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
——省直工委“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扫描

2011-10-21 04:42袁维学
当代贵州 2011年32期
关键词:绿壳朱敏下基层

■ 文/袁维学

把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
——省直工委“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扫描

■ 文/袁维学

“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 活动自今年8月开展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着力解决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等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密切了干群关系。

省委副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申振东(左二)在长顺县摆搪乡中堂村调研,了解农户养殖情况。(孙炳辉/摄)

干部下基层重在办实事,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省直工委下基层工作组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把群众所盼所需所急的事当家事办,从“小事”入手,把“好事”办成,让“心事”成真。

让乡亲们喝上放心水

10月17日,省直工委第三批工作组在朱敏主任的带领下前往长顺县摆塘乡开展帮扶工作。一到摆塘乡,工作组就与摆塘乡、板沟村干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乡情村情。之后,到实地调研走访,得知板沟村60%的村民吃水靠人挑马驮,当地的生产用水靠望天下雨,群众对饮水设施的企盼十分强烈。

七寨组板沟村饮水最困难的一个组,村民罗方前说:“每天天还不亮就得下山去挑水,来回需要半天时间,一年四季都这样。一天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去挑水,只剩下小半天用来干农活和其他事情。”

80多岁的文大爷回忆起他黎明挑水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10多年前,有一天早晨,天还没亮,我就下山挑水,挑到半路,水桶碰到石头,桶破水流,我的眼泪也跟着淌了下来。”

人近水而居。为了水,一些群众搬迁到山脚,但是田土都在山上,近了水却远了土,他们的生产生活依旧受到严重影响。

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因为缺水;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过来,还是因为缺水。通自来水成了世世代代的梦想。

朱敏主任和工作组成员了解到这些情况,心里酸酸的,他们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方案,经多方协调,筹集资金解决村里的饮水困难,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能取到干净的水。

省直工委工作组一行4人,同板沟村支书罗换荣一道翻山越岭,到独庄、蟒蛇、片池、破木等村寨,查地貌,探水源。工作组与村民一起实地察看取水点、蓄水池,测算水管的扬程和高度,科学规划安装水管的线路。

在七寨组组长罗思成家,朱敏主任主持召开了群众大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确保饮水工程顺利安装并长期发挥作用。

带着多方筹集到的4万元资金,工作组成员与村干部一起到惠水县城采购水管等材料,为了使有限的钱办尽可能多的事,大家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

选好引水设备后,将水管、分管、直管、弯管、水龙头、水泥、水表等装运回村,工作组成员和乡亲们一起推车,一起下货,一起搬运上山,一起拉水管、掏泥土、挖填管道沟渠……

省直工委第三批工作组成员与板沟村七组村民一起拉水管、挖水渠,兴建人畜饮水工程。(袁维学/摄)

10月28日,长顺县摆塘乡板沟村村民文应华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泉哗哗流出,全村男女老少像过年一样高兴,文应华说:“我们喝上了干净水、幸福水,祖祖辈辈的期盼在省直工委工作组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省直机关工会工委主任、省直工委第三批工作组组长朱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你们喝上放心水,我们也就放心了。”

为孩子们建食堂修操场

“孩子们上学‘两头黑’,中午吃冷饭,实在可怜,但学校爱莫能助。”板沟小学校长班国恒道出了山区孩子读书的艰辛。

板沟小学现有学生176人,其中150名学生家在板沟两边的高山上,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需要三四个小时,上学起早摸黑。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上学时就随身带上中餐,到放学的时候饭菜已经冰凉。

10月20日,工作组到板沟小学调研,正当学生放学时间,20多名小学生从会议室门口经过,有的学生带的是“油炒饭”,有的学生带的是“净白饭”,大家看到如此情景,内心一阵阵酸楚。

调研结束,工作组一刻也不停留,立即联系乡党委、村支部和学校,多方共商解决办法,最终决定将原村委会办公室改造成学生食堂。工作组将筹集到的3.2万资金投入食堂建设,第二天,施工队进场施工。施工员小陈说:“我的孩子也在这里读书,感谢你们的帮助,让娃儿们能吃上热饭热菜,健康成长,安心学习。”

水波龙小学是摆塘乡一所村级完小,13年前,这所小学从场坝搬迁至大坟山的坡面上,由于年久失修,操场大面积开裂塌陷,坑坑洼洼,小学篮球场应有的功能丧失,同时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下雨天,操场几乎变成“水塘”,体育活动无法开展,这些情况一直困扰着师生和当地政府。工作组三进小学调研,牵线搭桥,最后协调到4万元建设资金。目前600余平方米的操场改造扩建已经启动。

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同志充满感激地说,工作组深入调研,雷厉风行,先是为板沟村七寨组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又协调资金7.2万元,为板沟小学解决学生中餐食堂建设和水波龙小学操场改造扩建,“在短短时间内帮助我们解决了我们想干但是暂时干不了的事情。”

给养殖户出点子教技术

“从思路上帮,从智力上扶,既重‘输血’更重‘造血’。”省委副秘书长、省直工委书记申振东在工委挂帮工作座谈会强调,这为工作组开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过走村串寨、深入调研,工作组了解到,摆塘乡属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要想发展致富,只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种植、养殖。

该乡绿壳蛋鸡生态养殖有一定基础和规模,长顺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特色生态养殖,把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纳入“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在“十二五”时期,计划每户养殖200至300只绿壳蛋鸡。摆塘乡“十二五”期间,计划发展养殖绿壳蛋鸡5万只,今年已经养殖1万只。

最近,养殖户反映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需要专家“支招”,给予帮助。工作组立即与乡党委、县农牧局、县政府联系,举办培训班。朱敏主任与省畜牧研究所联系,邀请专家到乡里进行培训。10月27日,省畜牧专家赴长顺县开展绿壳蛋鸡生态养殖技术专题培训。

省畜牧研究所党委书记、副研究员裴晓红博士,省畜牧研究所畜禽繁育室主任、高级畜牧师陶宇航,助理研究员韩雪博士和朱丽莉硕士分别到摆塘乡、种获乡、长寨镇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培训,共培训200余养殖农户。

板沟村一位刘姓养殖户将一只生病的绿壳蛋鸡带到会场请教,专家作了耐心的解答,现场演示预防和治病的方法,让参加培训的农户了解防治要领。

专家们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授饲养管理技术、提高产蛋率措施和防疫治病知识……韩雪挺着大肚子细心解答农户的疑惑,令农户十分感动。

专家讲得很详细,农户听得很认真,培训的效果很好。长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班代荣深有感触地说:“省直工委工作组组织的专题培训,符合县情乡情,适应群众致富的需要,针对性、实效性强,这样的帮扶效果好。”

(作者单位:贵州省直机关工委 责任编辑/张天明)

猜你喜欢
绿壳朱敏下基层
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0~7 周龄生长发育比较
幼儿园游戏课程审议的实践与思考
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的技术推广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化工安全问题评价思路阐述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绿壳蛋
伟人父亲朱德和女儿的故事
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