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教师抑郁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

2011-10-24 01:34马艳云
职教论坛 2011年27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分数情绪

□马艳云

关于中职教师抑郁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

□马艳云

良好的教师情绪状态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为探究中职教师的情绪状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仅36.61%的教师正常,大多数教师处于或轻或重抑郁情绪状态之中。在这种抑郁情绪状态下,不少教师感受生活质量降低、感觉职业前景暗淡、体味不到幸福人生。究其原因,教师超长工作时间和不合适的职称评定办法是高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而高工作压力又容易引发教师抑郁情绪。

中职;教师;抑郁情绪;工作压力

一、引言

目前,几乎全球教师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辞职、职业倦怠、心理疾病、身体疾病等。因此,教师职业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密切关联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美国在2006年对全国的城市、郊区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教师:教龄从不足一年到20多年;所教班级从幼儿园到高中。结果发现,39%的教师认为自己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52%报告有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其余则认为工作压力可以接受[1]。在如此高的工作压力之下,美国教师职业生涯的平均教龄仅11年;在刚参加工作不超过4年的教师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辞职;城市教师的职业生涯更短,在刚参加工作不超过5年的教师中,竟有50%的教师跳槽[2];更严重的情况是,未离职教师反而对学校和学生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3]。因此,在美国,教师是一个高压力和易于倦怠的职业,特别是城市教师[4]。

在英国,2009年调研显示,多于60%的教师感觉教学的压力,大的压力引发50%的教师考虑停止教师职业。教师高的工作压力已经引起英国电视媒体的关注[5]。

在我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82.2%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大的工作压力将产生一系列问题:83.6%的教师认为,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情绪衰竭的程度比较严重;56.1%的教师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应付”心态比较严重;68.2%的教师成就感很低;58.6%的教师出现中度的职业倦怠,29%的教师出现很严重的职业倦怠;64.4%的教师很不满意于其工作[6]。该调研结果表明,高的工作压力影响教师正常教学,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还导致教师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失眠症[7]、胃肠道和睡眠障碍[8]等。

总之,从整个教师队伍来看,我国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于国际其他国家教师的工作压力来说,其状况更严重。从一些调研结果来看,工作压力越大,教师的消极行为越严重。学校拥有一支情绪状态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张茗用SCL-90对某市五所中等职校224名教师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发现,约52%的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9]。更进一步,仅就情绪来说,中职教师的情绪状态尚需探究。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某省某县某职业学校,是一所被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十多个专业,近50个教学班,2千多名学生,上百名教职工。该职校坚持以升普通高等院校、升高等职业院校和就业并重的办学方针。

该职校129名教职工参与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本研究仅对教师进行调查,剔除非教师的调查表,因此有效问卷为112份,男女分别为44人和68人;年龄分布:20-29岁占28.6%、30-39岁占48.2%、40-49岁有19.6%、50-60岁占3.6%;本科毕业的教师占81.3%,其余教师为专科毕业;教师授课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这些科目与其它普通高中的科目相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职业技术课程,例如机械制图、电子线路、旅游和电工等,其中教授语文、英语和数学的教师人数最多。

(二)问卷调查

1.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在这份问卷调查表中,主要测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平均每天上课时间、教师平均每天备课时间、教师平均每天批改作业所需时间。除此之外,还有教师平均每天还需在学校工作时间、教师是否喜欢与学生交流思想、教师希望退休的年龄等项目。

2.对教师抑郁情况的调查。主试要求被试独自完成问卷调查表[10],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ZSDS)[11-13]。被试根据前一周的感觉使用4点量表进行自我评价。此问卷调查表包括20个题目,其中10个题目的分数由低到高,另10个题目的分数由高到低,20个题目随机混合在一起。把所有题目的分数和起来就构成一个被试的原始分数,分数越低表示感觉越好,即越没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障碍。同时还可以把原始分数换算成百分制分数,即总分数或者原始分数除以80%。这些指标分数可以分成四类:正常者或者无抑郁症者,原始分数不大于39(百分制分数不大于49);轻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40-47之间(百分制分数在50-59之间);中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48-55之间(百分制分数在60-69之间);重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56-80之间(百分制分数大于等于70)。这些分数并不是提供严格地诊断方针,它仅仅大致表示抑郁症的轻重程度。然而,Zung的自评量表已经显示相当有效,并且该量表有高的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4[14]。

(三)统计分析

该实验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一系列描述性和频次等统计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每天主要工作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自习等。包括未任课的行政人员在内,所有被调查的教师平均每天上课时间为3.56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10小时。该结果表明,有的教师仅上课时间就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

教师平均每天备课时间为2.81小时,最短备课时间为1小时,最长备课时间为6小时。可能新教师需要更长的备课时间,而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较短备课时间。

教师平均每天批改作业一般需1.71小时,有的科目甚至花费4小时,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以及教师教学的班级较多时,教师需要批改的作业量将加大。

