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型大学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

2011-10-21 01:54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河南科技 2011年19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郎 青 夏 雪

教学型大学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郎 青 夏 雪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我国的大学以学界普遍认同地分类法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3类。它们各自的性质分别是: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博士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或称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开发人才,即是以培养硕士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教学型大学是以培养学士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学。按此分类法,我国现有大学中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3类大学的数量比例关系为1∶4∶50。可见,我国大学的绝对主体是教学型大学,因此,更好地保障教学型大学的教学质量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3大社会功能,也是高校应该完成的3大社会任务。其中,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功能,位居其次的科研工作也应得到高校的重视。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根本途径,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将本科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的教学型大学来说,如何能更好地促进科研服务于教学,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笔者旨在探讨在教学型大学中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从而设计和构建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推动这些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既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过来推动教学型高校中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

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素质人才的内涵在发生变化。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为突出,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发展。新时代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对社会和所从事事业的责任感,对所从事专业的理论有基本的整体性的把握,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地和协同地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能自觉地培养发展和保持自己的创新精神。显然,这些能力或技能的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在教学型大学里广泛开展科学研究,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或从中受益,对于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质量很有意义。

将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职能的首次提出是在德国,这一理论发轫于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它开创了大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的先河,使得柏林大学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成功的典范,后由留德学者将其引入美国,进而影响到全世界,而关于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话题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大学的共同话题。尽管关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的争论一直存在,但大多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了在高校中科研和教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也成为了普遍认同的观点。对于以本科生培养为中心工作的教学型大学来说,探讨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建立激励机制,既有利于中心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开展,也反过来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型大学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何种方式和途径体现出来,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推动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而将这些自发地作用变成为自觉地作用使得这种促进作用更好地发挥。国内高校如广州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探索与实践了研究型教学,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教学与创新活动等方式开展,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实践,是对科研促进教学模式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二、科研对教学的促进

1.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科研对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师直接面向学生,是直接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只有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教学行为是传授最新知识的过程,而科研是获得最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培养人才——培养教师和培养学生——是科研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教师参加科研有助于其知识结构的更新,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和对人才的需求,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其次,科研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使教师能站在新的高度思考和展望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进而去思考培养人才最佳知识、智力结构的途径。第三,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可以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第四,科研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能够为教师骨干力量的形成创造条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2.科研是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基础,通过科研可以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首先,科研有助于教师用自己的内容和成果更新、丰富本科教学内容,将自己的科研思维手段转化为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其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研究动态密切相关,只有深入进行科学研究,教师才能跟踪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动态,不断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第三,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有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才能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既是从社会实践中概括的理论,又是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先导性理论。因此,不断吸收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具有引导社会实践的任务性质决定的。

3.科研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必须给本科生提供科技创新训练机会,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实践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交流表达能力。因此,高校应制定各项政策来鼓励教师积极吸收本科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研究,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其次,大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科学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习惯、研究能力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才能直接参与科学发现。第三,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以及独立探索的自觉性等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才的影响很大。事实上,大学里的许多科学家,他们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的能力和作风,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4.科研为大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氛围是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形成的良好学术风气。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活动通过学术报告、学术座谈、学术辩论等形式面向学生发表,既提高了教师对科研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理论升华,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参与学术活动当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还有利于营造出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团结务实、博学拓新、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有利的校园环境。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既是科研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严谨学风的培养创造了最适合的条件,如前文提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成为科研促进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科研促进了解行业动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教师承担科研课题,除了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带着课题深入企业、深入行业第一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势必会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了解行业对毕业生在素质上、知识结构上和创新能力上的要求,从而在教学中自觉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比如笔者所在学院有一个研究团队以林业信息化作为研究主题,开发了林业行业多个管理信息系统,在浙江省全省乃至其他省市推广应用,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同时也创造了林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从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设立了林业信息技术方向,专门进行林业信息化人才定制化培养,开设了一系列以科研成果为核心内容的特色课程,受到学生和业界的好评。

三、科研促进教学的激励机制

既然科研对于教学型大学的教学具有以上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管理设计上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激励,以鼓励和引导科研在教学上促进作用的发挥。克拉克指出:“科研和教学只是在特殊条件下能够在单独一个框架内组织起来,远远不是一种自然的相配。”可见,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总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对教学型大学来说,通过构建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才能导向和强化这种正向的作用。笔者所在学校针对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设计了一系列有效模式,不断增补和改进,并在科研立项评审、科研过程考核、科研成果评价奖励等环节上对相应的指标予以考核,对优秀者予以嘉奖,有效地引导和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风气。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方面。在科研立项和师资培养项目立项中充分考虑项目设计与教师教学的相关性。

2.在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改进方面。对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讲义及进课堂予以奖励,优先对精品课程、教材出版基金及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并对建设成果予以评审评优。

3.在科研促进实践教学的改进方面。考核实验项目和内容设计改进中科研成果的贡献,设立实验室开放项目,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分解为开放项目吸收学生参加。

4.在科研促进学生创新活动方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将科研创新成果化、作品化,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发表论文或申报专利,对获奖作品或发表授权成果予以重奖。

5.在科研促进毕业论文水平提高方面。提高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的相关性,通过论文评优,提高科研创新类论文选题比例。

6.在科研促进学术氛围方面。考核科研和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生贡献率。

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有力促进了教师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相结合。

综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同时承担的两项最重要的职能,就高校的发展来说,难以简单区分孰轻孰重。若能将教学与科研很好结合,则能取得最大的效益。本文,笔者就针对教学型大学探讨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若干途径,并以实践经验加以论证,表明在教学型大学的实际运行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机制,能很好地引导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并强化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这对于追求质量与水平的教学型高校来说,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浙江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SC162)。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大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纺织科学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大学求学的遗憾
纺织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