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日语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要素
——以日剧 《派遣员的品格》为例

2011-10-09 09:25:16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日式职员品格

王 慧

(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浅淡日语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要素
——以日剧 《派遣员的品格》为例

王 慧

(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在外语教学中,影视资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其文化要素对学生了解该语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日本文化的理解,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以2007年热播日剧《派遣员的品格》为例,来分析日语影视作品中可以利用的文化要素。

日语影视作品;文化要素;物质要素;抽象要素

本文以2007年上映的日剧《派遣员的品格》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派遣员的品格》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大前春子”的女派遣员来到某公司营业部后,与社员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舞台是公司的办公室,涉及的人物关系主要围绕公司上下级,因此可以将该片运用到商务日语课程。剧中登场人物之间广泛使用职场日语,包括面试、自我介绍、会议讨论、商谈、获奖演讲、接电话等许多场景,教师可以根据所需,截取相应片段,让学生进行听说练习。本文的重点在于该剧的文化要素。关于这部日剧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主要借鉴大川英明(2006)的方法,分物质要素和抽象要素两大类。物质要素包括设备、家具、食物等方面,抽象要素包括制度、习惯、关系、思考方式等。抽象要素比较广泛,除剧中人物言行涉及之外,还有一些隐形要素默默发挥着作用。

一、物质要素

该剧讲述的是办公室故事,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画面了解日本公司职员的工资情况、办公环境、办公用具、员工吃住等方面情况。在此,以剧中员工用餐的几个镜头为例进行说明。

序号 集数、时间段 台词、场景 文化要素1 第三集 04:18—07:00美雪:あ、今日も定食屋ちんですか。(啊,今天还是去外面小店吃吗?)近:僕、弁当なんですよ。(我带盒饭了。)東海林:今日も社食だ。(今天还是去公司食堂吃。)美雪:はあ~また今日もコンビニのおにぎりか。(今天又要吃便利店的饭团啊。)東海林:一人で平然と定食屋行く女もいるけどな。(不过也有一个人跑去外面小店吃饭的人。)上班族的饮食消费、日本人的集体主义2 第四集 09:44—09:50東海林:コロツケ定食。(我要炸土豆饼套餐。)東海林:まあ、たまにはこういう庶民的な店もいいね。(偶尔来这种平民店里吃饭也不错哦。)日式小餐馆环境以及在高级职员心中的评价3 第八集 38:14—39:26场景:便当制作过程 日本人对食物热量的关注4 第十集 40:11—41:45里中:社員は350円のカレーが派遣は700円もするからです。(因为职员们花350日元就能买到的咖喱饭,派遣员们却要花上700日元。)日常饮食消费

如上所示,剧中出现了不少职员用餐的对话和场景。学生通过职员之间的对话,可以了解日本公司职员的饮食情况。(1)第三集04:18—07:00。这个片段里,职员们在商量午餐如何解决。这里出现了“定食屋(日式快餐店)”、“弁当(便当、盒饭)”、“社食(公司食堂)”等日语特色词汇。通过这个片段,可以了解日本上班族的饮食生活。而且,这个片段末尾演的是职员们讨论主人公大前春子单独去外面小店吃饭的情景,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发现日本人强烈的集体主义。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就“一个人去吃饭是否另类”发表想法,以此去感受中日文化差异。(2) 第四集09:44—09:50。镜头里展现的是日式小餐馆,学生可以了解这种小店的风格和消费水平。比如,入口处挂“暖簾(挂帘)”,墙上贴着“メニュ一(菜单)”。还有主人公每次吃完饭后,总要喝上一杯热茶,然后掏出500日元硬币。这里可以让学生发表对日式小餐馆的印象。另外一个重点是公司主任级职员对这种小店的评价——“平民店”。可见,这种日式小餐馆店跟中国的小饭馆、拉面店是差不多的消费水平。(3)第八集38:14—39:26。这个片段中展示的是主人公制作便当的场景,主人公对食物所含热量十分详熟。这里让学生了解普通日式便当的成分以及日本人对食物热量的关注,也涉及到中日饮食文化上的差异。(4) 第十集40:11—41:45。通过这句台词,可以进一步了解上班族的伙食费,同时也可以看出派遣员在公司的处境。这里只是分析了几个与饮食相关的镜头,比起传统的文字配图片的说明方式,观赏这些剧情,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立体的印象。