除了必要的上课、备课以及批改作业以外,教师仍需在学校平均工作时间为6.03小时。一些任课教师还需辅导自习;班主任一直坚持到学生下晚自习;有的行政人员,虽然没有任课,但是需要坚守岗位;有的教师需要在校留宿,检查和监督学生是否按时作息,以及在宿舍的行为和纪律等。

综合上述数据,教师平均每天在校工作14.11小时。该数据表明,教师的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太大,工作太繁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师(79%)仍然喜欢与学生交流、谈心或聊天,仅9.5%的教师不喜欢与学生交流。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该结果不一致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调查的结果,56.1%的教师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应付”的心态比较严重[15]。事实证明,当笔者在该校调研期间,发现学生都很阳光,领导、教师很负责任,师生相处很融洽。

由于教师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太长,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太辛苦,所以教师期望提前退休,他们认为,男、女教师平均退休年龄应该分别为51.7岁和47.7岁,有的甚至希望男性40岁退休,女性35岁退休。

(二)教师抑郁自评结果与分析

教师的抑郁自评结果显示(见图1),在参与统计的教师中,有41人正常,占36.61%;48人的情绪轻度抑郁,占42.86%;22人的情绪中度抑郁,占19.64%;仅1人的情绪重度抑郁。总体来看,该学校教师抑郁情绪状况比较严重,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其中,部分项目相对比较突出。

生活质量:32.2%的教师经常睡不好,说明忙碌的工作已经影响不少教师的睡眠状况。64.3%的教师在与异性接触时很少能够感到愉快或有激情。该结果说明,大多数教师对生活并未充满激情、热情,生活平淡乏味,这可能是因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生活的趣味性降低。结果还显示,40.2%的教师对平常感兴趣的事情,现在很少感兴趣;24.1%的教师情绪状态不良,总是容易生气、激动。这些结果表明,繁重的工作使教师心身疲惫,情绪烦躁,这种不良情绪状态将影响教师正常工作,影响师生正常交流等。

职业前景:40.2%的教师对将来几乎不抱有任何希望。该结果显示,不少教师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才工作的,并非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看不到希望,不设想自己未来的发展,最终将导致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前进的动力,无上进心、进取心等。25.9%的教师几乎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没用,社会不再需要自己,将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幸福人生:36.6%的教师很少觉得自己生活美满、幸福。有些教师除了疲惫不堪的工作之外,还有繁重的家务劳动;还有些教师不但需要赡养父母亲,而且还要教养儿女。每天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将可能使教师情绪烦躁,耐心不足,不断引发家庭矛盾,最终使教师根本体味不到家庭的温暖。有3.6%的教师感觉生不如死。当教师感受生不如死,说明教师这个职业将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

表1显示,女性教师相对于男性教师在抑郁情绪方面稍微严重些,但是二者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30-39岁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也在抑郁情绪方面稍微严重些,然而,各年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科目、学历的教师在抑郁情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因素下教师的抑郁情绪状况

四、讨论

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师的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情绪处于或轻或重的抑郁状态之中,这种抑郁情绪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职业前景和幸福人生。为缓解教师抑郁情绪,有必要探究导致教师抑郁情绪的原因。

一些研究发现,高的工作压力直接导致教师抑郁情绪[16,17]。那么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何处?教师的压力一般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压力。内在压力,有的教师给自己设定远远超过其能力的目标,无形中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压力。外在压力一般又包括:模糊的角色期望、不合理的时间要求、大班额、复杂的人际关系、工资报酬太低、资源缺乏、缺乏行政支持、缺乏家长支持、不合理的年度考核标准和不合适的职称评定办法等。一般地,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外在压力。然而,对于压力的来源,各抒己见。Nixon et al. (2011)研究发现,产生压力的来源为:组织限制、人际冲突、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负荷、工作时间[18]。Steinmetz和Schmidt(2010)进一步通过对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建模发现,工作时间越长,人的紧张程度越高,感觉压力越大[19]。

在英国,多种原因使得教师感受工作压力较大。2009年调研发现,50%的教师考虑停止教师职业,这是因为学生不尊重教师,将给教师带来较大压力。多于60%的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主要是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其中,十分之一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时间长于欧共体许可的工作时间;60%的教师把工作压力归咎于大量的文案工作;75%的教师认为,教学没有得到校方领导的支持;40%的教师抱怨学校资源不够;44%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压力还来自于大班额[20]。

