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会昌“拔钉”之战

2011-09-27 02:12曾辉
文史天地 2011年9期
关键词:坑道瑞金中央苏区

曾辉

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苍茫的赣水和青葱的闽山间,红军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各级党组织和红色政权,同时,反击国民党军的军事围剿。至1931年9月间,红军已经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并乘胜进击,使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为一体,从而初步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

然而,此时位处瑞金南边、与瑞金县城只有几十公里之遥的一个不大的地方——会昌县,却仍然控制在白色势力手中。会昌城内盘踞了以维持会主席欧阳莘及军事总指挥欧阳琳为首的靖卫团共1000多人,汇集了从瑞金、兴国、于都等赣南各县及本县农村而来的官绅达千人。会昌成为当时中央苏区内部一个最大的白色据点。

那么,为什么赣南各县土豪官绅会躲避于原本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城?为什么一个离瑞金如此之近的县城却迟迟未被红军攻占?为什么红军后来又要大力将其攻占?这颗苏区内的最大“钉子”最终又是如何被拔掉的?

“铜赣州,铁会昌”

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供奉于县城旁边翠竹祠中的显应公(也称赖公侯王)会护佑他们平安祥福,免于兵燹。

民间之所以有如此认识,跟翠竹祠各种灵验的故事有关。据会昌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大儒王阳明领兵镇剿福建农民起义后班师回朝,路经会昌,适逢会昌大旱。王阳明于是亲率合县官绅前往翠竹祠祈雨。数日后,大雨果然倾盆而下,旱情大为缓解,民众无不欢呼。王阳明有感于显应公的灵验,为报神庇,遂题写“功泽宏庇”四字匾额,悬挂于祠内正殿。又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太平天国石达开所部数万人从瑞金直捣会昌,“围城三匝,人多如蚁,漫山遍野”,知县火速告急求援。正在危急间,大批广东潮勇不期而至,并称这是翠竹祠中的赖公侯王招募而来,守城清军为之大振,内外夹击,立解重围。此后,会昌凡有战事,乡绅多会求救于显应公,显应公似乎总能显灵相助。民众个人有灾患,也常去膜拜,常有应验。因此显应公声名远播,本县及附近各县许多民众均信奉有加。

因为有这样的旧事,当时赣南各县土豪官绅皆逃避于会昌,想求庇于显应公,似乎也有道理。不过这种不无迷信的说法想让今人完全信服,则未免牵强。翠竹祠显应公的存在,或可给人以某种心理慰藉,从而提高士气,振奋人心,但这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最重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什么让近千官绅拖家带口来到会昌?

这主要与会昌城奇特的地形有关。关于会昌的险要地势,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铜赣州,铁会昌。”赣州城是江南名城,章江、贡江在此会合后形成赣江滚滚北去。赣州城三面环水,河面宽广,水流湍急,更兼城墙坚厚,易守难攻,历史上受挫于赣州城下的攻城部队为数不少。会昌县城与赣州城山川形势几乎相同:从北而来的绵江和从南而来的湘江于城东汇流成贡水,蜿蜒绕城北、城西而下千里赣江。因此会昌与赣州同是三面环水,河宽水急,加之城墙高大、厚实、坚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兵力和充足的供给,便可以逸待劳,以一敌百。上有显应公护佑,下又有“铁城”之坚为屏障,赣南各县的土豪官绅躲避于会昌,也就不难理解了。

拔“钉”之战

1931年9月,为了巩固苏区,确保瑞金的安全,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指示红军乘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余威,迅速肃清留在苏区境内的白色据点。

依据这个指示,彭德怀命令红三军团所辖之红三师攻打会昌。9月底,红三师进入会昌县境。红军首先活动于会昌西北部地区,发动群众,帮助各地建立区、乡苏维埃。随后,攻占会昌县城的东、西、南面广大农村。10月下旬,红三师重重包围县城,并控制了城外冠顶脑及岚山岭(会昌山)等高地,居高临下攻击城内靖卫团,重点进攻南门。处在红军的四面包围之中的靖卫团凭铁城之险,负隅顽抗,并且向何应钦求得飞机的空中支援。红三师强攻二十几天未能攻克,担任主攻南门的红九团素来以打硬仗闻名,过去打过很多漂亮仗,但是这次却遇了会昌这颗硬“钉子”,使得红军在一个小县城下受挫,伤亡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一面命令远在百里外的红二师所属之红七团替换红九团攻打南门,一面研究新战法,最终决定采用坑道爆破的方法地下掘进城根,炸毁城墙后再伺机破城。

时任总部工兵连连长的工兵专家王耀南(后曾任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少将)接令后赶到会昌,担任会昌城西南角一条坑道的掘进工程。该连士兵多来自安源矿工,有着丰富的挖煤经验,因此开始便采用挖煤洞的方法向前掘进。刚开始进展顺利,但掘进几天后,洞内的空气就逐渐稀薄,作业人员都感到窒息,因此不得不把一米见方的坑道加长加宽。如此一来,窒息问题大为缓解,但出土量却剧增。这些新土堆在附近稻田,引起靖卫团的注意,红军的意图被发现。于是,靖卫团或用机枪密集扫射,或用大炮轰击,或用飞机侦察轰炸,或从城内挖地道拦截,甚至干脆在城头拉开嗓门喊:“别挖地洞子了,我们知道了!”

