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明
基于课改背景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
□花 明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其课程开发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课程开发质量。构建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指标,有助于高职院校与教师双方围绕指标制定能力提升计划,为圆满完成课程开发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课程开发能力;教师
近年来,国家及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从高职院校已开发课程的总体情况而言,无论是教材结构还是教学内容都没有完全做到以工作过程来整合知识与技能,课程质量仍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较弱,工作自然力不从心。为此,高职教师在课改中如何发挥作用,顺利完成课程开发任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辞海》中,把“能力”定义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课程开发”通常称“课程编制”,是从英文“curriculum making”、“curriculum construction”等词翻译而来的。[1]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在我国逐渐升温,一批职教专家与学者对课程开发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国内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有关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成果缺不多见,对课程开发能力的表述并未形成统一。国内有学者认为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还有学者认为形成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必须遵循知行思交融原理,有效培养方式体现在“做中学”、“行中思”之中。[3]我认为,从“能力”这个词的理解来看,课程开发能力是基于教师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求变求新的心理特质,以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经验、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的感知,重新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与教学方法进行设计的一种能力,是教师一般能力(以课程实施为主)和特殊能力(以课程设计为主)的综合体现。
1.创新性。高职课程开发在课程设计方面是对传统的以学科体系设计课程、知识体系选取内容的全面革新,是对现有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整合后的二次开发;在课程实施方面摒弃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单向交流”的方式,代之以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注重理实一体的师生双向交流的新教学方式。因此,课程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创新性工程。教师的创新性体现在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维创新;以工作过程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课程内容的能力创新;以项目(情境)为主线选取内容并开展教学的方法创新。
2.实践性。课程开发是将教师理论研究成果、实际工作经验与教学经验集中体现的一项实践性工作。因此,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实践性非常强调教师的“三结合”,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
3.渐进性。课程开发的技术性与复杂性,让我们认识到职教理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工作知识如何更好地转化为学习性知识更需要一个过程。为此,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4.推动性。课程开发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至上而下进行推动,也需要教师主动跟进。一味将课程开发任务分派给教师而不问其它的做法实际上无法保障课程开发顺利完成。
构建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指标体系,有助于学校与教师了解课程开发能力构成,使学校与教师双方能围绕能力指标提出提升能力的解决方案,以保证课程开发质量。构成教师能力指标主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又可分为五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通过对三级指标的直观能力描述,使整个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表述清楚。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指标体系是综合考虑课程开发所应具备的能力基础上构建的,它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五方面提出了全方位要求,分为2个一级招标,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并对三级指标进行了能力描述。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开发能力指标体系中的一般能力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能力有较大差异,它因课程开发的要求而赋予了新的内涵。
人的能力强弱有先天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的一种较高能力,需要学校环境、机制、规划与教师个人努力方可达到“量变”到“质变”,它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需学校与教师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规划与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紧密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入实施。
表1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指标体系
1.制订与完善教师发展规划。高职教师发展规划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保障。多年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师能力培养的问题,错误的认为培养与提升教师能力应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与学校开关,致使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教师发展规划这一说,而有的学校即使有规划也是说和做各一套,没有真正抓实抓好。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学校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能力为核心,制订和完善教师发展规划。首先应对现有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专业、二级学校做好资料收集和统计工作;其次,召开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参加的分院级别的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于能力提升方面的想法,为规划做准备;最后,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结合教师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现有状况,以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为出发点,制订提高教学、实践、科研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并以“五年规划”为一个阶段,采用“分时间、分层次(职称)、分项目的方式进行每年滚动实施,做到一年一提高,稳步推进。
2.制订与完善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是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意见,应具有较好的实操性,并作为教师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在规划中整体考虑。目前,课程开发工作主要采用学校领导指挥、分院牵头组织、专业教师负责开发的运作模式,由于各校都在抢时间争取早出成果,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制定的比较粗糙,课程开发所需的教师能力提升问题未加考虑,组织措施与经费保障也不到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教师现有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为此,制订与完善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制订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脚踏实地的开展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校方应列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时间表,参照课程开发能力指标,通过校外学习与培训开阔眼界、理清课程开发思路;通过脱产或半脱产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经营、提高实践技能;通过与课程开发专家座谈学习开发技巧和方法,企业专家座谈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教师提升能力。另方面,课程开发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应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经费保障,并对开发进度、人员分工、监督与评价、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切不可一哄而上,影响课程开发质量。
3.加大激励机制建设的力度。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教师培养与提高关心不够,支持力度不大的问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激励机制,使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实践经验、教(科)研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课程开发当然会力不从心了。高职院校应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制订“优先措施”和“倾斜政策”,对课程开发的积极参与者在课题申报、职称评聘、进修与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学历提升、挂职锻炼、评先评优、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教师积极承担课程开发任务。
1.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全新工作。课程开发过程是激发教师创造性工作的过程,它使教师扮演着课程设计者的角色,而不是墨守成规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角色的转变必然带来一个转变和一个提升。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作为高职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懂得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不断改革这个道理,从心理上接受改革、从思想上准备改革,从行动上参与改革,变被动为主动。其次是教师需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能力提升。一是一般能力提升,教师应采用多学习、勤反思、善表达、多交流等方式,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强化为社会、企业、学生服务的意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应放下架子,从自我做起,向书本学习理论、与同龄交流教学、向老教师讨教经验、向企业师傅学习技能。二是特殊能力的提升,在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业务流程情况,掌握岗位知识与技能,提高岗位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能力;在实践能力方面教师应多与企业接触,多下企业,尽可能参与企业决策,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实际技能,将实践技能序化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研究能力方面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职教理论与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和研究,切实做好“四多”——多看、多学、多练、多思考,将理论研究心得和成果揉进到课程开发之中,以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2.制订课程开发能力提高计划。从课程开发能力指标体系分析可知,对现有的教师能力进行提升,使之适应课程开发的需要,并非朝夕之事,需要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开发能力指标制订中、短期能力提升计划。短期计划以提高一般能力为主,中期计划以提升特殊能力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制订的计划应与同期学校的教师发展规划相衔接,保证学校与教师双方在能力提升目标上的一致性。应优先制订短期规划,按照“明确目标、稳步实施、正确评估、及时修正”的原则开展实施,努力完成短期规划目标,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为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排头兵,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实施者。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既符合学校长远发展利益,又满足教师自身发展利益,理应引起双方的高度关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
[2]张庆华.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济宁学院学报,2007(10):88-90.
[3]袁丽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知行思交融原理与应用[EB/OL].http://www.sdgzg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28.
[4]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G715
A
1001-7518(2011)20-0081-02
花明(1964-),男,江西宜春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及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