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智力:基于学生社会融合的特殊教育

2011-10-18 08:06鲁明
中国教师 2011年18期
关键词:聋生智力技能

鲁明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传统智力理论并不能涵盖个体智力的所有内容。在智力理论的研究历程中,从吉尔福特的多维智力结构,到斯滕伯格的三重智力理论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智力的外延不断扩大。其中,最早提出社会智力一词的是桑代克,他认为社会智力包括两部分:理解他人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在社会情境中明智行动的能力[1]。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社会智力的内涵,他认为:社会智力也称社会智能或人际智能,它是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以及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知与掌控、洞悉他人心思、参与社会活动、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等多种能力[2]。高社会智力者能自我省察、自我肯定,也比较容易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适应群体生活,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戈尔曼宣称:“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终左右人生方向的重要智能。”

听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导致他们很难全面接收外界信息,很难客观地理解社会风俗和微妙的人际心理。有近50%的听障生毕业后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除常见的社会焦虑外,在社会智力中的其他四个方面——移情、社会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都显著低于正常的学生。他们难以融合于主流社会,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发展听障生的社会智力,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品质和社会融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德育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角色认可,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戈尔曼认为,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的认识过程,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了解他人的动机、意图和期望,它是社会能力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认知是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基础。在社会智力中,社会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社会技能受社会认知支配,社会情感也以社会认知为前提。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生活角色。游戏可以提高聋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程度。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水平、认知情况,设置社会化的场景,把学生分成对立的两组或若干组进行模拟,针对不同的行为进行是非的判断和选择,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如组织低年级同学模仿在超市里购物:一组扮演反面角色,他们故意把图书、食品、玩具等商品拿乱,另一组同学则前去指出他们的错误,并把乱放的商品有序地摆好。通过这样的模拟活动,教育大家要有公民意识,要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其次,走进工厂适应未来角色。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我们和一些企业联系,成立了实习培训基地,让学生定期到工厂车间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们逐渐了解了社会法律法规、风俗人情,懂得了如何和其他工人和谐相处,既学到了一技之长,又提高了社会智力。

二、家校联动,丰富学生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指在社会情境中,个体对另一个体的态度体验及行为反应,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情感的感知即移情,二是情绪的自我管理。[3]

戈尔曼在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的研究中发现,在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儿童在面对同伴的痛苦时不会表现出关切、难过或怜悯,而表现出恐惧、生气的心理。如果同伴继续哭泣,他们就会愤怒大吼,继之痛打。曾凡林等人对家庭寄养与孤残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被家庭寄养的孤残儿童较未被认领的孤残儿童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在独立功能(感觉运动、生活自理、劳动技能)、认知功能(语言发展、时空定向)等方面差异明显”。[4]这主要是因为孤残孩子通过寄养家庭这个桥梁,增加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加强了与正常同伴的交往,培养了生活自立能力,对社会关系有了正确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社会情感基础,并开始融入社会生活。

针对我校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于2001年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定期家长培训,让家长能理性看待孩子的生理残疾,并能坦然接受这个现实。同时我们还教给了家长许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接纳父母,并能体谅父母对自己关爱和呵护。在亲情的培育中,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阳光的心态认识周围的环境,自觉融合到环境之中,并能在这个环境中记住自己的责任和应该遵守的规则。事实证明,我们定期举办的家长培训效果很明显,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学生由于生理缺陷而导致的心理残疾。

此外,我们还成立了“爱心爸妈活动组”,让有责任感和有爱心的教师作为他们的爱心妈妈和爸爸,肩负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每到假期,学校都要组织孤儿和爱心爸妈到社会上开展各种活动,如旅游、参观、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等,让孤儿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避免由于孤独而形成的孤僻、自卑、自闭等心理疾病。

三、联谊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社会技能

桑代克早期认为社会智力包括两部分,其中在“与人合作,在社会情境中明智行动的能力”一部分重点阐述了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此后,关于社会智力或类似社会智力的定义已有许多。Vemon在1933年扩展了社会智力的内涵,他认为“社会智力显然包括通过一般的或社会性的技能与人相处或让人感到轻松的能力、关于社会事件的信息、对群体内成员反应的敏感及对朋友或陌生人潜在的人格特质的洞察力”。[5]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Ford提出的,他认为,“社会智力是一个人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用积极的适当的方法实现某个与已有关的社会目标的能力”。[6]戈尔曼在他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技能是指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恰当地与他人进行相互活动的能力。可见,社会技能是社会智力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聋生的社会技能,我们在组织社会活动时,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每年“六一”儿童节、“助残日”我们都要和附近的小学举行“手拉手”联谊活动。健听的孩子为聋生送来图书、玩具,而聋生则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的工艺品和绘制的儿童画作为回赠。在这种交往活动中,聋生普遍感觉自己已成为主流社会中的一员,不再是被人遗忘、被人瞧不起的残疾人。他们珍藏着那份友谊和感情的同时,也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为以后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此外,我们还注重另外一种联谊。每年学校都要举行开学典礼,我们邀请那些考上大学或者已经踏入社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来到学校,现身说法。让学生聆听他们不平凡的故事,感受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通过榜样引领,学生了解了精彩而又复杂的世界,同时,和大哥哥、大姐姐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传递信息、了解知识、增进情感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因耳聋导致难以理解社会上复杂和微妙的人际关系和思想感情的缺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个开放、多维的世界更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社会智力理论为我们培养残障学生的交往技能,塑造他们自尊自信的品格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开展各种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聋生社会智力的提高,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奠定了人生基础。

参考文献:

[1][5][6]谢宝珍,金盛华.社会智力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社会心理研究,1999(1).

[2]刘在花.儿童社会智力[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5.

[3][4]吴雪梅.社会智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J].上海托幼,2005(7).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梁伟红)

猜你喜欢
聋生智力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拼技能,享丰收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