为了加强隐蔽,红军战士把每天作业所挖的泥土,暂时先存放在工事里,晚上再秘密疏散开去。守军几天不见出土,疑虑更增。为了探明坑道,他们发明了一个土办法:在城墙上摆满水缸,缸口朝上的看水波,观察地下动静;缸口朝下的,缸底穿个孔,听地下声响。这一招很管用,有几处坑道就是靖卫团用这种方法发现后被破坏掉的。

如何应对精明的靖卫团?战士们最初改用轻型挖掘工具,如三齿耙等以减少声响振动,这种方法开始管用,但随着坑道接近城墙,仍然能被敌人侦测。有两条坑道就是在离城根只有十多米时被靖卫团发现,一条被炮火轰塌,一条与靖卫团所挖地道相碰,均前功尽弃。坑道挖掘及爆破成功与否,关系这场战争之成败,因此红军特别是工兵非常着急。彭德怀也传来指示,要求红军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西南这条坑道。

时间紧迫,情况紧急。王耀南等为此召开会议,发动战士出谋划策。经过集思广益,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条扰乱守军的妙计:战士们在阵地上挖了一个个上面小,下面大的土坑,红军战士隐蔽其中,有的打夯,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这样一来,会昌城外就热闹异常,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打夯声、锣鼓声、挖土声交织一起,从地下传到地上,从城外传到城内。已被包围近月的守敌被突如其来的情形吓懵了,不知所措,极为慌乱。红军乘势加强对敌人的政治攻势,城内一时人心浮动,士气低落。为了安顿人心,欧阳莘、欧阳琳等又开始求助于显应公。11月22日,欧阳琳带领官绅、团丁和群众在西街赖庙下举行仪式,焚香祷告,祈求大神“救苦救难”。几个“马脚”(神汉)头裹红巾,手执神香,在街头上来回跑跳,自称是铜筋铁骨不怕刀枪的“独脚仙师”,是“奉赖侯福主之命来讨伐红军”,向士兵群众传布说菩萨一定会保佑大家平安无事。

与此同时,工兵们在锣鼓声的掩护下,日以继夜地奋力掘进。11月26日,坑道终于挖到城墙底下。红军把三口棺材运送至城根,然后装上几百斤火药。27日凌晨,点燃了导火线,红军隐蔽地洞,焦急等待。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烟尘腾空飞起,城墙被威力巨大的“棺材炮”炸开了三四丈宽的缺口,守军之一部被活埋。守候在城外的红军马上发起总攻,在嘹亮的冲锋号中,红七团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县城,与靖卫团发生激烈巷战。团丁死伤无数,余下的大都当了俘虏。少数企图越河逃跑,也被早已埋伏的士兵一举歼灭。几个小时后,战斗结束,耗时一个多月的会昌围攻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会昌这颗大钉子终于拔掉了。

“惊人的好消息”

为时月余的会昌攻坚战,红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战果也相当丰富:缴获步枪、马枪、驳壳枪八百余支,击毙靖卫团总指挥欧阳琳和五个大队长,活捉县长史存汉,俘虏靖卫团团丁800余人,捉获赣南各县逃来的豪绅千余名。

11月30日,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邓小平在《瑞金红旗》第7期第1版上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惊人的好消息——红三军团攻下会昌城》,文章盛赞“这是一个惊人的好消息”,“是我们很大的胜利”,并称“从此,瑞金的反动武装几乎完全消灭”。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号也登载了题为《会昌攻下》的文章,欢呼这一胜利。

红军攻占会昌,解除了红都瑞金南面的潜在威胁,大大巩固和发展了中央苏区,意义重大。对会昌自身历史而言,意义亦同样非凡,因为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毛泽东、邓小平、古柏、左权、何长工、张云逸、程子华等一大批声名赫赫的近代人物为原本声明不彰的会昌党史添加了灿烂的篇章。

古柏(时为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于1931年12月调至会昌,负责发展会昌的中共党组织和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并担任中共会昌临时县委书记。

邓小平则在次年5月份接替古柏,担任会昌县委书记。6月,在会昌、安远、寻乌三县交界的筠门岭成立了会昌中心县委(会寻安中心县委),邓小平担任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在任期间,邓小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阻击和钳制广东军阀陈济棠向苏区的进攻,保卫中央苏区东南边区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张云逸、左权、何长工三人均担任过粤赣省(粤赣省于1933年8月成立,省政府驻扎在会昌县城外文武坝)军区司令员,程子华担任过粤赣省军区代理参谋长、红二十二师师长,他们都为保卫中央苏区的南大门而不懈努力过。

1934年4月,正当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之时,毛泽东也来到粤赣省驻地会昌。他深入调研扩红运动、查田运动和收集粮食的突击运动等各方情况。并亲临前线指导军事斗争,使得中央苏区南线战事一度有所好转。在此情况下,7月23日清晨,毛泽东与粤赣省领导人刘晓、何长工等人一起从文武坝出发,渡过绵江,经五里排、黄坊,登上了会昌城外的最高峰——会昌山(岚山岭)。立于高山之巅,放眼俯瞰,山城秀美,江水曲曲弯弯,婉转西去;极目远望,天际苍茫,群山起伏绵延,郁郁葱葱。毛泽东不禁诗兴大发,回去后当晚就写下了《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加之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南线的努力难以挽回大局,中央苏区面积不断缩小,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10月26日,宁都县城被国民党军占领。11月10日,瑞金被占。17日,于都县城又被攻占。11月23日,会昌县城也被国民党东路军第三师李玉堂部所占领,成为最后一个丢失的中央苏区县城。从1931年11月27日红军攻克会昌城,至1934年11月23日红军失去会昌城,为时两年十一个月又二十七天。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姚胜祥

猜你喜欢
坑道瑞金中央苏区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战时指挥所
奥瑞金面临成长瓶颈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
正视差距 急起直追
味蕾上的瑞金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