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实在性的求证及思维元素分析

2011-09-28 07:44马宏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类人猿布莱克独立性

马宏民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客观实在性的求证及思维元素分析

马宏民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客观的对象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都能够存在,似乎天经地义。重新求证这个命题,旨在唤醒人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思维是创新、高效的核心能力,求证的本身及求证中的思维元素分析,无疑是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客观实在性;思维元素;对象;求证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组成了世界,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属于主观。把握、求证客观实在性是哲学之旅的起点。哲学是关于思维的学问。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得到有力体现的关键,而思维元素的分析恰是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物质概念是哲学大厦的基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对象的首要属性,以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把对象分别归属到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领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基础坐标。求证客观实在性,无疑是抓住了哲学的逻辑起点,能避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遗憾。

一、客观实在性的求证

客观实在性是对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属性。

客观实在性主要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的独立性。即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了都存在。

人们已经意识到的对象是存在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公理。下面我们来求证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象也是存在的。我们相信我们桌子上的水杯是存在的,远在美国加州的布莱克先生从未意识到这个杯子,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杯子相对于布莱克的意识具有独立性。我们和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从未谋面,但是没有我们的爷爷的爷爷就不会有我们,因此,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相对于我们的意识具有独立性。这样,我们意识到他人没有意识到的对象是存在的,我们自己没有意识的对象也是存在的。

把握客观实在性的意义在于区分对象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具有了物质性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毛泽东的思想,应该属于意识范畴。这个思想在毛泽东意识到的时候存在,现在毛泽东没有了意识能力,当然意识不到了,但这个思想依然存在。这样,这个思想相对于毛泽东的意识就是具有独立性的。毛泽东是人,毛泽东的意识是人的意识。这个思想似乎不可思议地具有了客观实在性。用否定的方法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毛泽东是人没有错,毛泽东的意识是人的意识也千真万确。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了毛泽东就没有了人,没有了毛泽东的意识就没有了人的意识。显然,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思想也就无处安身了。就是说,相对于人的意识中的“人的意识”是指人类的意识。哪怕只有一个人,不管是谁有意识,就可以认为有人的意识。

重新审视对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象也是存在的求证,我们发现:虽然我们的爷爷的爷爷时,我们没有意识,但是有人有意识,比如说我们的爷爷的奶奶。既然,相对于人的意识中的“人的意识”是指人类的意识。哪怕只有一个人,不管是谁(当然包括我们的爷爷的奶奶)有意识,就可以认为有人的意识。那么,“我们的爷爷的爷爷”就不能成为人类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也存在的证明。其实,只要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古一些,就能为人类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也是存在的找到一个物证——类人猿,那时,(地球上)没有一个人,当然不会有人的意识。但是,有了类人猿才有类猿人,才有古人、现代人,才有我们自己,这是不争的事实。

客观实在性还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也就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不会因为人的意识而发生变化。换个角度讲,就是人的意识不能使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发生变化。事实上,区分对象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人的意识能否使其改变,比如早上我决定游泳,现在我想文章还没写完就改变了去游泳的想法。这个去游泳的想法就是意识的,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又比如我看见窗户的玻璃很脏,我想要是干净就好了。想了一上午,窗户的玻璃依旧很脏,没有变干净。这脏玻璃就具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不能使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发生变化,也就是人的意识对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没有作用。这样理解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就出现了困难。我们看看脏玻璃是怎样变干净的:我看见窗户的玻璃很脏,我想要是干净就好了。就找来一块抹布擦,不久玻璃就变干净了。比较早上我决定游泳,现在我想文章还没写完就改变了去游泳的想法。区别在于脏玻璃的变化多了一个擦的行为,而想法的变化只想想就够了。我把它叫做单凭人的意识就能改变。诚然,如果我没有要是干净就好了的想法,就不会有擦的行为,也不会有玻璃变干净结果,其中意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

精确地表述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说:客观实在性是对象所具有的相对于人(类)意识的独立性,单凭人(类)的意识不能改变。

