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问题根源 谨防信任危机

2011-09-18 06:10杨炳华
中国石化 2011年8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信誉市场经济

□ 杨炳华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时常能听到这样的新闻:有毒大米、假酒害人,假药毙命,某上市公司业绩报告造假,食品添加剂被滥用……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严重泛滥的信任危机,不仅使企业倒闭、行业萧条,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信任危机对经济和企业危害极大

消费需求缩减,影响经济增长。信任危机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对不太了解的食品能不吃就不吃,对不太熟悉的商品能不买则不买。信任危机不仅使已有商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而且为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开拓潜在市场带来重重困难。消费市场的急剧缩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甚至会使经济出现倒退。

筹资成本加大,减缓经济增幅。信任危机使银行对还款能力没有保证的客户不敢贷款。股票市场投资性差,投机性强,企业上市筹资困难。外商对投资回报预测悲观,对国内的直接投资下降。因此,信任危机使企业筹资难度加大、成本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幅度减小。

企业信誉形象受损,增加维护成本。信任危机使那些讲质量、重信誉的企业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并保持良好可信的形象。产品市场信誉好了,就会出现假冒产品,企业不得不频繁更新包装,采取防伪手段。有关部门打假不力,企业不得不出资联合打假。为了让消费者了解企业,鉴别产品,企业不得不加大广告宣传费用。信任危机大大增加了合法经营企业维护信誉的成本。

信任危机的成因

缺乏以诚信为基础的经济规则。中国商品经济处于尚不发达、尚未完善的阶段,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信为基础的经济规则。人们从“商场如战场”的角度去认识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把《孙子兵法》里“兵不厌诈”、“遇事用计”的策略用在商战中,扭曲了商业环境。

获取不当高额利益是背信行为的根源。信任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大量背信行为的存在,而背信行为的产生又是以获取高额、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的。在利益的驱逐下,人们不惜铤而走险,“弃德而换之”。

违法行为成本太低。从经济学角度说,当成本大于所获利益时,获利行为就会自觉停止。背信违法行为之所以泛滥,就是因其付出的成本太低,只是“良心的谴责”,即使“东窗事发”,在地方保护主义和腐败庇护下,往往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风险成本很小。由此,当背信违法行为随处可见,善良的人们不得不睁开警惕的双眼,怀疑身边的一切,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就此形成。

防范信任危机的对策

完善监督,建立“信誉档案”。建立一套可供查询的信誉档案系统,使同一种背信行为被公开而受到监督,这是根治背信行为、消除信任危机的基础。信誉档案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由银行、技术监督、工商、法院、证监会、审计、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在网上发布企业、经营单位及个人的信誉记录。有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根据信誉记录查询情况,制定对相关企业、经营单位、个人或商品的对策,让信誉记录不好的单位或个人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形成一个全社会的信誉监督机制。

完善法治,建立惩处机制。制定实施对背信行为进行严厉制裁的法律,改变现行的“结果法”,制定相应的“行为法”。超出法律管辖范围的,要制定相应的政府条例或规定,提高背信行为的成本,减少并杜绝背信行为的发生。如在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中加入有损健康的添加剂等造假行为的,都应受到严重惩处。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目前在我国,不仅背信者没有受到有效制裁,诚信者也得不到任何奖励。例如,在中央银行统一的利率限制下,各商业银行不能根据贷款客户的信誉记录给予利率上的调整。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银行会根据贷款客户的信誉记录情况给予不同的利率政策,保险公司也会根据客户出险记录给予不同的保费费率政策等,鼓励人们在经济交往中信守诚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相关政策需要调整,应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倡导践行诚信的激励机制。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信誉市场经济
以质量求发展 以信誉赢市场
基于单片机MCU的IPMI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信誉如“金”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汽车售后市场怎样才能摆脱“信任危机”
江苏德盛德旺食品:信誉为翅飞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