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金
(山西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作为一种空间组合类支护结构,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于公路、铁路的边坡支护。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引入我国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它是一种空间组合类悬臂支护结构,将密集的单排悬臂桩中的部分桩向后移,并在桩顶用刚性联系梁——冠梁把前后排连接起来,沿基坑长度方向形成双排支护的空间结构体系。它是在没有锚杆(或内支撑)的情况下,发挥空间组合桩的整体刚度和空间效应,并与桩间土协同工作,使支挡因开挖引起的不平衡力达到保持坑壁或坡体稳定、控制变形、满足施工和相邻环境安全的目的,具有侧向刚度大、减少水平位移、不设支撑、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已有许多学者对双排桩进行了大量研究:何颐华、杨斌[1]等利用前、后排桩之间的滑动土体占整个滑动土体的体积比例,来确定所受土压力的大小。黄强[2]认为,后排桩的存在改变了土体滑动面的形态,从而导致土压力分布形态的改变,并提出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平扬、曹俊坚等[3]考虑了冠梁的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计算桩的内力和变形。郑刚[4]将双排桩之间的土视为薄压缩层,并以水平向弹簧来模拟,提出一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其支护效果和造价投资均切实可行。
排桩支护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是经典法、弹性地基梁法和有限元法。弹性支点法,也叫弹性地基梁法,该法把支护结构看做一竖放的弹性地基梁,受侧向土压力的作用,基坑开挖面以上的支撑可看做一个弹性支点,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体用一系列的土弹簧来代替,计算法简图见图1。土压力一般采用朗肯土压力或库伦土压力。基坑规程中的弹性支点法把支撑作为一个弹性支点,侧向土压力开挖面以上按三角形分布,开挖面以下按矩形分布,地基土抗力按“m”法计算,该模型的基本思路如下:基坑开挖后的桩侧土压力分3部分分析,基坑开挖面以上后排桩的桩背土压力假定为主动土压力;基底以上部分前后排桩之间的土体将随桩身的移动而发生扰动,此时可以将基底以上的土体视为受侧向约束的半无限土体,根据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并近似地认为桩间土的横向应变为0,于是桩间土的侧压力σ可按式(1)计算:
式中:μ:土的泊松比;
γ:土的天然容重;
Z:地表至计算点的距离。
基坑地面线以下部分土对桩的侧向抗力,采用文克尔假定,即土对桩的侧向抗力P0等于桩的计算宽度b0,地基系数cy和侧向位移x三者之间的乘积。
图1 弹性支点法计算简图
太原市某高层建筑物,地上24层,高度98.24 m,地下两层,基坑深度10.2 m,周边情况复杂,基坑开挖边线距周围建筑物很近。经论证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见图2、图3,场地土性质见表1。对该双排桩采用弹性计算法计算内力,计算模型见图4。双排桩、连梁、冠梁的几何参数见表2,内力计算结果见图5。
图2 双排桩平面布置图
图3 双排桩示意图
图4 内力计算模型
图5 双排桩位移及弯矩图
表1 土体参数表
表2 维护结构的有关参数
从图5可以看出,在开挖过程中,桩体呈现较大的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在支护结构顶部由于冠梁的约束作用,限制了位移的发展,最大位移为4.25 mm,位移相对较小,能满足规范要求。
本工程采用冲击钻机成孔灌注桩,并用后压浆技术进行桩身、桩底的加固,一方面提高灌注桩身的质量;另一方面去除虚土与沉渣的不利影响,详细的施工流程见图6。
本工程基坑在开挖全过程进行了基坑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双排桩顶部侧向位移、基坑土体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及周边地面沉降观测。监测结果显示如下。
图6 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1)桩顶位移:除东南侧由于堆土的影响前排桩最大位移为6.28 mm外,其余桩顶位移均在4 mm以内,达到预期的目标,满足了双排桩的变性要求,而且实测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
(2)周边环境:周围建筑物的沉降仅为0.3 mm,周围的地下设施无一受到损坏,说明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甚微。
通过本工程双排桩的理论计算、设计与施工、现场实测等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同一深度,后排桩侧向变形比前排桩小,与单排桩比较,双排桩支护结构抗侧向变形能力明显加强。
(2)现阶段采用弹性法进行双排桩的内力分析与计算是可行的,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当然,此方法过于保守,一定程度上造成投资浪费。
(3)后压浆技术在双排桩中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它大幅度提高了双排桩的质量性能,有效地控制了双排桩的竖向位移,实现桩-土变形的协调一致。
(4)优质的施工是保证双排桩支护体系成功的关键。
[1]何颐华,杨斌深.基坑护坡桩土压力的工程测试及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7,23(1):16-24.
[2]黄强.护坡桩空间受力简化计算方法[J].建筑技术,1989,(6):43-45.
[3]平扬,曹俊坚.考虑圈梁空间作用的深基坑双排桩支护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6):709-712.
[4]郑刚,李欣等.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25(1):99-106.
[5]王建军.基坑支护现场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博士学位论文,2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