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黄莎莎见习记者 田旻佳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记
■ 文/本刊记者 黄莎莎见习记者 田旻佳
文韬苑,知行苑,梅、兰、竹、菊园,走进坐落于贵阳市乌当区的贵州师范学院,别具一格的校园楼舍名称令人眼前一亮,传统古典的校园氛围扑面而来。
2009年是贵州师范学院破茧成蝶的一年, 8个月基本建成新校区,48位教育部评估专家全票通过学校改制,贵州师范学院(前身贵州教育学院)由成人本科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我校党委书记、院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该院副院长万一平向记者介绍。
学校专门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出任组长,学院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形成上下步调一致,横向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切实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你好,我的学生证丢了,该如何补办呢?”3月2日中午1点,在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来自2010级物理教育2班的学生蒋坤在教务处窗口咨询,5分钟后他满意地离开。
为节约学生时间、方便学生办事,自去年起,贵州师范学院建立了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内设与学生事务紧密相关的教务处、资助中心、后勤处等12个部门,类似学生证丢失、入党咨询、学生活动审批、助学贷款办理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宜都可以在该中心“一站式”办理。方便快捷的办事流程深受学生欢迎。
此外,学院还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州师范学院还在全校教职工中发起了征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的活动。全校共申报课题研究85项,其中重点课题20项,内容包括新生入学教育研究、学生自我管理研究、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等多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从学生着手,也要从教师着手。”贵州师范学院院长袁惠民表示,“教师将工作中的心得做成课题,不仅因为课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能将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际,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事。”
旧物交换、爱心义卖,贵州师范学院首创的大学生互助交易市场,对大学生“物质解困、精神培育、能力锻炼”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
贵州师范学院有贫困生4000余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5%。杨秀刚曾经是这些贫困学生中的一员。在他入学报到时,报完名已身无分文,学校得知了情况后,立即组织师生为他准备卧具衣物。入学后,他性格孤僻,班主任带着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融入学院大家庭。毕业之后他在贵阳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谈起这些贫困而自强的孩子,副院长石培新感慨道:“我们身为老师,尽力为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明灯,并帮助他们顺利走入社会,这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内涵。”
学生党员素描
姓名:王家铖
院校:贵州师范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荣誉:荣获贵州省“三好学生”称号及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爱好:跳舞、唱歌、演讲
值得自豪的事:家里生活条件虽然清贫一些,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性格。反而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下,我更加坚强、进取。
入学两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曾获得“精彩十分钟试讲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参与学院支教协会的支教活动,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撒播知识的种子,反哺社会;参加天柱县团委组织的“饮水思源,感恩行动”,为家乡环保绿化做宣传,并获得“春晖使者”称号。
理想:成为一名教师,让和我一样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上学读书,有自己的理想。
(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