在中国,Zhang和Zhu(2007)通过对初等教育的教师调研发现,超负荷工作、超长工作时间是最主要的压力源,以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21]。Liu等人(2010)对西安部分中学的化学教师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研发现,教学负荷、学校体系、社会地位和要求、自我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硬件设施,其中导致压力的三个主要来源是:社会地位和要求、父母要求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22]。一般地,数学、语文和英语课时相对较多,而化学学科的课时相对较少,所以,化学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工作时间将不会成为化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负荷大、工作时间长是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在被调研的中职学校里,约50个教学班,但是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和英语教师分别仅有十几人,这样,每名教师均需担任3-4个班级的教学工作,甚至5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对于中职学校,语文、数学和英语依然是基础性学科,几乎每天都有这三门课程,那么这些教师除了每天上3-5节课外,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以及辅导晚自习、备课等教学工作。对于职业教育的部分专业,其教师更是匮乏,使得该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更大,教师的工作时间更长。这样我们就不难想象,该中职学校的教师平均在校工作14.11小时,有的教师上课最长时间可达到10个小时;有的教师平均每天在学校工作16个小时等。这些数据远远超过国内外规定的教师工作时间标准。因此,在该中职学校,工作负荷大、超长工作时间是教师感受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也有研究指出,职称评定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在被调查的中职学校所在的县,有两所师资相对都比较雄厚的普通高中,其任课教师大多数都是本科学历,还有少量研究生学历,这些教师主要毕业于二本师范类高等院校,均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在被调研的中职学校,虽然81.3%的教师学历也属本科,但是多数教师毕业于三本院校,还有少量教师未曾接受过正规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育。然而,在职称评定方面,该县教育局对所有高级中学教师采用相同的标准,致使较低学历的职业学校教师在考核时处于劣势,这种不合理的职称评定办法对教师产生较大压力。事实上,合适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影响[23]。因此,职称评定也是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工作,以及部分学生的高考升学情况,都或多或少给教师造成一些压力。

由此可见,超长工作时间和不合理的职称评定是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高的工作压力导致大多数教师情绪抑郁,使得不少教师的生活质量、职业前景、幸福人生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小结

中职学校的教师因工作时间长、不合理的职称评定而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不少教师情绪抑郁,影响了教师的正常生活。而当教师对他们的工作感觉好的话,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这表明,良好的教师情绪状态是学生学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就改善教师的抑郁情绪而言,笔者建议:

(一)加强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

(二)合理制定教师工作时间的标准;

(三)合理制定中职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

(四)社会支持体系可能是改善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24],家庭、朋友以及同事和管理者是最普通的社会支持体系,而管理者的支持能够最有效地缓解教师的抑郁情绪。

[1]K-12 Teachers Report Increasing Stress Levels.New Compass Learning Survey Documents Trend[EB/OL].http://www.redorbit.com/news/education/645215/k12_teachers_report increasing_stress_levels_new_compasslearning_survey_documents/index.html.

[2]Rowan B,Corenti R,Richard R J.What Large Scale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Teacher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EB/OL].Philadelphia: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on Education,U.of Pennsylvania.http://www.cpre.org/Publications/rr51.pdf.2002.

[3][4]Haberman M.Teacher burnout in black and white[EB/OL].The Haberm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2004.

[5][20]Smith A L.Survey reveals rising levels of stress among teachers[EB/OL].http://www.guardian.co.uk/uk.

[6][15]新浪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状况堪忧[EB/OL].http://www.sina.com.cn.2005.

[7]Jarvis,M.Teacher Stress: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EB/OL].Stress News.http://www.isma.org./uk/stressnw/teachstress1.htm.2003-3-10.

[8][17][18]Nixon A E,?Mazzola J J,?Bauer J,Krueger J R,Spector P E.Can work make you sick?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stressors and physical symptoms[J].Work&Stress,2011,25(1):1-22.

[9]张茗.职业教育转型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维护[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5):28-32.

[10]中华精神卫生网-21健康网[EB/OL].http://www.21jk.com/index.asp.

[11]Zung W.Depression in the normal aged[J].Psychosomatics,1967,7:287-292.

[12]Zung W.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7,16:543-547.

[13]Zung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5,12(1):63-70.

[14]Passik S D,Kirsh D L,Donaghy K B,et al.An attempt to employ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s a“lab test”to trigger follow-up in ambulatory oncology clinics:criterion validity and detection [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1,20(4):273-281.

[16]Rau R,Morling K,Rsler U.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depression and both objectively assessed and perceived demands and control[J].Work&Stress,2010,24(1),88-106.

[19]Steinmetz H,?Schmidt P.Subjective healt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working time variables and job stressors:Sequence or general factor model[J].Work&Stress,2010,24(2):159-178.

[21]Zhang Q,Zhu W H.Teacher stress,burnout,and social support in Chinese secondary education[J].Human Communication,A Publication of the Pacific and Asia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2007,10(4):487–496.

[22]Liu Y Z,Zhou Q,Zeng Y G.An investigation into sources of stress among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in China[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9:1658-1665.

[23]Wen S H,Xu J S,Carline J D,Zhong F,Zhong Y J,Shen S J.Effects of a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1,2:18-23.

[24]Yang X,Ge C,Hu B,Chi T,Wang L.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J].Public Health,2009,123:750-755.

G443

A

1001-7518(2011)27-0088-05

马艳云(1966-),女,山西芮城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本文系2010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金课题“高教、职教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编号:GY201000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葛力力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分数情绪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可怕的分数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