二、求证中的思维元素分析

盲从是思维的天敌。多数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客观的对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当然就不会有思考和求证,更谈不上探究和创新。质疑是思维的起点,质疑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这个肯定命题,变成疑问句。即:客观的对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吗?求证过程由此拉开序幕。

先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分解为相对于人的意识的独立性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再把相对于人的意识的独立性转换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了都存在。进一步分解为人已经意识到的对象和人没有意识到的对象。集中求证人没有意识到的对象的存在。求证中把人分解为我们和他人。分解思维使思维脉络清晰、次序井然,构成整个求证的基本思路框架。如图1所示,便于我们集中精力突破问题的症结。分解思维有类似施工图纸的作用,我们依此对业已进行的求证进行验收,常常会发现新的问题。例如:把(地球上)一个人也没有的时候的对象分解为,有证据证明那时确实存在的和没有证据证明那时存在的。人们相信有证据证明那时确实存在的对象,相对于人类的意识有独立性;那么,如何使人们相信没有证据证明那时存在的对象,相对于人类的意识有独立性呢?

时间和空间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思维的基本轴线。我们请出远在美国加州的布莱克先生,包含的思维元素是空间变换思维。布莱克和我们意识范围的差异,正是由于所处的空间的相对隔离产生的。我们相信布莱克没有意识到的这个杯子能够存在,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自己意识到了这个杯子的存在。换位思考这个问题:布莱克相信这个杯子存在吗?解决这个问题,就用到了时间延伸思维。让思路与时间逆向延伸,延伸到我们本人没有意识的时候,找到了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存在;同样的方法,延伸到(地球上)没有人类意识的时候,发现了类人猿的存在。类人猿的时候,(地球上)一个人也没有,当然不会有人的意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类人猿那时确实存在,就证明了类人猿相对于人类的意识具有有独立性。

对比替换是在分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把对象分解为物质的和意识的,然后对二者进行对比替代。我们对比了意识对物质的对象的影响和对意识的对象的影响,找到了物质的对象和意识的对象的差别;对比了物质的对象的改变过程和意识的对象的改变过程,得到了意识的对象单凭人的意识就能改变,这一相对准确的结论,解答了人的意识到底能不能使物质的对象发生变化的困惑。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对象是物质的,用意识的替代物质的,赋予意识的对象以客观实在性,我们发现了似乎不可思议的现象,并引出了类似“个人和人类”的个体和整体的思维层次。

对个体和整体的探究,我们常用逆向思维和否定思维。例如:我们认为毛泽东是人没有错,毛泽东的意识是人的意识千真万确。逆向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得到:人是毛泽东,人的意识是毛泽东的意识;否定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得到:没有了毛泽东就没有了人,没有了毛泽东的意识就没有了人的意识。结论的荒唐显示了语言的含混。精确地结论应该是:毛泽东是一个人,毛泽东的意识是一个人的意识。麻烦是麻烦了点儿,但为了准确地认识世界和高效地改造世界,付出点代价是值得的。科学不能满足于不错,而应追求精确。本文用 “对象”这个词而没用“东西”,就是因为“东西”这个词还包括描述以外的东西,“对象”作为描述的客体比 “东西”精确。精确地区分,我们把不具有客体实在性的东西叫思想或意识、笔者建议把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叫事物,没弄清是否具有客体实在性的东西就只好叫对象了。

对世界的认识越真实、越精确,对世界的改造才越到位、越高效。弘扬科学精神、探究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类的行为将更加理性、更加智慧,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1]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于惠棠.辩证思维逻辑学[M].山东:齐鲁书社,2007.

[4]杨武金.辩证法的逻辑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编辑:陈承红]

B 022.2

A

1671-4806(2011)02-0106-02

2011-01-20

马宏民(1965— ),男,河南偃师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猜你喜欢
类人猿布莱克独立性
独立性检验高考热点例析
清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研究证实:幼童就是小类人猿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新生
刺杀海德里希:“类人猿”行动的真相
天真的预言
一粒沙子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独立性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