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颖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8)
抑郁、焦虑情绪与高职生体育课外锻炼的相关性研究
滕海颖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8)
考察职校学生抑郁、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的状况。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大一、大二、大三以及五年一贯制的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抑郁或有焦虑或既有抑郁又有焦虑情绪的高职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和活动。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或两者皆有学生的体育锻炼总分明显低于不存在这些症状的学生,这一趋势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提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而且体育锻炼高分的学生具有低的抑郁、焦虑分,体育锻炼低分的学生具有高的抑郁、焦虑分。这说明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影响着情绪问题的发生,同时情绪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态度。而且,抑郁和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有显著的负相关,这种相关在职高生中不受性别倾向和年级的影响。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抑郁(F=19.210,P=0.000)和焦虑(F=12.078,P=0.000)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一周锻炼天数、锻炼持续时间、运动意愿均进入了焦虑的回归方程;一周锻炼天数、锻炼持续时间、运动目的、运动意愿都进入了抑郁回归方程。它们的标准回归系数值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说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抑郁或焦虑水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一周锻炼天数对抑郁、焦虑影响最大。
高职生;抑郁;焦虑;体育锻炼;SCL—90;SDQ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anxiety and the physical training,as well as the state of physical training.Using questionnaire,Symptom Checklist 90 and SCL—90 to investigate altogether 350 of the freshmen,sophomores and juniors about their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college.And then,analysizing the data by SPSS 10.0 for Window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udents who have the emotion with depression or anxiety or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mmonly are absence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sports activities.Their scores of PE are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got by those who are active in physical training or activities.The tendency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gender and age.This result can also show that the students’physical training will influence the causing of emotional problems and the emotional problems also will influence the students’viewpoint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physical training.Moreo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s negative.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e same result:physical training distinctly influences the emotion of depression(F=19.210,P=0.000)and anxiety(F=12.078,P=0.000).The number of days and the dur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a week and the students’willing to do so are all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Their standar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has reached a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level.Thus,physical training greatly or very greatly influence the students’emotion,and the days of training in a week influence the mos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anxiety;physical training;SCL-90;SDQ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面临着考试、学习、交际、择业及性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与压力,许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症状。焦虑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的情感。焦虑症状患者常伴有抑郁心境。江开达等(1986)的研究发现,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患者有52%的人伴有抑郁情绪[1],王极盛(1998)等人认为对个体来说,同一外部刺激既可引发抑郁,也可能引发焦虑,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良的心理表现,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又有一些共同的成分。抑郁和焦虑两种情绪往往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如注意力不集中、自责与逃避、攻击、记忆力下降、失眠、体质下降等等,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
随着科学的体育思想和观念逐步被肯定和接受,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中最积极而又最容易调控的因素就是体育。通过体育学习活动和身体锻炼而追求心理健康,是现代体育教育中师生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研究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 —90,L.Derogatis,1975)[2]中的抑郁(F4)、焦虑(F5)两个子量表和自编的高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的问卷表来调查研究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男女中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及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保障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采用分年级整体抽样方法,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以及五年一贯制学生各抽取2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共有350人参加了答卷,收回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341人中大一114人,大二79人,大三85人,五年一贯制学生63人;男生共169人,女生共172人,男女比例为1/1.02,年龄范围19~22岁之间。
