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权力话语下的反抗叙事者

2011-09-22 03:46钟茜妮
群文天地 2011年16期
关键词:王二王小波理性

钟茜妮

历来的研究者从自由和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王小波的思想,本文以《黄金时代》为例,分析王小波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权力话语的反抗,并探讨了这种反抗的意义。

许多作家的价值往往在死后才被发现,王小波即为如此。虽然他在生前已初露峥嵘,但远不及所应得的高度。97年,王晓波猝死家中,才有了铺天盖地的评论文章、追忆散文,这颇似《未来世界》中“我舅舅”的遭遇。评论界对王小波的评价无非是“自由”和“理性”。这当然正确,但作品最怕被概括,人也一样;提出结构忽略肌质,作品就空洞寡淡了,单凭“自由”和“理性”就覆盖王小波的所有思想,并将其置于亟需现代思想启蒙的中国社会,“王小波神话”就被有意建构起来,而在他作品中零星闪现的某些思想某些观点就被忽视。恰恰是这些,才构成一个真实复杂的王小波。试以《黄金时代》为例。

王小波曾说,知识分子最怕生在一个不理智的时代,但绝对的理智是没有的,即使在高度文明的时代,所谓“理智”也不过是掌权者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归根结底,知识分子面临的是一个权力语境,沉默或者呐喊都是在此语境下做出的选择。王小波就擅长去探索在一个权力高度集中四处渗透的世界,人——尤其是有知识爱思考的人——作为“存在“的可能性。《黄金时代》中,作者设置在文革时期,主人公王二、陈清扬都处于二十出头的黄金时代,正是“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的年龄。他们作为支援边疆建设的知青被“发配”到云南。作者数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那片神秘原始的亚热带高原,然而他们处于黄金时代却不得不放牛喂猪以及证明自己不是破鞋。环境和人物心理形成强烈冲击,时间和空间呈现胶着状态。时间被无限拉长,空间静止,人物则是躁动地悲凉。此时,他们该如何探寻自己的“存在”?该如何思考感受“存在”?直到王二和陈清扬相遇,他们开始放弃希望,用一种“堕落”来反抗。在卡夫卡那里,逻辑是反过来的,有惩罚就有过错;在陈清扬那里,当她穿过中午的热风,来到王二的草房子前,看到他坚挺的小和尚,她就决定放弃奢望,由一个“破鞋”的名号真正进入“破鞋”的生活。王小波在此提出了问题:在一个外在决定性具有如此摧毁性力量,以至于人的内在动机已经完全无足轻重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性还能是什么?王二和陈清扬的选择是背叛所有,选择无知,在彼此的身体中找寻自己的存在。其他人则是浑浑噩噩,继续对所谓的“理想”和“崇高”盲目追求,在这个无智无趣的社会里,防范欲望,畸形发展,形成病态的好奇心。王二和陈清扬先疏离,再寻找,最后幻灭。在逃往山间后,他们又回归集体,接受检查和思想斗争。小说结尾,陈清扬以大胆承认爱情而给了人保组一记耳光,得以放出,看似光明的结尾实则暗含了最大的绝望。就像《倾城之恋》中,只有用一座城池的覆灭,到地老天荒世界末日时,人类才会复活天性中的真诚。只有将最神圣无可禁忌的爱情侮辱作践到难堪的地步,才能击溃这荒谬的世界。然而他们还是输了,二十年后相见,发现彼此仍生活在无形的社会规范之中,自己正一天天老去,受锤,然后绝望。

王小波认为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有趣,因此在他的小说中,语言是他玩弄的技巧。他用语言构建一个荒诞的世界,语言和语言之间碰撞冲击,意象交叉,呈现出诡谲奇异的状态。但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的作者身份几乎是零度介入的,他很少用怪异的词汇碰撞出新奇的感受,时时刻刻提醒你在读一篇充斥技巧的小说。相反,他只是用尤为清淡的语言渲染出一幅画,读来又似一首小诗。他把技巧化于无形,藏于其中。

《黄金时代》写于八十年代,当时的文坛不是一本正经地在“寻根”就是标榜“先锋”地卖弄技巧。王小波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又一次地站在文坛权力话语下默默反抗。他在技巧的讲述下表达现代的理念,追寻人的价值。说到底,他是在“讲”故事。《黄金时代》中,作者不断运用并行叙事的方法,叙述的声音保持不变,叙事的焦点却在王二和陈清扬之间游离。作者往往用“……这件事还可以表达如下”等句式,不经意间就切换了角度,从而以第一人称的叙事交代呢保证了全知的视角。作者还有意识地运用重复叙事,如在第十章里,每段的开头都是“陈清扬说……”后面的内容则是逆时序的,这样写不仅简化了叙事,还强化了节奏感,使得此章有复沓回旋之美。同时整篇小说的时间顺序是打破的。知青时期和中年时期交叉进行,一详一略,错落有致。在前者的内部还常常通过“后来的交代材料里写道……”等句式补叙。现在此前大略描绘事件再补上细节点滴,充分照顾到了读者的阅读感受,整个故事就是在文本、作者、读者三方对话中逐渐凸显,还有意降低了故事的真实感,更具荒诞意味。小说就是这样在虚构和真实间游走。

王小波“自由”和“理性”的意识最为人推崇,然而西方在二战结束后就已对他们产生的这套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在后结构主义理論中,并没有一个超越的“能指”凌驾于语言和意识之中,那么自由和理性本身是否可以站得住脚呢?我不能侈谈哪种理论更为正确,只是以《黄金时代》为例从反抗者的角度提出另一种理解王小波的方式,追问他的某一思想片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王二王小波理性
起床有妙法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众声喧嚣,再读一读王小波
欲望膨胀
似水流年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王二卖瓜
活该
王二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