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英 邱艺
近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企业不重视研发工作,严重污染环境,偷税漏税等,这样做可能会获得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被社会所淘汰。毋庸置疑,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但只注重利润是行不通的。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偏重于企业的财务利益,没有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强调不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之能够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做出一个更准确的评价,引导企业为实现科学发展观而努力奋斗。
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反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由于体制原因,企业成本基本不包含环保成本、资源补偿成本等社会成本,评价指标体系无法直接或间接反映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情况。资源、环保指标缺失,不利于政府和社会监督、约束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方式。
二、对企业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反映不足。评价指标体系中只有技术投入比率和发展创新能力两个指标反映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而没有设置反映研发人员、知识资本等情况的指标,不利于全面评价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只注重从投资者、经营者的角度评价绩效。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不仅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还包括政府部门、员工、消费者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反映他们对利益分享的情况和满意度,不利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构建和谐社会,也不利于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信息需求。
四、过分重视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虽然近年来设置了非财务指标,但占的比重较小,并且是定性指标,不够具体,客观性较差。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鉴于现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我们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财务业绩、内部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设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财务业绩的评价。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和优势财务资源的积累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业绩是第一位的,业绩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财务目标,企业所有的改善都应通向财务目标。优质的财务资源既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具有竞争优势的表现,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尽管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要求,但财务业绩是企业经营情况的综合表现,应完善财务业绩评价。财务业绩可表现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导向的业绩评价应对这些方面设计评价指标。
二、内部业务流程的评价。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对企业来说,内部业务流程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有力的驱动因素。战略通过业务流程得到实施,客户需求通过业务流程得到满足。业务流程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周期和成本。现代组织由于其复杂的组织结构、规模和空间距离增大,一方面企业运作的方式仍采用命令与控制式管理,所有事情都是纵向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逐级反馈,从而在组织中形成组织壁垒,另一方面使部门间的横向整合非常困难。在当今竞争环境下,组织的敏锐性及随时对变化的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混乱并缺乏协调的流程是导致组织实施战略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三、人力资源评价。人是核心竞争力培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是一切资源要素中最主动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创新的主体、源泉,企业员工学习知识的能力、技能、经验、完成任务的能力、价值观都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素。企业文化、创新等是影响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对所有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都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没有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并为企业奉献的员工,企业优质的资源和突出的能力就难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拥有核心竞争力也难以长久保持并体现为优异的市场表现。
四、社会责任的评价。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但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产品,社会才会对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務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注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企业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对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商品与服务的社会责任,对股东、供应商、社区、政府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企业文化等都将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良好评价,从而提高品牌声誉,并赢得众多的顾客,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一作者单位:山东省嘉祥县计量检定测试所;第二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