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张立国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的构建
张 雪,张立国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领域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该文从现行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构建新型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的现实依据,并针对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和“多主体参与、二级共建”的运营机制。
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元数据;运营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正化作前所未有的动力,推动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领域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审视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当前的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资源共享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化教育资源,但由于“教育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散存储和各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系统之间由于认证、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不同造成的互操作障碍”[2],使得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存在很多问题。“能否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因此,该文拟从现行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和突出问题入手,针对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的难题,提出一个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以期为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提供有益启示。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通过对现行资源共享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特点和元数据标准的探讨,找到构建基于元数据的区域资源共享模式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并提出了多主体参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二级共建的运营模式。
该研究中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是从狭义层面上定义的,它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行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学案例、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学软件等[1]。
2.1 现行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当前,由于我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模式[1]。现行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主要是以机构层面(市、县、学校等层面的机构)为主要对象,把资源集成为资源库进行配送的模式[4]。在该文中,笔者把这种模式定义为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这一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将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资金直接划拨到各级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学校拿到建设资金后,一方面以定制或购买的方式从软件开发企业获得信息化资源;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自主研发资源,并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到区域资源库,以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以资源库为核心的共享模式,一方面可以集中教育机构,即学校内的优秀师资力量,调动企业的技术优势,在校园区域内实现对资源库自主的、快速的构建;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他们作为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当前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资源共享模式是我国信息化资源共享的主流模式,受到教育机构和企业机构的双重青睐。
2.2 现行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从教学应用看,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模式未能满足教师对资源的需求 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应首先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也就是说信息化教育资源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即资源所承载的教育信息必须围绕教师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二是与教学策略的协调性;即教学资源必须能提供辅助教师在多种不同情况下灵活开展教学的策略支持[3]。在上述模式中,教师和企业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企业作为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作为资源使用的主体。一方面在信息化资源定制或购买的过程中,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5],导致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这种情况下,无论技术手段多么先进,无论政策支持多么有力,却始终不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而开发资源,他们更多的关注资源的容量和多媒体的形式,大部分资源内容都是电子教材、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素材的堆积。
如何能保证设计产品的教育性、科学性,如何能满足教师面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策略的个性化需求,这常常成为制约教育资源有效性和可用性的瓶颈。显然,现行模式并没能解决这些问题。
2.2.2 从资源共享上看,资源重复订购、难以共享
长期以来,各级学校获得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建设资金后,自行决定资源如何建设。这样,看似每个学校都有一个体现该学校教学特色的资源库,实际上却形成了一个学校各自为政的局面,即我的资源“我用免费,你用付费”的有偿使用机制,如此也降低了资源的共享程度。
目前,教育资源的建设主要是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的,即使在同一个区域资源库内,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也很难进行整合。另外,由于不同机构在开发资源时都采用分布式存储,加之采用的数据编码格式不一致,也使得不同区域资源库之间无法做到互操作,无法经过整合形成统一的检索平台[6],同样也给资源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
此外,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往往会从企业机构购买大量重复资源,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资源共享模式下,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各级学校机构之间资源共享的运营机制,区域资源库只能使得资源变得分散且孤立。
2.2.3 从资源的维护和更新上看,原有资源很难进行动态调整 在上述模式中,教师对于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评价和修改意见并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开发资源的企业机构,原有资源使教学的不适应性无法得到修正。
此外,当教学大纲或教材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资源也应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而现行的资源共享模式,由于其设计主体和应用主体之间脱节的弊端,也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可用性差”、“共享度低”和“更新维护难”。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区域资源共享模式已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3.1 现有的区域资源库可作为中心资源库的基站
现阶段,在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划下,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构建了以学校资源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具备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为资源建立统一目录索引的第一步是资源的集成,就是将各个分散的资源库中的元数据进行收集,并集中存储在同一地点”[1]。在对这些区域资源库进行集成的时候,可以提取现有资源库中的素材数据(如音频视频素材、图形图像素材等)、软件类产品(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教学类文档(如教学设计和电子书籍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和编目,然后经过系统的整合,形成某一地区范围内的中心区域资源库。
