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100)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业面向、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与普通高校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将高职毕业生视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独立群体进行就业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为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毕业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心态,从而发现这一特殊群体在新形势下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笔者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的2010年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问卷的方法,在4所院校中各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其中男性204人,女性148人,有效回收率为88%。
1. 关于创业意识的调查分析。在回收的352份有效问卷中,想过自主创业的学生达78.4%,没想过自主创业的仅为21.6%。由此可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较强。
2. 关于就业地区的调查分析。从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的选择上看,69.3%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去发展,30.7%的被调查对象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去发展。调查结果可见,虽然有部分高职毕业生仍然对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发展持否定态度,但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响应党的号召,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去发展。
3. 关于就业单位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并运用SPSS统计,我们发现,毕业生最想去的单位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外资企业(23.7%)、国有企业(22.9%)、国家机关(20.5%),这三者占被调查对象的67.1%,排在最后的是民营企业,只占8.1%如(表1)。
表1 就业单位选择排序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1)企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本次调查对象中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占54.7%,这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2)高职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就业单位去工作。如外资企业(23.7%)、国有企业(22.9%)、国家机关(20.5%),这三者占被调查对象的67.1%,排在最后的是民营企业,只占8.1%(见表1)。外资企业成为被调查者排在第一位的就业单位,这说明了人们的就业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将就业单位局限于比较稳定的国有单位,经济待遇的高低已成为他们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的最关键因素。(3)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相对来说,女性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
4. 有关月薪期望值的调查分析。当被问到,“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时,在352份有效样本中,选择3000-5000元的占37.6%,选择2000-3000元的占36.2%,选择5000元以上的占12.4%,选择1000-2000元的占5.3%,1000元以下的占0.5%。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93.2%高职毕业生的期望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 “十五”重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课题组对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其中专科毕业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1]。据笔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的信息,不少招聘企业开出的大学生试用期工资月薪一般都低于2000元。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偏高。
5. 关于招聘信息收集方式的调查分析。为创造条件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我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比较倾向的招聘信息收集方式进行了调查。经SPSS统计,依次排序为招聘网站、招聘会和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分别占39.8%,35.4%和12.4%,其中招聘网站和招聘会占到75.2%,这说明网络和招聘会成了学生收集招聘信息的主要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方式已经呈多样化,其中网络和招聘会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信息渠道。笔者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利用招聘网站来收集招聘信息,主要是因为招聘网站能提供丰富的招聘信息,给学生留下相对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求职的效益。因此为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学校应尽可能建设好校园网络平台。
择业时,高职毕业生首先应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我,并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意识到人才市场中的供需双方是在相互选择与淘汰的。只有这样,高职毕业生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1. 关于高职毕业生对社会需求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有关这一项调查,本研究调查问卷中主要设计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对就业程序的了解、对用人单位选人条件的看法、对待政府就业政策的态度、解决就业困难的途径等方面的问题,其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社会需求了解程度的调查(%)
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看到:
(1)高职毕业生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关于“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的调查,在调查对象中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 的占到了56,9%,这说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已能意识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影响,能正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形势。
(2)高职毕业生就业知识不足。 当问及“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选择“否”和 “一般”的人数占到了71.7%。这说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还不是很了解基本就业程序,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3)高职毕业生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和社会实践能力。在 “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选择”调查中,答案为“综合能力”和“社会及工作经验”的占到了77.3%。这说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已能敏锐地感觉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非常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4)高职毕业生关心和了解时政。有关“你如何看待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选择“对此不关心”和“其他”的只占了19.3%,这说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关心和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5)高职毕业生能积极应对就业困难。在“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最主要途径”的回答中,40.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提高自己的技能”,21.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这两项有关提高自身素质的回答就占到了62.3%。可见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能以积极的方式来因对就业困难。
总之,尽管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能正确认清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就业困难。
2. 关于高职毕业生自我评价的调查分析。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是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那么高职毕业生是如何评价自我的呢?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并经过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3)。
表3 自我评价的调查(%)
根据表3结果,可以看出:
(1)高职毕业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当问及“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很有前途”和“较有前途”的占到77.1%。这说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充满信心。
(2)高职毕业生掌握了较好的专业技能。当问及“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选择“一般”的占51.1%,选择“强”的占26.1,选择“很好”的占13.6%,认为自己掌握了较好专业技能的这三种选择总共占到90.8%。这说明高职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高职毕业生掌握了较好的专业技能。
(3)高职毕业生不盲目迷信高学历。关于“你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更容易?”的回答中,选择“不一定”的占55.7%,选择“否”的占10.3%。这说明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都不盲目迷信高学历。
综合上述调查分析的结论,我们可以发现,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心态都较为理智和成熟,但仍然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对就业程序了解不够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就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2]。为贯彻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终于探索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高职教育这种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大量的高职毕业生都掌握了较好的专业技能,并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充满信心。因此,高职院校应继续发扬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本研究发现,尚有71.7%的被调查对象对基本就业程序不很了解,这说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亟待加强。为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就业程序,形成就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创业观念,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全程就业指导理念。从新生入学一开始,就要有意识、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就业法规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的现状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应是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的首要任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时,除通过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外,还应当尽可能地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如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个别咨询等,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从目前高职毕业生将“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的招聘信息排在获取招聘信息渠道的第三位来看,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尽可能多地掌握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高职院校应当定期派人员走访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及时掌握各地的人才需求状况、有关就业政策、以及相关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还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对学校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认真调研,通过走访各企事业单位及人才市场掌握相关的招聘信息,并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为帮助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遇,学校除及时大量地给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外,还应根据所掌握的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有选择地向招聘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组织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同时还可主动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联系,邀请来学校举办人才招聘会等形式以进一步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十五”重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课题组.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结题[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
[2] 贾玉慧.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D].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