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疗毒”的不只是阿里巴巴
2月22日,受“欺诈门”事件影响,阿里巴巴股价大幅下挫8.63%。
尽管马云一再将“欺诈门”上升至价值观层面进行评述,尽管刚刚履新的公司CEO陆兆禧发出公开信,声言“一切为了价值观”,尽管不少观察者为马云这次“理想主义者的作为”击节叫好,但他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几年间客户关于欺诈的投诉从未间断,可阿里巴巴未能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这无疑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造成内控系统失灵的主因,则是企业过分强调业绩增长而导致了内控力度与企业发展的脱节。
不过,更应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脱节”并非是阿里巴巴的“特色”,却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不少新兴企业的通病。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及时考虑“疗毒”的显然不只有马云一人,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一家。
近几年,阿里巴巴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扩张期。但在“业绩为王”的思路下,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企业内控系统,其人员增幅要远低于销售系统,从而使得马云以及阿里巴巴核心管理层对于企业下属机构的控制大为削弱。而同样是对高业绩高收入的过分强调,使得阿里巴巴B2B公司直销员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甚至成为金牌供应商。可是已经鞭长莫及的内控部门却对此毫无察觉,最终酿成巨大风波。
然而,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国内企业而言,其内控机制与企业规模的脱节程度相比于阿里巴巴,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是观之,阿里巴巴此次“人事地震”无疑是一个及时的提醒:新兴企业的“集体排毒”已是迫在眉睫。
(作者:沈旭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