抑郁、焦虑症状的测量采用的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 —90,L.Derogatis,1975)[2]中的抑郁(F4)、焦虑(F5)两个子量表。这里抑郁主要指苦闷的情感与心境、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等心理感受,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焦虑是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还包括一项躯体感受的项目。F4子量表共有13个题目,F5子量表共有1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0,1,2,3,4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两个子量表各题打乱重新编排使用。体育锻炼状况问卷,该问卷是基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次数、时间、强度、主观感觉、坚持性等6个维度,采用封闭式形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编写而成,共6项,为了与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分保持一致,也使用5级评分制。采取集体施测方式进行测量,两份问卷合在一起进行测试。将所有被试在抑郁、焦虑症状因子总平均分加一个标准差作为划分抑郁、焦虑症状的临界值,大于这个临界值的为有抑郁、焦虑症状。
首先对各问卷进行初步的统计,计算出各问卷的原始数据,进一步的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数据处理。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成组t检验、卡方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表1 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各年级分布情况
将所有被试在抑郁症状上的因子总平均分(11.00)加一个标准差(2.07)作为划分抑郁症状的临界值,即抑郁因子平均总分<13.07者为无抑郁,因子平均总分>13.07者为存在抑郁。抑郁因子平均总分>13.07有53人,占全部有效被试(341人)的15.50%,其中男生21人,女生32人,检出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x2=1.8868,P>0.05);各年级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如表1所示,各年级检出率不存在显著差异(x2=6.05675,P>0.05)。焦虑症状的临界值为14.97,即焦虑因子总平均分>14.97为有焦虑症状。焦虑因子总平均分>14.97有55人,占全部有效被试(341人)的 16.10%,其中男生 23人,女生 32人,检出率在性别(x2=7.3396,P>0.05)和年级(x2=1.1636,P>0.05)上都无显著差异。既有抑郁又有焦虑的学生共32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8人,检出率在性别(x2=0.2813,P>0.05)和年级(x2=2.2500,P>0.05)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由表1可知,焦虑症状检出率(16.10%)比抑郁症状的检出率(15.50%)略高,但两者已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些还没包括毕业班),所以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表2 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天数
表2~4表明:调查的学生一周内参加体育活动天数1~2天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9.6%,一周内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仍然不少占13.8%,而且男女生,各年级生在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天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有60.1%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保持在30~60min,30min以下的还有29.6%,高于2h的学生很少,只占2.1%。男女生在一次运动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形式以球类为主,主要是篮球运动,男女生在体育锻炼形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
表4 体育锻炼的形式
研究中把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既有抑郁又有焦虑症状的学生同没有这些症状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调查问卷的平均数成组比较,结果表明,有抑郁或有焦虑或既有抑郁又有焦虑情绪学生的体育锻炼分数普遍明显低于没有这些症状的学生,如表5所示。在体育锻炼的6个子项目中,有抑郁或有焦虑或既有抑郁又有焦虑情绪者在一周运动天数、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量和强度三个项目上的分数更突出地低于没有这些症状者,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
表5 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的锻炼情况比较
再分别对存在抑郁、焦虑及两者皆有的男女生的体育锻炼平均分数进行比较(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存在这些症状的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锻炼的各个维度上除了运动形式(焦虑组:t=3.278,P=0.02;抑郁组:t=3.383,P=0.001;抑郁焦虑组:t=4.655,P=0.000)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无差异(P>0.1)。提示抑郁和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相关在各年级生中不受性别倾向的影响。
分别对存在抑郁、焦虑及两者皆有的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平均分数进行比较(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存在这些症状的不同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各个维度上除了运动持续时间(大一与大二:t=2.449,P=0.031)和运动量和强度(大一与大三:t=2.521,P=0.033)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无差异(P>0.05)。提示抑郁和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关联在学生中不受年级或年龄的影响。
3.4.1 相关性分析。抑郁、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相关分析表明:这两种情绪与体育锻炼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焦虑与一周锻炼天数、运动形式、锻炼持续时间、运动目的和意愿,以及体育锻炼总分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抑郁与体育锻炼各因子普遍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如表6所示。
表6 抑郁、焦虑与体育锻炼总分及子因子的相关系数
3.4.2 回归分析。抑郁和焦虑分别对体育锻炼高分与体育锻炼低分组进行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更密切地与体育锻炼低分相关:体育锻炼低分标准回归系数Beta=0.292(t=3.325***),体育锻炼高分标准回归系数Beta=0.170(t=3.093**)。焦虑也更密切地与体育锻炼低分相关:其标准回归系数Beta=0.184(t=3.210***),体育锻炼高分标准回归系数Beta=0.138(t=2.411*)。这与相关分析中抑郁和焦虑与体育锻炼总分相关系数大是一致的。
为进一步揭示体育锻炼对学生抑郁与焦虑水平的影响,我们又采用了逐步回归法(Stepwise)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0.05),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Y抑郁=34.841-0.229(一周锻炼天数)-0.133(锻炼持续时间)-0.118(运动目的)-0.115(运动意愿)
R=0.431(R2=0.186),F(4,336)=19.210***,Tb1=―3.503***,Tb2=―2.539*,Tb3=-2.244*,Tb4=―2.103*
Y焦虑=23.897-0.184(一周锻炼天数)-0.126(锻炼持续时间)-0.116(运动意愿)
