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群
基于创业园的高职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刚群
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制度保证、资金扶持、基地实战、培训引导、氛围推动”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完善了大学生创业服务新举措,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业园;高职;创业服务
我们面临的是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呼唤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了这一思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使高职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要成为事业的开拓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行、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学生创业活动在各地升温,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和风险投资商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的风潮;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全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与轰轰烈烈的热潮和政府的热情不成正比的是,大学生创业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创业的参与度与成功率依然很低。2009年8月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则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1]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一般达到20%-30%。渤海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对辽宁省千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调查表明:在询问“如果到毕业时您还未找到合适工作,您会怎样做”时,只有19.2%的学生选择创业。[2]即使走上自主创业的学生举步维艰,多以失败告终(有据有关资料显示,85%的大学生以失败告终)。[3]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心态问题:缺乏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知识限制: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缺乏知识整合应用能力等;创新能力缺乏:忽视技术创新,学生拥有的技术十分有限或者十分缺乏;资金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实力团队缺乏:习惯单枪匹马,缺乏团队精神;社会经验缺乏:“眼高手低”,容易“纸上谈兵”。
这样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但还存在不足。总体上可以用“火爆的创业竞赛和报告、冷清的创业教学、尴尬的创业实践”一句话来概括。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到中国考察时发现中国的大学普遍缺乏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匾乏、经验不足等因素成为青年创业的瓶颈。[4]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指出“中国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我们还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5]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给予恰当的扶持和指导、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构建完善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是关键所在,也成为深入推进创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逐步构建了“制度保证、资金扶持、基地实战、培训引导、氛围推动”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见图1),为广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推进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使创业教育成为我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规范学院创新创业项目管理。近年来,我们制定和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1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制度,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大大带动了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热情。成立专门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成立了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同时还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负责全院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项验收和成果认定,担任学院创新创业竞赛评委,上下齐心,共同推进创业教育。
图1 基于创业园的“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我们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自2007年起,先后有4批64个大学生创新项目得到立项资助,两批54个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得到该基金的各种扶持,有两批共10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获得配套资助。对入驻创业园区的创业项目,我们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创业补助:首次入园房租、水电免费,以后逐年提承担比例;在流动资金碰到问题时还可以以“暂借款”的形式向基金申请帮助;项目期满后成功孵化的项目还可以获得学院的孵化奖励等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在项目驱动下,创新创业活动得到了蓬勃的开展。
学院专门在东门沿街区块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供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期3500平方米,可入驻学生创业项目27个,同时,我们在创业园还建立了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华联超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引进了其他一些品牌产品的经营项目,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不断提高创业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真创业实践。我们创业园内的经营店铺一般约10-25平米,以贸易类项目为主,科技类项目为辅,我们的设想是:让没有创业经验、缺乏资金的学生从小做起、从容易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做大做强。《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我院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学生进行了报道,有关部门领导、兄弟院校和国际友人及交流生也多次来校考察指导。
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并与校外知名专业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创业萌芽培训班、SYB创业培训班、大学生成功创业导航计划培训班等,以培育自主创业精神,强化自主创业意识,丰富自主创业知识,健全自主创业心理,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创业指导和后续服务。
学院专门聘请一批创业校友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如华立集团副总裁兼行政总监帅新武等,让有志创业的学生能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辅导,个性化、实战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及时解决学生的创业难题,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聘请校内与创业相关的专业教师为创业园项目指导老师,这些老师的专长涉及SYB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创业心理素质训练、浙商文化、胡雪岩经商思想、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及法律知识等等,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导师团,给学生创业团队在项目选择、团队组建与管理、市场分析、营销策划、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最终进入创业园的创业项目在创业实践期间有三位导师可以给他提供咨询和帮助,即专业教师、学院创业导师团导师以及校外兼职创业导师,提供专业技术领域、创业知识以及创业实战三方面的帮助,全面提升创业实践效用。
文化氛围的营造对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住了两大体系,一是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为龙头的活动体系,逐步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主题活动,服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型活动,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培训班、创业讲座、跳蚤市场、校友论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积极依托社团开展创业讲座、营销案例策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商大赛、营销案例策划大赛等,活动活跃了校园创业氛围,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围绕商文化特色,开展系列商文化活动,如浙商讲坛、浙商精神图片展、范蠡话剧、范蠡图片展、风云浙商话剧,在校园内放置范蠡画像,在教学楼的楼道内宣传著名浙商,营造了浓厚的“敬商、重商、亲商、勤商”氛围。
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学院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育人水平明显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但是仍然还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困扰我们,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阻碍创业教育的纵深推进,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使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对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观念是前提。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停留在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认识阶段,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6]要提高重要性的认识,应当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教育观念则认为,教育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创新,不仅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创新,更要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的高素质创新创造型人才。
(二)创业教育没有融合到高职校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之中——加强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基础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但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就业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在高职院校,应该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要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传授好各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是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才能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加快建设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证。目前,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师资来源一般为两类,一类是原先从事工商企业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另一类则是学生工作就业工作指导教师。这两类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面对突出强调实践与实务的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现实的情况是:创业教师奇缺,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的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配备难以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师资匮乏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的重要瓶颈。创业教育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因此必须加快建设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单一流于形式——注重同行业系统以及地域文化相结合是特色所在。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作用,应发掘地域文化方面的积极内涵。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域文化为创业教育提供人文精神支持,而创业教育能够规范引导创业行为,进而引导地域文化的发展。[7]我国地域广阔,地域文化丰富多彩,不乏有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以浙江为例就有浙商精神、义乌人的草根文化、温州人的创业文化、宁波人的红帮文化等等。
高职院校在创建自己的特色时,应当立足于本地的这种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土壤有利条件,注重同高职院校的系统(行业)背景和特色相结合,开展有特性的创业教育,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
[1]唐迎寅,滕华.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任重道远”[EB/OL].http://www.shbiz.com.cn/cms.php?prog=show&tid=123488&csort =1,2009,9.
[2]陈佳琪,陈奇超.是什么阻挡了创业者的脚步[N].中国教育报,2009-4-15:5.
[3]陈龙春,杨敏.大学生创业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4]梁建华.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途径研究[J].高等教育,2010,Vol.25No.1:95-96.
[5]张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08(7).
[6]谢木深.刍议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师,2009(20).
[7]唐晓鸣,韩敏复.试论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兼谈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创建[EB/OL].http://stzy.stedu.net/txm/uploadfile/,2009,10.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0年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编号:GX1005);浙江省2010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类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改革与实践——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编号:yb20101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刚群(1979-),男,浙江东阳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政教育、创业教育。
G715
B
1001-7518(2011)02-0083-03
责任编辑 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