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纤维结构改变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1]。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法(DEXA)目前被国际上称为骨密度检测的“金标准”方法,可进行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测定。
1.1 研究对象 青岛市福利院养老中心常住人口。年龄60~80岁242人,其中男106人,女136人。既往职业包括干部、教师、农民及公司职员等。
1.2 测定方法 采用DEXA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MD)。除去身上的金属器物,于平仰卧位进行第2~4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微机自动分析及打印结果。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性能检验校正。
1.3 诊断标准 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白人妇女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正常:BMD或骨矿盐含量(BMC)在正常同性别青年成人平均值1 s(标准差)之内;骨量减少(即低骨量):BMD或BMC在正常青年成人平均值的-1~-2.5 s;骨质疏松:BMD或BMC在正常青年成人平均值的-2.5 s,同时有≥1个部位的骨折,近期提出男性也可以参照此诊断标准。参照的亚洲人种数据库标准为随机附带。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BMD数据用±s表示,OP检出率用百分比表示。
2.1 BMD测定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和髋部BMD走向明显不同,见表1。腰椎BMD在60~64岁较低,65~69岁、70~74岁逐渐增高,75~80岁下降;而髋部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2.2 老年人群OP检出率情况 老年男、女人群组,女性OP检出率最高,达71%。所有检查者中,男性OP率与女性OP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1),60~69岁与 70~80岁组 OP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据资料表明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问题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OP的患病率已跃距世界常见病第六位,成为老年人骨痛、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OP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痛和病理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2,3]。老年人发生OP性骨折将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增龄对骨密度的影响目前已得到公认,本文结果表明老年人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在60~64 岁较低,65~69 岁、70~74 岁逐渐增高,75~80 岁下降。分析原因,可能与腰椎在65~74岁年龄段骨质增生和椎体周围韧带钙化比较明显有关;或者是,老年人伴有腰椎压缩骨折,从而腰椎导致单位体积内骨矿含量增高,上述因素与骨量减少相互重叠,导致骨密度不降反升,75岁以后骨量丢失速度加快,或骨质增生速度减慢,致骨密度出现下降趋势;而股骨近端骨质增生不明显,以骨量减少为主,所以BMD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刘忠厚等[4]认为BMD测量最可取的部位应属股骨颈,因为它不受异位钙化及骨质增生的影响,它随增龄的变化较规律。
表1 腰椎及左髋部正位BMD(±s)
表1 腰椎及左髋部正位BMD(±s)
年龄(岁) 人数(位) L2~L4 股骨颈 大粗隆 全部60~64 73 1.038±0.167 0.834±0.105 0.725±0.102 0.923±0.099 65~69 60 1.074±0.220 0.827±0.135 0.703±0.124 0.916±0.137 70~74 51 1.080±0.237 0.813±0.147 0.698±0.122 0.824±0.152 75~80 58 1.029±0.189 0.725±0.113 0.609±0.130 0.799±0.127
表2 不同年龄、性别OP检出情况
60~69岁组与70~80岁组比较,OP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OP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与性别是骨质疏松症绝对的不可控的危险因素。60~69岁组男女OP患病率分别为32%、47%,70~80岁组男女OP患病率分别为44%、71%。这与国内大多数报道一致,70~80岁组女性是OP患病率最高的群体。综上所述,无论腰椎BMD随年龄增加如何变化,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的危险性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的意义。在高龄老年人中,1/3的女性和1/6的男性将会发生髋部骨折。60~69岁女性年龄段骨质疏松人群接近1/3,70岁以上女性年龄段骨质疏松人群接近1/2,不论从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考虑,还是从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考虑,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症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其高危人群,提前进行干预治疗,有效地预防骨折,以减少骨折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将骨密度检测列入定期体检的项目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动态观察个体骨密度的发展趋势将更有意义。另外,加强骨质疏松的预防宣传也尤为重要。
[1]薛 延,谭 辉.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和分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12.
[2]孙志香,涨振鹏,吴 静.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2(2):110-113.
[3]杨玉娟.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健康保健[J].护理研究,2003,17(9):1005-1006.
[4]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