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胡名芙
眼镜设计中的功能、款式、精神性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BY 胡名芙
虽然眼镜设计的根本是为人的设计,按照佩戴者及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创作,同时,眼镜也需融入设计师的创作观念并表达出特定的想法且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但本质上而言,它们更多地表现出共性的特征,即表现出一定的功能性、形式性及精神性。这三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则反映出眼镜设计者对设计的不同理解并直接关系到其作品的层次。
纵观整个眼镜设计历年来的发展历程,无论风格如何转变和设计思潮怎样更替,作为设计三大核心属性的功能、形式与精神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中心,特别是功能与款式的关系问题。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还是认同功能是眼镜的第一属性,但同时眼镜必须具备艺术的审美要求,表现出一定的外在审美形式,即它的形式性。另外,有的设计师品牌眼镜总会标榜灵感的来源处,希望以某种特定的符号传达出一定的文化信息,这就是它的精神性。其中,功能属于“器”的层次,精神性当属无形之形的“道”的层次。功能、形式、精神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眼镜设计的三大核心属性,也是影响着眼镜设计层次的主导因素。
功能、形式与精神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目前眼镜设计发展的主线,也是眼镜设计作品层次划分的重要标尺。以此为标尺,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款式追随功能和功能追随款式;第二层次,功能与款式相互融合;第三层次,功能、款式与精神性高度统一。
其实,眼镜设计的功能与形式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存在隶属、追随或依附的关系。功能与形式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相互统一。眼镜的外在款式承载了它的功能性,而不同的功能性则必须通过不同的款式和细节工艺来进行传达。《论语·雍也》里就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质朴和文饰相互融合,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放在我们眼镜设计的角度来看,质如眼镜的功能,文如眼镜的款式,如果质胜文的话,则是丑陋的设计;如果文胜质的话,则是浮华的设计,故而只有文与质之间达到相互融合和高度统一,眼镜作品也即能达到“彬彬”的理想效果。
不同的人对眼镜设计的功能与形式有着不同层次的理解。而这直接影响到所创造作品的层次。
第一层次属于形而下的层次。这个层次对眼镜设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打破了功能与款式的辩证关系,也割裂了功能与款式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其中一者置于主导地位,另一者置于从属或隶属地位,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在欧美眼镜设计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实例。比如款式追随功能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很多欧美眼镜设计师的设计指导理念,于是,把设计直接与实用性联系到了一起,导致眼镜设计的功能性与实用性简单地划上了等号,眼镜设计也就被当成了一种单纯的实用行为。这样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眼镜的审美范畴。另外,21世纪初期在欧美出现并盛极一时的眼镜蛤蟆框设计亦属于这一层次。“蛤蟆框”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反映了欧美眼镜设计师当时的态度,即把眼镜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讲,蛤蟆框的设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商业利益价值最大化的设计,并力图用几何造型为特征的美学形式来影响消费者。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对设计进行真正的理解和解读,盲目地追求外在形式的审美功能。
第二层次的眼镜设计则妥善地处理了功能与款式的关系问题,真实而完善地表达了结构和功能的形式,没有虚饰,又充分考虑到佩戴者的合理性要求。
这是一种以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双重设计思维为主导的设计,属于形而中的层次。它充分地考虑到了眼镜设计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并很好地将两者统一于设计中,达到了设计的“真”、“善”、“美”三个层面相互融合的高度。该层次眼镜产品的功能美并不以其自身的实用功能为前提,而是既源于功能又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在现代眼镜设计史上,如今仍活跃在市场中的许多来自意大利、法国的设计师品牌的有机设计当属于这一层次。
眼镜中的“有机设计”概念最早是欧洲设计师提出的。有机主义的本质和基础虽然依旧是功能主义,但其外在形式更为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故作离奇,而是对功能、材质和人体工程学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通过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组合来创造一种贯用的、简洁的和易于感受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设计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形式上千篇一律的信条,有机地把形式与功能完善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设计更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佩戴和审美的双重需求。
以上两个层次的设计划分主要依据功能与款式的辩证关系,然而作为设计主体的人,不仅存在物质上和审美上的需求,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精神性的需求。它包括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高级需求都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
眼镜设计的精神性是指凝固于眼镜产品层面和体现于技术层面的设计者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和社会意识等。这样就赋予眼镜产品以一定的文化情调,使得眼镜不再只是单纯的工业设计,也不仅仅是实用功能的满足和审美情趣的体现,而是一种文化的创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属于矫视功能性的眼镜消费,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审美性的内涵,有的功能性需求甚至降低至次要地位,而审美性的需求上升到首要位置。同样道理,当功能和审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更期望得到高级的精神层次的需求,期望在享受眼镜产品设计带来的功能和款式之美之后能得到内在的情感享受和精神性的愉悦。
设计的主体是人,不论设计的风格如何变换,它总是按照人的需求来进行创作。从某种角度而言,眼镜设计正是需要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视觉生活质量和品位,满足了人们相关层次的需求。满足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的设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更是一种深化和升华的辩证关系,总体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人具有社会属性的一面,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越来越成为文化的人,愈加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眼镜设计也需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更多地表现出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眼镜设计的精神性是内在的、能使人产生内心的共鸣并能体现出一种强大的艺术张力。当然,并不是说融入了精神性的眼镜设计作品就一定是高层次的作品,只有那些不仅将内在的、无形的精神元素极好地融入作品之中,而且完美地处理好了功能、款式与精神性的关系,并将三者之关系调适至和谐的状态的作品方能称为高层次的作品。
总体而言,眼镜设计虽然受到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及设计者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只是影响作品层次的外在因素,而功能、款式及精神性仍然还是目前眼镜设计的三大核心属性,是影响作品层次的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这决定了我们应该从这些核心属性的关系出发对作品进行品评。
[1]翁炳峰.对当下设计美学中“功能性”内涵的讨论[J].包装与设计,2007,4:98~99
[2]何人可.流线型风格 视觉联盟网
[3]陈望衡著.设计艺术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3
[4]冯志.设计文化和文化设计-试论公共设施设计的文化关联[J].时代教育,200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