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王晓红
企业风险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职能一样,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交叉性、复合性职能,并与企业管理的其它职能紧密相关,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全方位的企业管理职能体系。
财务风险管控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方式。从出资者角度看,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出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到企业后,其资本就与债权资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资本,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出资者这时失去对法人财产的直接控制权。出资者为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只能通过控制其资本的方式操纵法人财产,以实现出资者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控制资本既是产权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看,其财务控制的对象就是其运营的法人资产,出资人的目的及资本的本质决定了法人财产的运作目标是价值增值,虽在法人财产的运作过程中表现为实物形态的资产流动,但其价值的流转过程才是资本的本质反应,因此,法人财产的控制基础是财务控制。
企业财务管控的主要作用是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管控必须坚持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原则。财务风险管控就是对融资中的"杠杆陷阱"风险的管控。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融资能力。企业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乃至企业的竞争地位。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是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能力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
企业日渐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运营实体,这种机制即要求发挥集团的战略决策和协调交易的作用,又要调动下属分、子公司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财务管控上要适时运用集权与分权的方法,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灵活调整财务管控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不拘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既定的范围,力争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利益最大。
目前各个企业都处在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风险有呈扩大化趋势。其中主要伴随而来的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会直接或间接体现在财务结果上,最终会影响现金流量的变化,现金流短缺可能引发现金流量风险。因此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企业首先应从风险控制目标出发,建立以总体经营目标为核心的整体观。即企业要在全面了解发展目标和总体风险的基础上,形成协调一致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策略。其次,在风险管理模式选择上采用财务导向型。即在财务风险管理较为系统的基础上,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
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通过对业务、资金、信息、人员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和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说,预算管理是财务风险管控的基本手段。预算管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生成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规划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对预算的控制应该以资本预算为中心,成立资本预算的专门监管机构,以确保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
(1)企业应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财务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2)企业应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3)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
(4)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时间,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强化公司的筹资约束,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也是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这要求公司高层应以其长远规划为基础,根据投资计划制定筹资方案,制定相应的筹资政策和资本结构政策,通过对各种可能选用筹资方式的分析,估计应承担的风险。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对债务性资本的杠杆效要谨慎、适度利用,防止进入杠杆陷阱误区,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自有资本使用率和收益率的效果。
[1]徐小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2010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