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11-10-11 00:53:54李兰兰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杭州文化遗产

郭 怡,阮 可,李兰兰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 310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郭 怡1,阮 可2,李兰兰1

(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 310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为杭州传统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认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非遗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利用传媒工具进行宣传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必不可缺的手段,与社会互动、与地方产业结合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的有益尝试。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保护;发展

Abstract:The st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brings maj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raditional sports.This paper analyzes Hangzhou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status i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spective,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government’s policy dire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make full use of media tools for publicity is indispensable means of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industry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sports;protection;development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机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蕴涵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顺利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开始实施为期17年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起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定工作也开始启动,这都为传统休闲体育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回归热潮,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在第29届奥运会银币背后的设计图案中 ,有“放风筝”、“跳山羊”、“滚铁圈”、“踢毽子”等 4个典型的传统休闲体育项目。

杭州力图打造为“东方休闲之都”,休闲体育产业在杭州面临着发展机遇。休闲体育文化在杭州有着丰厚的本土资源,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与百姓民众通过歌舞百戏、猎奇习武、云游山水等各种活动来实现闲适恬淡、怡情益智、修身养性的个人追求和世俗娱乐。而自南宋以降,在临安(今杭州),以瓦市勾栏为载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精神的归宿地。杭州传统体育文化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整理、挖掘杭州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对于杭州休闲经济发展及杭州市民的精神生活都具有启发意义。

表1 杭州市传统体育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2.1 从非遗项目的生存环境来看,由于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导致非遗项目日益失去了其原先生存、传承的土壤。在新的环境中,民间生活习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以“余杭滚灯”为例,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曾对滚灯作如下描绘:“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可见南宋时滚灯就已流行。传统的滚灯有“霸王举鼎”、“金猴戏桃”、“旭日东升”、“鹁鸪冲天”、“白鹤生蛋”、“蜘蛛吐丝”、“荷花争放”等9套27个动作。它是一种融体育、舞蹈于一体,集力与美于一身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深受群众喜爱。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滚灯作为旧时俗节迎会仪仗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自然十分盛行。余杭翁梅又临钱塘江北岸,古代盐业兴旺,海盗不断侵犯。此后数百年间,余杭民间一直把滚灯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强体之器,每逢元宵或庙会(主要是元帅庙会)必参与表演,因而世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文艺多元化的影响,传统庙会大多消失,滚灯活动机会减少,濒临失传的危险。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8日,作为浙江省唯一进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70多名队滚灯队员经过长期的苦练后,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展示了这项民间瑰宝。

2.2 从非遗项目的传承主体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是传承人的保护,但是目前大多数项目的传承人年龄偏高,而且在寻找合适继任者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非遗项目处于濒危状态。

以“翻九楼”为例。翻九楼起源于一个久远的民间传说,两千年前,秦始皇造万里长城时,孟姜女千里寻夫到长城脚下,在得知丈夫在修建过程中死于非命后,嚎啕大哭,并搭台登高为其喊冤和超度亡魂,致使长城也为此感动而轰然倒塌。此后,这样一个民间习俗就在江南流传,其表现形式就是翻九楼。翻九楼由毛竹和数张方桌捆绑后叠起“九楼”,最高可达25层,正式表演开始时,表演者首先从下面的第二张八仙桌逢双向上翻跟斗,最后到达小叠桌上,进行“金鸡独立”、“童子拜观音”、“老鹰扑飞”、“向上磨豆腐”、“倒挂紫金钟”、“头顶头”等表演动作,最后用一个倒立动作作为结束。然后再依次逢单从第九张八仙桌向下翻跟斗到第一张八仙桌结束。那些表演动作全在11m的高空中完成,并无任何安全措施。翻九楼讲究意念与技巧结合,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是武术、气功和杂技高度结合的传统竞技项目。翻九楼于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种在旧时被视为“超度灵魂”的一种仪式,现在被人们视为祈求平安、祛凶辟邪的表演。如今,由于传承人断层,翻九楼濒临失传,这项民间绝技在萧山只有钱小占这一位传承人了。今年已经42岁的钱小占,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这项绝技。现在年纪开始大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这技艺传承下去。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利用策略

3.1 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非遗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事关一个民族的生存、延续与发展,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和宝贵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和利用的问题上,必须以政府政策导向为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主体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活”的遗产,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大众的重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工作方面,政府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遗产生存环境的维护者和改善者,是资金的支持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需要配套的国内法律、政策和行政环境。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提出:“单靠市场的作用是做不到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一可持续发展之保证的,为此,必须重申政府在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合作下推行有关政策所具有的首要作用……每个国家都应在遵守其国际义务的前提下,制订本国的文化政策,并采取其认为最合适的行动方法,即不管是在行动上给予支持还是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实施这一政策。”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各地政府也可出台一系列符合当地实情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政策与制度。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基层,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2 充分利用传媒工具进行宣传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必不可缺的手段

非遗体育项目传人已所剩无几,为此,抢救、保护非遗传统体育十分紧迫。新闻媒体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民族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的角度出发,对传统体育的保护、继承发展和利用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体育代表性传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宣传文化与企业联姻,多渠道筹集资金,从文化、教育等方面为项目展示展演提供机会和平台。不断加强各级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鼓励教育部门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教材;通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来宣传、介绍非遗体育活动的人物、事件、知识、活动等,营造良好的传统体育文化环境,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面临的一些新难题,应着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

3.3 与社会互动、与地方产业结合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的有益尝试

杭州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可以充分利用举办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和开发南宋皇城遗址的机会,多设立和提供专门的展演场所,让非遗体育项目更多地为世人所了解。目前,杭州市已将宋城景区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从社会互动和与地方产业结合等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谋求发展的有益尝试。我们可以看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束缚和阻碍其自身的发展,保护应当是开放式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促其发展,这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出路。开放式保护,就是要顺应新的历史潮流,逐步调整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文化的适应能力,在给传统文化注人新的文化因子的同时,又不失去其本传统的文化要素,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文化生态平衡。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逐步建立起长效传承机制;积极促进传统体育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

[1] 向云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R].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和谐基因[J].学术研究,2006(11):37-41.

[4] 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67-72.

[5] 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

[6] 路志峻,李金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9-21.

[7] 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8-91.

[8] 孔涛.浅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146-147.

[9] 白建超.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当代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6):57-59.

[10] 张基振,虞重干.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6):21-25.

[11] 邓凤莲.河南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开发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3):59-61.

[12] 李先长,涂传飞,严伟.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16-22.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spective

GUO Yi1,RUAN Ke2,LI Lan-lan1

(1.Department of PE,College of Ecl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2.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Hangzhou 310025,China)

G80-05

A

1004-3624(2011)02-0047-03

2010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B10WH07)

2010-12-20

郭 怡(1974-),女,浙江临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杭州文化遗产
杭州
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杭州旧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