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下的银行转型

2011-09-18 01:20庞生才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11期
关键词:信贷转型银行

■庞生才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包括产业结构 (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 (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等。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着力在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及要素投入结构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国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银行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而2011年对银行来说又是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多重 “利空”在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头上悬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信贷增速势必下降;监管不断加强,资本约束将进一步提高直接限制了中小银行资本扩张;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利差保护渐行渐远;融资平台风险隐患未除,房地产调控形势复杂,风险管理任务艰巨。可以说,宏观形势的每一次变化都是银行经营道路上的一道难关。

而对于银行来说,最关键的当属加快转型。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银行业应大力推动自身改革,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与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给银行转型带来了机遇

那么,经济结构转型给银行的转型创造了什么条件和机遇呢?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存在压力的同时也存在动力,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增加为未来零售业务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信用卡、消费金融业务迅速开展。而消费信贷业务的扩张,不仅支持了居民消费稳步增长,也为银行业拓展了多元化赢利渠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要实现居民消费率上升,就应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会相应地带来银行信贷投向和结构的调整。

信贷资金流向与经济结构调整密切联系互动,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和契合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在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给银行转型带来了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对银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产生了很大需求。

依据 “十二五”规划精神,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并与业务领域的具体目标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研判能力,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和趋势,力争实现银行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赢。银行需要在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上大力进行拓展,未来银行业赢利模式应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经营转型,形成齐全的金融服务功能。由于商业银行以前不太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不太重视消费金融,导致最近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出现,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抢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转型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零售业务。这对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管理以及银行业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结构调整下的银行转型方向

契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自身转型已是各家银行的共识。据了解,目前不少银行正在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制定具体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将转型理念和手段逐渐融入目前的经营中。银行发展模式应立足于深化结构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从资本高消耗转变为资本低消耗高产出,从高碳金融发展转变为低碳金融发展模式,从依靠信贷投放着力支持项目扩张尤其是房地产信贷项目扩张的投资金融转变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

银行业战略转型就是改变以前的传统的依靠存贷利息收入的赢利模式,从传统的公司业务为主转向以零售业务为主,从以前的存贷业务为主转向以终端业务为主。同时减少业务发展对资本的占用,从对资本的高消耗转变为对资本的合理使用。而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在根本上离不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和调整,随着宏观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和利差空间的缩小,原有的业务和赢利结构都必须要调整。不但要从个别业务市场领先转变为核心业务市场主导;还要在客户结构方面,应逐步从目前集中于大企业客户,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经济结构下的银行转型应该注意的问题

1.信贷工作不能丢

随着货币政策走向稳健、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监管不断加强、风险不断加大,不少银行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萌生出一种 “怕贷”或 “惜贷”的思想。这种倾向不利于促进辖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信贷是银行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做贡献,首先就要把信贷的工作搞好。一方面要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妥善地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抓结构优化,拓金融创新,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对经济转型发展的信贷支持。

首先是要加强窗口指导,督促有关部门适度控制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其次要继续保持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贷款增速不形成大幅跌落,使信贷增量始终保持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为当地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资金环境。再次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认真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引导相关部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专、精、优、特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限制向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保障在建、续建重点项目贷款需求,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 “三农”和中小企业。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有效支持和引导辖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2.加快转型的步伐,寻找新的思路

旧的模式不可持续,新的模式呼之欲出。在这场业已开始的银行业的革命性转型中,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在未来胜出。转型意味着过去那一套陈旧的经营模式要革除,新的道路待开拓。过去在传统经营模式下,银行注重的只是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加,而看不到效益的提高。如今,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日趋严峻的融资环境和日趋临近的全面利率市场化,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势在必行。

不少银行认识可能不尽一致。即使前期实施转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银行,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也不能不重新思考和掂量如何深化转型。我国银行业转型的第一步就是一些股份制银行提出并选择以零售业务为突破口,义无反顾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经过几年的推进,中小银行的零售转型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除此以外,华夏、民生等银行通过重点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也实现了差异化的转型成果。如今,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日趋严峻的融资环境和日趋临近的全面利率市场化,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加快转型步伐势在必行。

差异化的转型之路只是银行转型迈出的第一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随着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银行转型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不少银行已从实践中找到了深化转型答案,那就是实施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尽可能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促进资本节约型经营模式的形成,实现资本回报的最大化。

对于零售业务结构的调整已经是许多银行都在进行的转型重点之一,而提升零售业务贡献度的核心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投行、贸易融资、私人银行、托管等新兴业务上竞争激烈,也说明银行普遍认识到了发展中间业务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怎样巩固和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银行转型的效果和成败。而利率市场化之后,不言而喻的赢利重点也将是中间业务。

3.面对风险,做好防范

在央行收缩银行流动性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之下,一系列收紧措施有可能会加速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中小商业银行面对资产质量风险加大的压力,更应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防范的各项工作。当前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业和产能过剩的重点热点行业的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把 “双刃剑”,既可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可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沉重债务负担,存在巨大风险。目前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政府融资机构,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县 (市),潜伏的巨大风险都与银行有直接关系。

房地产业也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巨大风险。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自2009年6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显著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这种增速会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投机需求得到抑制,其贷款风险会更加明显。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不良贷款额的集中上升将出现在未来三五年,银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及相关贷款风险。

银行要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国民经济实现良性互动,首先就是要强化风险防范。银行一方面要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继续执行 “有扶有控”的区别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密切跟踪国家经济金融形势、政策调控变化情况,继续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的重点热点行业的风险监测和管理,主动调整客户、行业和产品结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且经营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客户。对于一些跨行业盲目扩张、资本运作频繁、无核心竞争力的高风险企业,则主动压缩、退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继续强化风险管理,加强贷款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持续开展风险排查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企业贷款用途及资金流、物流等生产经营和财务的动态情况,防止企业用流动资金贷款方式融资后,转作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扩张其他经营项目。银行可适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稳定。

参考资料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郝渊晓.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孟钊兰.中央银行学 [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信贷转型银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转型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沣芝转型记
银行激进求变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