3.2 元数据标准使资源分类存储和快捷检索成为可能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之为“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资源的更详细的描述,也就是说将资源内容、适用对象、获取路径和使用目的等相关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形成的数据,并同时提供对象数据描述框架,形成统一的体系结构和查询模型,从而在无需浏览资源本身的情况下,就能基本了解资源的内容和用处。它是有效描述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发现、交流和共享的基础[6]。
基于元数据标准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实现对传统的、离散型的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编目,按照属性(功能、格式、内容、适用对象)对原有资源进行系统归类和储存。这样,每个资源就至少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属性的“名片”。有了这些名片,用户在检索资源的时候能细化到每个素材,既减少了资源的隐形浪费,又节约了检索时间。
3.3 实行“多主体参与、二级共建”的运营机制
现行的以资源库为核心的、面向机构的区域资源共享模式突出的弊端就是各个机构相互独立,缺乏沟通。而“多主体参与”就是要让教育管理机构、学校教师和企业都充分参与到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修订等一系列环节中。企业主体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际需求,还要考虑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方针,并且在资源形成产品之前,要与其他主体保持沟通。在资源设计成型之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应该对教育资源的实际效用进行评价,并提出修订建议,然后由企业继续完善。
“二级共建”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把一部分资金下发到各级学校,由各级学校自行建设一些资源或者订购一批必要设备和软件。另一部分资金则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支配,可用来向企业购买当地范围内各级学校普遍需求的资源,然后下发给学校。“二级共建”使得各级学校能利用有限资金,建设有学校特色的资源,也避免了不同学校重复订购统一资源造成的财务双重浪费。
4.1 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资源共享模式
在各级学校的区域资源库基础上,采用元数据标准对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可以构建一个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中心资源库,该资源库实行“多主体参与、二级共建”的运营模式。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模式
如上图所示,要建立一个基于元数据标准的资源库,首先要对现有的各级区域资源库进行整合,整合的方法参照《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元数据规范》。各个主体通过一个Internet的用户操作平台访问或管理标准化的地区中心资源库。
当学校主体基于某个教学需求希望获得教育资源时,首先检索地区中心资源库,检索时可以按照功能、格式、内容、适用对象等标签对数据进行筛选,一旦检索到合适资源则下载使用。如果不能检索到满意的资源,则可以把自己的具体需求告诉企业,由企业负责开发,或者与企业合作开发,也可自行开发。最后把开发好的资源上传至服务器,以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主管部门既充当使用主体,又充当管理主体。一方面,教育主管部分可以从企业订购资源并发放给各级学校,另一方面要负责中心数据库的维护和用户操作平台的搭建与管理,同时还要负责用户对中心资源库的某种形式的访问,开源或者付费。
4.2 基于元数据面向多主体的资源共享模式优点
4.2.1 资源的内容将由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变为基于知识管理的积件库 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是先有教材,然后去开发相应的资源库。如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等。基于知识管理的积件式资源建设,是从系统适应用户需求角度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为基础素材,构建大小不同的各种知识模块,形成一个通用的基本知识结构库。这些标准化“知识点”和“知识块”具有积件资源的特性(可积性、共享性和可重复性等)[7]。
4.2.2 资源的结构将从离散型变为聚合型 传统的资源库只是各种资源无序的存储,不同资源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离散型的分布结构。而基于元数据的资源库,是把不同资源按照各类属性加以归类和编目,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源会以统一的标签收录到同一类型的文档中。这种按相同属性聚合起来的资源,使得用户在海量的资源中获得有效资源变得轻而易举。同时,不同的资源“名片”也方便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情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
4.2.3 资源的形态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易调整型传统的资源一旦存储到数据库之后,就很难进行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必须适当适时地对教育大纲、教材进行调整。因而,资源也必须具有可动态调整。在上述模式中,多主体共同参与,保证了企业能即时得到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反馈意见而对资源进行调整。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又可以按照教育政策,对区域中心数据进行调整,这样就能从开发和管理两个层面保证资源能适应动态的教学需要。
4.2.4 资源范围由封闭化转为开放化 上述模式可以把分散的、孤立的各级学校的区域资源库整合成一个开放的中心资源库。随着资源共享范围不断扩大,资源的“区域”界限逐渐模糊,“资源孤岛”和“信息孤岛”现象消失,资源在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成为可能[7]。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区域资源有效共享,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家对于资源共享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一定可以搭建一个标准化、多元化、开放化的区域资源共享平台。
[1]熊才平,朱爱芝,黄萍萍.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41-44
[2]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6):66-69
[3]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4]高铁刚,朱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4):57-60
[5]芮跃峰,古忠民.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57-60
[6]贺志强,宋衍,高越.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标准及支撑平台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109-111
[7]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教育,2005,(8):30-32
Constructing a regional sharing model of information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Zhang Xue,Zhang Liguo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Colleg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e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formationiz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regional sharing of information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Then it analyzes the realistic basis for constructing a new regional sharing mode of information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proposes a new regional sharing mode which is based on metadata and for multi-subjects,and an operating mode of multisubjects involved and two-level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regional sharing mode;metadata;operating mode
G40-057
A
1004-5287(2011)02-0113-04
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陕西省普通高校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SGH0902189)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0-09-26
张雪(1986-),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远程教育。
张立国(1965-),男,陕西榆林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电话:13572856819;E-mail:zhangliguo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