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探索*

2011-10-18 07:15姚海莹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3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协作教学效果

姚海莹,杨 威

(1.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2.山西师范大学 网络中心,山西 临汾 041004)

基于Wiki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践探索*

姚海莹1,杨 威2

(1.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2.山西师范大学 网络中心,山西 临汾 0410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成为当前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作为Web2.0技术重要应用之一的Wiki,凭借其特有的协同编著技术优势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方式,可以广泛用于高校的协作式学习中。本文以山西师范大学师范生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搭建了Wiki教学平台,介绍了Wiki用于该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基于Wiki的协作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总结了取得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展望。

Wiki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行动研究

一、Wiki及平台搭建

1.Wiki介绍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中文译为“维客”或“维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它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数据库实现版本控制,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和以前的版本做比较,从而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同时又保证了内容不会丢失。[1]简单地说,利用Wiki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或者修改以前的内容,对共同关注的主题进行探讨,进而扩展完善主题,完成知识建构。

Wiki有着很好的开放、协作、共建共享的特性,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知识的传播中来。Wiki技术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充当资源共享平台、协作交流平台及教学评价平台,可以说是一个低成本、零技术、高协作的平台。[2]

2.Wiki平台搭建

采用Web技术,在Windows 2003 Server平台下,利用IIS+PHP+MySQL搭建一个以MediaWiki技术为核心的山西师大教育技术维客学习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分“共建课程”和“学习小组”两大板块,在“共建课程”板块中,又分了课程大纲、课程学习、课程资源、讨论交流、思考练习和学习建议六大模块,每个模块下链接着相应的学习内容。期望通过Wiki平台的协同编著技术,开展主题知识建构的协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精神和问题探究能力,最终提高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Wiki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用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开发的基于Wiki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平台,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主题,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完成,如图2所示。下面以学习主题“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为例阐述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1.前期相关准备

(1)细化“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学习主题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共有八章的内容,结合该课程特点和学生特征,将这些内容分了五大学习模块(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应地确立了五大学习主题,在每个学习主题下又根据实际教学课时及实验条件,制定了对应的学习任务、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学习主题的细化结果如表所示。

表 学习主题“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具体情况

(2)明确学习者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大三年级开设,之前学生已经修过相关课程,具备了学习该课程的先决条件;经过调查已经明确,学生具有学习该课程的愿望和动机,特别是想学习相关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这些未来教师今后的教学;此外,也具备相关的实验基础和条件。

2.发布 Wiki条目

该 Wiki平台支持 gif、jpg、doc、ppt、pdf、xls、mp3 等多种格式资源的上传。上课之前,教师利用Wiki工具箱中的“上传文件”功能,如图3所示,将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等概念性知识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操作性知识发布在Wiki站点上,布置学习任务,并简要介绍任务的目的、内容、要求。在发布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尽可能采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可视化的资源,便于学生自学。

3.学生创建编辑

为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课前访问站点相关内容,使学生提前了解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形成合理的学习期望和动机,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有关Wiki条目进行编辑或创建新的条目。如图4就是其中“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创建编辑的一部分。

4.教师精讲指导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后,教师登录Wiki平台,查看学生对该主题所做的各种编辑,了解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状况,然后根据学生对主题协作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具体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本主题的重点、难点作为突破口进行精讲。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了解大致的内容,因此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练习、自主及协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帮助的作用,并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保证任务的完成。

5.共同修订完善

课后,学生根据教师讲授和自己的理解对已经有的条目进行修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修改完善;教师最后把关,形成统一的认识,达到对主题的协同建构,形成供师生共同使用的学习资源。如图5所示,就是对“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问题的修改与完善。

在上述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中,既有课堂内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又有课堂外非面对面的网络化学习活动,两种活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Wiki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反思

利用Wiki平台开展了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通过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实践,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方法得到有效改善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公共课,而且一直在大三年级开设,学生往往都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和考研,对该课程抱有“考试通过即可”的想法,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现在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经过期末的调查统计,有84.9%的学生选择对该课程学习“很有兴趣”,有81.2%的学生认为,Wiki平台对该课程学习很有帮助,可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同时,学生主动开展协作学习的习惯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协作学习的方法也得到了完善。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经过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主要概念、理论得到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对主要的技能(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等)得到有效的掌握,完成了教学目标,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初步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并有效管理

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这几年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但仍然处于匮乏状态,而且这些有限的资源比较分散,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利用。经过利用Wiki平台开展教学,使得该课程的相关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构建,特别是利用Wiki的“组织性”得到了有效地管理,结果如图6所示。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采用课堂学习与基于Wiki的网络学习相混合的学与教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学是在反思中不断前进的,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实施这两种方式相混合的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活动都应当抓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教学实践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新思考、新问题:Wiki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一种新鲜事物,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一旦热情过后还是否会继续保持需要进行思考;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有许多优点,但在实施方面还存在进一步细化的问题,如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分配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时间,如何设计更加有效的混合学习策略来优化教学提高效果等。

实践表明,建立Wiki教学平台改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尝试是有效果的。通过教学实践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今后我们将完善Wiki教学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谭支军.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5)上.

[2]卢转华.Wiki技术及其对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作用[J].教育技术通讯,2007(11).

[3]梁振辉.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编辑:杨馥红)

G434

B

1673-8454(2011)13-0064-03

*基金来源:山西师范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编号:SD2008KCZ-05)。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协作教学效果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协作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