R=0.312(R2=0.097),F(3,337)=12.078***,Tb1=―3.278***,Tb2=-2.309*,Tb3=-2.10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抑郁(F=19.210,P=0.000)和焦虑(F=12.078,P=0.000)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一周锻炼天数、锻炼持续时间、运动意愿均进入了焦虑的回归方程;一周锻炼天数、锻炼持续时间、运动目的、运动意愿都进入了抑郁回归方程。它们的标准回归系数值均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说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抑郁或焦虑水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一周锻炼天数对抑郁、焦虑影响最大。
调查结果表明了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分不开的。体育锻炼活动各因子与抑郁、焦虑心理问题的相关结果表明:随着一周运动天数的增多,学生焦虑、抑郁的症状减轻;随着一次运动持续时间增加,学生焦虑抑郁的症状减轻。但学生一周内一天都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仍然占13.8%,(表4)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30min以下的人数比例占总调查的29.6%(表5)。因此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学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多选择球类活动(表6),因此也表明球类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因为球类是集体性项目,它强调的是合作和对策,所以往往能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参加动机积极健康,有78.62%的学生选择强身健体和丰富精神生活(表格略)。因此积极健康的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77.1%学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表格略),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起着一定作用。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与焦虑、抑郁心理呈高度相关,研究调查中有79.9%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学业负担和没有或很少有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因为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时间也往往跟学业负担联系在一起,当学生感到学业压力很重时,往往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一种不安的倾向,觉得在浪费时间。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或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5];学生中具有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在15%~17%之间,达到了较高水平,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造成学生的情绪问题,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或两者皆有学生的体育锻炼总分明显低于不存在这些症状的学生,这一趋势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提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而且体育锻炼高分的学生具有低的抑郁、焦虑分,体育锻炼低分的学生具有高的抑郁、焦虑分。这说明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影响着情绪问题的发生,同时情绪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态度。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来自客观环境的压力和主观成长的困惑,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就会使他们脆弱的心灵遭受严重负性情绪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不健康。结合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和焦虑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改变学生体育锻炼入手,即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来缓解或消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提高个体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对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提高体育锻炼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从调查获得的学生抑郁、焦虑这二个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的指标推断,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从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国家未来发展出发,青年的心理问题不应再被认为是一时的危机,而应被看成是真正的疾病,在学校里建立防范和疗治体系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②反思目前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除了学校要积极为学生锻炼创造宽裕的活动条件,包括场地设施建设和完善、加强组织指导,加强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加紧研究地域和男女生的锻炼心理外,还应该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为推动学生参加锻炼不仅仅是教育、体育部门的事情。
③班主任、辅导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高度重视,并且要抽出时间监督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最好能和学生一起锻炼。对于班级有严重焦虑、抑郁的学生要制定区别化的锻炼计划,协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1] 姚毅.抑郁、焦虑大学生的控制加工特点的实验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71-76.
[2] 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3] 梁军林,刘珍妮,全东明.518名高中生的应对方式与个性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38-239.
[4]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2.
[7] 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产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8] 季浏,罗伯特J.科克比[澳].体育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
[9] Richard H.Cox.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张力为,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Fucht,B.C.,Bouchard,L.J.,Murphey,M..Influence of martial arts training on the perceptions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pressure pain and selected psychologicalresponses.Journalof SportBehavior,2000,23.
A Study on the Relativity between Depression,Anxiety an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Training
TENG Hai-ying
(Zhe 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Zhoushan 316028,China)
G804.85
A
1004-3624(2011)02-0057-04
2010-11-16
滕海颖(1969-),女,浙江舟山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