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芹
巧用具支试管改进化学实验实现实验绿色化
■王如芹
根据实验教学改进经验,结合具体演示实验事例,就改进化学演示实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具支试管;化学实验绿色化;环境保护
化学教师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化学仪器的应用潜能,防止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发现,积极引导学生巧用具支试管探索改进有关实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加强尾气处理,既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又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
山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笔者发现操作起来不方便,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进行改进。
反应原理
原来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现在为避免加热操作的麻烦,采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常温下反应产生氯气:
2KMnO4+8HCl(浓)==2MnO2+2KCl+4H2O+3Cl2↑
实验装置的改进
1)把分液漏斗改为带有单孔塞的长胶头滴管,把圆底烧瓶改为具支试管。实验时,根据反应情况,用手挤压胶头,浓盐酸即可滴加,能很好地控制浓盐酸的用量,进而方便地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实践证明,吸管内吸入约6毫升的浓盐酸,就能完全做完本节所有有关氯气的性质演示实验。
2)将圆底烧瓶改用具支试管,免去打双孔塞的麻烦,把少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具支试管里即可。
3)尾气处理装置的改进。把原来将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小烧杯里吸收多余的氯气,改为事先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的棉球堵住导气管,使多余的氯气被棉球内的氢氧化钠吸收掉(2NaOH+Cl2==NaCl+NaClO+H2O)。
实验步骤
先将仪器连接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把少量的高锰酸钾放入具支试管里,将3~5毫升的浓盐酸吸入胶头滴管里,小心插入塞子里,然后塞进具支试管里,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手挤压胶头,浓盐酸便可滴下与高锰酸钾接触并立刻发生反应(注意:为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可轻轻挤压胶头,使浓盐酸慢慢滴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也可组合进行氯气的化学性质的一系列演示实验,如氯气与铜反应、氯气和氢气反应等。实验完毕,把事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的棉球塞住导气管,防止氯气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装置的改进
1)把分液漏斗改为带有单孔的胶头滴管,把圆底烧瓶改为具支试管。实验时,根据反应情况,用手挤压胶头,饱和的食盐水即可滴加,能很好地控制饱和食盐水的用量,进而方便地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实践证明,吸管内吸入约6毫升的饱和食盐水,就能完全做完本节所有有关乙炔的性质演示实验。
2)将圆底烧瓶改用具支试管,免去打双孔塞的麻烦,把少量的电石放在具支试管里即可。
3)添加尾气处理装置。由电石产生的乙炔常混有PH3、H2S等难闻有毒的气体,只好将实验装置移到室外,但这样并不能消除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增加尾气处理措施,将事先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棉球堵住导气管,使PH3、H2S被棉球内的硫酸铜溶液吸收掉(CuSO4+H2S==CuS↓+H2SO4,4CuSO4+PH3+4H2O==H3PO4+4H2SO4+4Cu)
实验步骤
先将仪器连接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把几小块电石放入具支试管里,将3~5毫升的饱和食盐水吸入胶头滴管里,小心插入塞子里,然后塞进具支试管里,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手轻轻挤压胶头,饱和食盐水便可慢慢滴下与电石接触并立刻发生反应(注意:为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可轻轻挤压胶头,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下)。用排水法收集乙炔,也可组合进行乙炔的化学性质的系列演示实验。实验完毕,把事先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棉球堵住导气管,防止乙炔对环境的污染。
改进思路
教材中关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较以前的装置有了改进——为了防止污染室内环境,在试管的上方罩一塑料袋。但在罩的同时已经有少量的二氧化氮散发到教室内,照样污染空气,没有从根本上消除NO2对空气的污染。如何既不让NO2污染室内环境,又不让NO2污染室外空气,同时又能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NO2的生成?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控制铜与浓硝酸反应的速率,少产生NO2气体,只要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即可;二是生成的NO2被吸收掉,彻底根除NO2对大气的污染。
收集资料,实验验证
把铜片改为铜丝插入塞子,塞紧具支试管,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既可使反应发生,也可使反应停止,非常方便灵活。同时避免NO2气体散出。通过查找资料,发现NO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样可以将多余的NO2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为了简单起见,用事先经氢氧化钠浓溶液浸泡的棉球堵住具支试管的支管处。通过多次实验证明,按照该思路设计改进的实验效果良好,同时避免NO2对空气的污染,保护了环境。
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具支试管、铜丝、单孔橡胶塞、导管、棉球、铜丝、浓硝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首先将合适的塞子打一小孔,把一束铜丝插入塞子里,把约1毫升的浓(或稀)硝酸放在具支试管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节铜丝的高度。备好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然后用插有铜丝的塞子塞住具支试管。反应时将铜丝向下移动,使之与硝酸接触,发生反应。这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溶液立刻变成蓝色,同时试管内充满红棕色的气体(一旦学生观察到上述现象,马上将铜丝向上移动,使之脱离反应体系,这时反应就立刻停止)。然后把棉球堵在支管处,这样多余的NO2与棉球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处理掉,从而彻底避免NO2对环境的污染(2NO2+2NaOH==NaNO2+NaNO3+H2O)。
通过采用改进的方法进行实验,不但教学效果良好,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可靠、灵活方便、反应速率容易控制,且彻底根除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
[1]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毕华林,等.化学新教材开发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8-60
[3]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5-116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