二、抽象要素

抽象要素范围广泛。从商务日语课的角度看,涵盖经济体制、职场习惯、人事关系等方面,此外还包括人生经历、女性问题、思考方式、价值观等很多要素,值得好好挖掘。

1.体制方面。本剧的开场白很有参考价值。译文:2007年冬,日本企业曾经被认为是永不破灭的终身雇佣、排资论辈制,最终走到了尽头。企业面对长期的不景气,试图削减部门,精简机构,纷纷采用劳务外包。于是,非正规雇佣员工,特别是被称为“派遣员”的一族人数暴增。目前,派遣员人数已达300万人。但是,作为派遣员,工资是时计工资,而且没有奖金,交通费原则上自付。此外,合同只签3个月,到期就要重新签约。所以,派遣员工作很不安稳,很艰辛。这段旁白道出了日本企业目前的雇佣状况,里面出现的“终身雇佣”、“排资论辈制”、“精简机构”、“劳动力外包”、“派遣员工”等要素,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同时,开头画面里出现的文字也很有教学价值。“1986労働者派遣法施行(1986年劳动者派遣法开始实施)”、“1991~バブル崩壊(1991年~泡沫经济开始破灭)”、“1997~98大手金融機関の破綻相次ぐ(1997~98年大型金融机构相继破产”等文字,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

2.职场习惯。商务日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商务日语表达外,还需要学生了解日本企业的职场习惯。如果熟悉这些习惯,将会有利于职场上的交流。《派遣员的品格》就体现了不少职场习惯。无论是台词还是场景设置,虽然片段时间可能很短,但对学生理解这些职场习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例如,“人情巧克力”。在2月14日,中国人也模仿西欧,时兴“情人节”,给自己喜欢的人送巧克力。但在日本,这一天职员们流行送上司或同事“人情巧克力”。通过第六集的两个片段,就很容易捕捉到这些信息。

3.人事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被学生问到关于日本企业职位的问题。比如:“部长是什么职务?”“主任是不是和中国企业里的主任一样?”通过《派遣员的品格》一剧的人物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公司的人事关系。在第一集03:39—05:50片段中,通过画面文字,分别介绍出场人物的名字、职务和年收入,紧接着就是部长任命新职务的场景。这些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到“部長”(部长)、“主任”(主任)、“営業部”(营业部)、“販売課”(销售课)、“マ一ケティング"課”(市场课)等概念。在后面的剧情中,大部分都涉及到部长、主任以及派遣员的相关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白日本企业里微妙的人事关系。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仅靠老师的口头说明和教材的文字描述,很难去想象对象国的情况,而影视作品无疑是学生直观了解对象国的最佳手段(宫伟,2007)。《派遣员的品格》反映的是日本企业的风貌,还有很多类似题材的日语影视作品,可以选择其中典型的片段来给学生演示,加深他们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商务日语的兴趣。当然,日语影视作品的文化要素不只限于此,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要素。教师可以根据所需,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学生带来更多、更直观和更形象的展示。

[1](日) 大川英明.映画における文化要素と日本語教育[J].日本語教育論集,2006,(16) .

[2]宫伟.日语高年级听说课中影视教材的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

[3]胡志华,孙冬梅.日语影视视听说课的问题及对策[J].影视教育,2009,(11) .

[4]孙淑华,郑爱军.论影视材料在日语精读教学中的功能[J].电影评介,2009,(11) .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2

B

1671-6531(2011)01-0097-02

2010-11-29

王慧,女,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

猜你喜欢
日式职员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哥本哈根STICKS'N'SUSHI日式餐厅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31
迟到的理由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现代装饰(2017年10期)2017-05-26 09:32:05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打错了
故事林(2015年13期)2015-05-14 17:30:40
反差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