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歌,曹军,梁洪霞(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边133000)
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社会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杨春歌,曹军,梁洪霞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吉林延边133000)
以社会调查为基础,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新形势下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社会体育的开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寻找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社会体育发展的最佳途径,力求为制定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社会体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社会体育;现状;对策研究
1.1 研究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先后建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在其他地区还有11个朝鲜族乡(镇)和同满族共建的民族乡.为了城乡统筹兼顾,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定在吉林省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外,以散杂居在通化市、吉林市和长春市部分城市朝鲜族人口,以及分布在这三个地区内的6个朝鲜族乡镇和5个同满族共建的民族乡的部分朝鲜族人口.本文调查总人数1301人,其中男性居民674人,占51.8%,女性居民627人,占48.2%;城镇户口人数631人,占48.5%,农村户口人数670人,占51.5%.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阅读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及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为本论文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和理论依据.
访谈调查法: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笔者访问了延边大学体育学院的专家、教授.针对一些在问卷中很难通过量化来分析的问题,对吉林省散杂居朝鲜族地区主管文体的部分领导进行访谈,从而获得散杂居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最直接信息,弥补问卷中未能反映的问题,对问卷的统计结果做出补充,从而证实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需要,参考专家的意见,设计了2套调查问卷,其中一份是针对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的问卷,另一份是针对地方政府文体主管领导的问卷,以了解目前吉林省散杂居朝鲜族体育发展现状特征,为论文的分析提供实证材料和数据.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432份,回收率89.5%,有效问卷1301份,有效率90.9%,问卷的回收率和发放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
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6.0、Microsoft excel等软件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所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常规的统计处理.主要运算指标包括各项数据汇总、百分比、相关分析.
2.1 散杂居区朝鲜族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体育锻炼的态度是个人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判断,是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体育锻炼态度一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1301人中,在过去的一年里参加过有目的、有意识体育锻炼的有424人,占32.6%,从未参加过体育锻炼的有877人,占67.4%,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是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两倍多.在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877人中,笔者设问“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时间、场地设施等)”是否会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反馈,有57.2%的人表示会参与体育锻炼,其中男性占33.7%,女性占23.5%,而有30.5%的人对参与体育锻炼持犹豫态度,男性占12.8%,女性占17.7%,还有12.3%的人表示不会去参与体育锻炼,男性4.7%,女性7.6%.这说明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多数人还是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向,还有部分居民对参与体育锻炼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开展体育活动态度冷漠,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还存在着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的态度.
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对体育还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认识,他们认为体育活动无非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对体育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清,这也是造成部分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对体育锻炼持犹豫态度、少数居民即使有条件也不会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原因.
2.2 散杂居区朝鲜族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
(1)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朝鲜族人民历来能歌善舞,喜爱体育运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如摔跤、秋千、跳板、拔河、射箭、顶水缸走、棋类等传统项目.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分布比较广泛且分散,长期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与融合的过程中,除了本民族的传统社会体育活动外,能够接受一些周边其他民族的社会体育活动乃至新兴的体育活动,例如大秧歌、羽毛球、健美操、台球、武术等.
调查结果表明,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体育活动所选项目无论男女均把走和跑作为首选,选择娱乐消遣项目的频数接近走、跑居第2位,足球在朝鲜族男性中仍有一定的地位,排在第3位.朝鲜族传统体育在散杂居区群众体育锻炼中比重较小,只有少数人对本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高的热情.
(2)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场地设施是健身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保障.在调查问卷中针对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体育活动的地点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对象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中有28.7%选择在自家庭院,30.7%的选择在公路街道旁,18.4%的选择在住宅旁空地进行体育锻炼,在附近学校体育场进行体育锻炼的仅占34.3%,选择收费的体育场馆的占3.4%.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散杂居区朝鲜族选择体育锻炼的场所城乡差别较大,城镇居民可供选择的健身场所相对丰富,居住的小区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完善.而杂居的朝鲜族大多集中在偏远的山区、农耕区,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极为不平衡,体育活动场馆少,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少地区既缺乏体育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体育器材,又缺少组织引导.
