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情报标准信息中心 刘嘉明
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
河南省工业情报标准信息中心 刘嘉明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进度、质量、合同、计量、财务、物资材料、风险和图纸文档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做好事前分析工作,管理过程需要以动态的眼光、定性的数据来预测和分析工程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对成本、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并在这3者之间作出平衡与抉择。
信息化管理指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可以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及时准确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以便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反应,其本质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人才培训、咨询服务、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采集、网络建设和应用选型等内容。
1.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工具,计算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新的工具产生了新的方法,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先进和可行的新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沟通的能力和数据采集的效率,把大量纷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然而工程人员对于计算机的误解,会造成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极大损失,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任何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夸大和低估都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2.信息化管理的误区。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误区。因此,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不应寄希望于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大部分的管理工作,而应立足新工具对管理工作的改进,逐步使大家接受这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管理如此多的关联数据,因此需要寻找新的管理方式。
3.内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目前,市场上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软件非常多,产品的水平参差不齐,价格也有较大的区别,国内软件公司的产品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系统整体水平差的问题,而国外的产品又存在采购和实施成本高等问题。国内的一些行业如电力建设行业、水利建设行业因为接触的国外监理比较多,因此应用情况比公路建设行业好一些。但也要注意到目前公路建设行业也正在逐步采用这一新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国外资金的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
项目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涉及面广。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门多专业、多部门的综合性管理科学。它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多种多样,并且需要大量的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因此,需要对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做到深入到位的管理工作。
3.信息流量大。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工作。各方面的施工管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和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信息流动的特点。
4.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要遵循项目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内在规律。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彼此协作。
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不足。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和单据等纸质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和口头传递,信息检索完全依赖于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产生、整理、加工、传递、检索到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运动,这会影响到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并造成项目管理工作的失误。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信息交互量也在不断增多,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近些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辅助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使用网络计划软件来安排施工进度,用AutoCAD图形软件来绘制竣工图纸等,使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明显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者单机式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导致数据信息得不到共享。此外,由于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难以提取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可见,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要在管理过程中要使用计算机,它还具有更广泛的内涵。首先,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传递和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为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变得更加及时有效,使项目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的组织更加科学。
1.人员沟通。从一般意义上讲,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心的是项目的成本、效益、进度、合同和质量,其实质就是信息的沟通问题。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传统的沟通方法信息传递效率很低。
2.数据管理。工程项目的有关进度、成本、质量和合同等数据量大且繁杂,对于掌握动态的数据,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工程项目的图纸等资料等一般以纸介质形式保存,查找和保存比较困难。
3.不确定因素。由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些不确定因素会使管理的难度加大。
1.业务化。计算机只是个工具,要想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整合具体的业务,同时,也必须与管理模式紧密结合。
2.电子化。信息化管理要求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文件和图纸要用相应的软件生成,纸质资料必须通过扫描等手段进行电子化处理,这样,计算机才能发挥电子化管理的作用。
3.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必须在网络化环境下进行,通过网络才能实现方便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由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的网络工作平台是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的载体。
4.规范化。规范化不仅指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对输入系统的信息也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因为计算机无法处理混乱的数据。
1.管理模式。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各项目部门的共同协作,并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在国内没有成功的经验,由于国情的差别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企业的施工信息化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经验和观念。
2.对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能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果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会很难推进。
3.人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模式,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很难提高,员工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另外,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信息是为人的科学判断和分析服务的,信息化系统的生存基础是对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目前,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它能够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基础数据,只有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做好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