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巨大机遇与严重挑战的时代,面对这一新时代,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与职业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多样的变化。国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地位,加强了教育、培训、社会、就业四大领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理念,对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制度完善不无裨益。
美国职业教育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高职教育理念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995年,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CRVE)为联邦政府提出了“关于生计的教育与培训的立法建议”,提出高职教育新的教学理念,包括:职业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旨在使今日的学生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而要关注到行业的或职业的各个方面,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或职业范围;教育的目标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准备,同时又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应排除只学习某种岗位技能的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基于保证学生能向更高层次教育继续学习;要加强应用物理、应用数学、应用交际等课程,并且课程要超越职业具体领域,应包括“敬业”等职业所需素质的所有方面;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它不是指实习、参观等形式,而是指一种更为深入、广泛、内容全面的教学规划,并且与学校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拥有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岗位,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生产性实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接触的是企业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作的方式进行的,从而减少了学校高昂的教学设备投入。从职业岗位要求来安排教学任务,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校企合作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一般大型企业的员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会由企业统筹在本企业设立的培训部接受岗前培训。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则可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大多数是通过职业学校,把企业岗位与所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据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基础课程安排在学校建立的虚拟工作场进行,教学实践课程安排在企业生产性工场进行。
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德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进入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
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某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理念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VET)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以“需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
“需求导向型”职业教育理念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经过国际比较研究,认为加强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ANTA制定《2004—2010年VET国家策略》)号召全民以“塑造我们的未来”为命题,宣称“如果不提高国民技能,就不能在未来世界竞争中取胜,以职业教育为更多的人开辟成功的通道”“职业教育——通向未来的桥梁”等。维多利亚州教育厅介绍,州政府工作宗旨之一是“为大众提供平等的终身教育,让他们获得职业——这些职业都是受到尊重的”。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确立能力本位的培训体系,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1990年,有关国家培训体系的文件将能力本位培训(CBT)定义为“作为一种培训方式,它突出地强调培训的结果,即学员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职业能力标准”。ANTA的《塑造我们的未来》将VET的目标确定为:“提供工作技能和知识,增强就业能力,帮助终身学习。”把培训证书与职业岗位资格接轨,实行学历资格框架与职业岗位体系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政策,有效地拉近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
“NYP”的教育理念新加坡职业教育“NYP”的教育使命充分体现了教学导向的超前性和市场性:职业教育必须服务服从国家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必须服务服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NYP”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适应未来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具有挑战性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把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设置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上,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双轨系统”教学模式“双轨系统”教学,是对教学过程实施分级模式的教学组织,对每一个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身订制”,真正实现分层次的教学。在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实行完全学分制。由于分组、分模块教学的实现,学生在第一学期没达标的课程可以随第二学期补考,不必等第二学年再补,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的学习周期,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全年不间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4月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大会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因此,大会在改革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强调以下理念:一是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能力的教学,以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能性。大会工作文件强调培养“接受再培训的能力”。二是加强非技能性能力的教育 (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三是培养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未来非工资就业将大量增加,自立就业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加强社会文化学习和外语学习。
以上介绍了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我国高职学校而言,在借鉴别国经验时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软硬件设置及外部发展环境,结合国外优秀教育理念的启示,真正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实践性、生产性、职业性,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