(图3)则带来深沉、凝重、悲恐等感受。还有一些对比调和中间调等,都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当然,这也都是作者依据具体作品的形式刻意追求的一种创作方式和手段,目的就是通过某种基调将影调美外泄,同事抒发了自己的审美感受。
(图2)
(图3)
作者通过自己的审美意识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并采用各种外在的方式手段将这种美形式化。而我们最经常见到的摄影作品中,其形式美的表现方式不外乎是构图准则,画面中的对比节奏等。而正是这些普遍性的形式,我们称其为“规律”。
1.最常见的规律之一,就是摄影构图的表现方式。现在关于构图的专门书籍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不外乎是黄金分割、九宫格和三分法等常见的方式。
比如下图中的海平线(图4),就恰好位于画面近三分之一的位置,而且帆船刚好在黄金分割的某一个交叉点中。这就属于典型的教科书般的构图方式。而正是这类构图方式,成为了摄影史上经久不衰的展示手段。当然现在很多作品推陈出新,构图方式上也在打破传统的方式方法,将作品的美通过更多的方式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图4)
2.对比规律。这比构图学要抽象一些,是指在美的现象中,那些具有明显差异的因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当然摄影作品中运用对比,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围绕或结合画面的内容,采用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粗细、宽窄的比较,也可以采用线条上的曲直、方圆的比较,还可以借助影像的清晰与模糊表现动与静、虚与实的关系,以及不同色彩的冷暖对比手法。
我们就拿最常见的清晰与模糊的对比给大家举个例子。《时装》就是一张化静为动的写意作品。模特在当时只做了一个固定、静态造型,作者采用闪光灯连续频闪、相机逆向滑动作长时间感光。结果使画中人增添了模糊拖影,顿时活了起来,呈现出热情、奔放和潇洒的风采。反之,如果画面只是精确重现女模特的固定动作,肯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
当然,摄影作品形式美的规律还有很多,如节奏感、多样统一等。我们就再不一一举例了。摄影家把握这种规律性,对于如何更好更准确地传达自身的审美情感,赋予作品形式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去运用造型手段,就能创造出符合美的标准的作品。
综上所述,摄影作品美是摄影家独特的创作,它不仅是摄影第一审美客体的客观反映,同时还是摄影审美主体审美认识的一种折射,所以我们说,摄影作品美不仅是原型美的再现,也是摄影家审美认识的表现;不仅是现实美的浓缩,同时也是摄影家美学思想延伸的结晶。一幅作品只有做到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美感,有表有里,遵循美的规律,才称得上是件真正完整的摄影作品。
[1]杨恩璞《摄影美学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3月第1版]P115.
[2]A•瓦尔坦诺夫《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1月].P88.
[3]汤天明.《摄影艺术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P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