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然和艺术 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

2011-09-26 04:28刘亚萍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飞雪迎春散文

刘亚萍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是一个无比美的世界,它以感性的形态,体现人类的创造精神,使人产生美感,诗和散文常常承载这种美感,它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类投身于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体会到人类的创造美,也能让人联想与人类相似的某种品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鉴赏诗和散文可以让人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可以让人感受艺术的美,提升审美品质。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是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的教学目标,鉴于此的阅读鉴赏活动带给我们更多新的体验,现以散文和诗歌的阅读鉴赏活动为例,谈谈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体验及其审美品质的提升。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感悟自然和艺术的审美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和欣赏自然和艺术之美,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关系,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获得审美感知,提升审美品质。

下面以散文和诗的阅读和鉴赏为例作阐释。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景物描写最著名的论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说的就是阅读借景抒情的散文和诗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

散文和诗本身是文学艺术,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感悟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通过描写自己雨后山间的所见(若干个意象),来抒发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它是借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社会之美。

徐迟的《黄山记》选择了几种景物进行重点描写,突出黄山胜景“险”与“奇” 的特点,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特别是文章的第四部分用拼组画面(同诗歌的意象组合法)的方法,写出了黄山的“变幻无常”,以及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诡奇”。它是以自然之美来表现和谐之美和创造之美。

图示如下:

2.

白居易的《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描写了琵琶曲的精妙绝伦,展现了琵琶女历经沧桑、起伏回荡的心曲,引起听琵琶者的共鸣,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其中的审美体验和效果如下:

3.

《荷塘月色》中采用了“通感” 的手法,用“和谐的旋律”“ 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与影,打通了听觉与视觉,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引起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由此可以看到散文和诗都善于调动各种感官描写自然和艺术,激发读者的想象,语文教学探究活动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

示例如下:

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创造能力逐渐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潜能。这在艺术生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

09届的嵇淑莹运用“破窗理论”写了高考的一篇作文,这使我感受到了她的审美认识和创作才能,她在大学修的是音乐创作,她深深地体会到语文创作对她音乐创作的影响力,她在QQ上与我聊天时深有感触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下面是相关的聊天记录:

飞雪迎春 11:41:14

还记得你用破窗理论写的那篇文章吗?那篇文章还在吗?

飞雪迎春 11:58:17

嗯嗯,“一叶落知天下秋”那个 ?还在呀,在家里收起来了,哈哈!

嵇淑莹 12:04:53

还有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广州之子》歌曲是我作的,哈哈。

飞雪迎春 14:11:23

除了广州之子还有别的作品吗?

嵇淑莹 14:13:01

嗯嗯,有啊,学校观摩厅8号还有我们的作品音乐会,还有,我准备和吕书豪那届一个同学出一张地下专辑,到时回来送给老师。

飞雪迎春 14:13:45

谢谢!

嵇淑莹 14:15:03

现在还在筹备中,总之很感谢老师一年内教我的东西,在大学很受用!我还惊喜地发现老师教我写作文的方法竟可以用于作曲。

飞雪迎春 14:29:03

是吗,相通的,举例说说看。

嵇淑莹 14:34:54

比如说我要写一个不规则的复多部再现的曲子,正如老师教我开头先摆出要写的中心,前面可来个引子,中部用中心材料展开成B段,C段,正如作文中的分论点,最后总结,让A段再现,把BC段结合,正如作文中呼应主题,概述分论点,再渲染一下,就完成一首曲了,上学期和这学期拿第一的作品都按这个方法写的。

嵇淑莹 14:35:54

这样曲子就很有逻辑了。

飞雪迎春 14:36:06

你的迁移能力太强了,我很高兴,希望你不断取得成绩!

猜你喜欢
飞雪迎春散文
初雪
迎春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偶见飞雪闲吟
芦花飞雪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何迎春
让我们携手迎春
六月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