(3)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从健身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上看,吉林省散杂居朝鲜族居民体育活动方式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化.多数人选择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比率分别为58.9%和61.6%,说明散杂居朝鲜族健身群体的业缘交往要多于亲缘交往.此外,个人锻炼以其自由、方便的优点被大多数健身群体所接受.由于中国是一个以家庭本位、重亲情的传统社会,有15%的居民选择了与家人一起锻炼,因此,家庭体育应成为朝鲜族散杂居区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领域.而参加社区活动、单位锻炼、辅导站俱乐部锻炼的居民则较少,且选中比率依次递减,说明散杂居朝鲜族居民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群众性的体育俱乐部、辅导站还没有形成规模,反映了吉林省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的薄弱.从年龄上分析,青年人喜欢集体性的活动方式,而中年和老年人较喜欢个人锻炼或与家人一起参加锻炼.显然,这种差异与不同年龄人群的生理、心理差异、社会角色差异密不可分.
2.3 影响散杂居区朝鲜族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1)影响散杂居区朝鲜族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通过对吉林省散杂居区朝鲜族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态度研究,可以解答制约居民进行锻炼的消极原因,总结出制约开展群众体育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
表1 散杂居朝鲜族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一览表
如表1所示,笔者设置了8个影响因素,其中没有兴趣(30.6%)、身体好不用锻炼(17.0%)、疲劳没精力参加(13.5%)分别排在前三位,三者总和达到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61.1%.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表现,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没有兴趣是散杂居区朝鲜族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障碍,占30.6%,这种“没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一些居民对体育锻炼的了解甚少.散杂居朝鲜族居民的体育意识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较低,积极性不高,这些个人因素使得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积极性等均有所下降,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也相应受到影响.
(2)影响散杂居区朝鲜族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也是影响散杂居朝鲜族参与健身锻炼的一个重要方面,客观因素影响健身参与者的主观态度,通过对散杂居区朝鲜族参与健身锻炼客观因素的制约方面和促进方面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制约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表2显示,散杂居区朝鲜族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中最大障碍是“工作生活负担重”,占23.4%,其次是“锻炼场地、设施不健全”(18.7%),“无人组织”(16.2%),“缺乏锻炼知识或指导”(14.4%)等问题,在对吉林省朝鲜族散居区居民的走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有部分群众虽然都表示出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要求,但因工作生活负担重、缺乏相应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缺少体育组织管理等因素而无从顾及.最主要的是缺少正确、科学的引导,致使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未能在吉林省朝鲜族散杂居区广大居民中得以广泛开展.
表2 影响散杂居朝鲜族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一览表
3.1 结论
(1)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参与体育意识差,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2.6%,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
(2)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依次为:学校体育场、公路街道旁、自家庭院、住宅旁空地、收费体育场馆.
(3)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主要参与的体育项目有慢跑与散步、娱乐性消遣项目、足球等,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面临“边缘化”的窘境.
(4)散杂居区朝鲜族居民社会体育组织形式以自发形式为主,存在着基层行政单位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组织不健全,居民体育意识差等问题.
(5)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是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认为身体好不需要活动和怕人讥笑;客观因素排在首位的是工作生活负担重,其次是锻炼场地、设施不健全.
3.2 对策
(1)提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优势及其导向作用,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休闲娱乐观.
(2)加强对社会体育工作的计划和管理,加大体育观念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大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协会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促进散杂居区朝鲜族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
(3)应尽可能改造及新建城市社区及乡镇体育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及单位体育设施的资源,让散杂居朝鲜族居民可以就近参与体育活动,公共体育场馆及单位体育设施应树立“以体为本,服务社会”的经营管理观念,以广大群众能够承受的收费标准提供有偿服务.
(4)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大力发展人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培养和强化不同人群的体育情感意识.
(5)城乡统筹兼顾,注重体育行为与意识的培养,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人们形成共同的体育价值观.
[1]马小荣.西北回族聚居区农村乡镇体育开展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杨领.重庆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王丽霞.山东省部分城乡健身群体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4]姜允哲.中国朝鲜族体育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王前)
G812.4
A
1008-7974(2011)04-0067-03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吉教科文[2009-189].
2011-02-10
杨春歌(1984-),女,吉林省松原市人,延边大学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