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2011-09-14 10:06张瑜
教育艺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春雨课文语言

张瑜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中互动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学生资源的激发者,而且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我们教师应及时发现、捕捉来自学生的有研究价值的信息,机智地激活、运用这些课堂生成中的动态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让课堂的精彩不断呈现,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一、重视对比、拨动孩子的情弦

为了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在反复吟诵对比中拨动孩子的情弦。

记得一天早晨,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清清凉凉的,感觉特别舒服。虽然是在早春,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寒意。想起我们今天的第一节课就要上《古诗两首》——《春雨》和《春晓》。刚好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春雨的细和轻、静和润。于是,早晨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到教室门口的彩砖地仰望天空,用手去抚摸,用心去体会这春天的雨。感受过了再来学《春雨》和《春晓》这首古诗,真的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教完这两首诗后,我让学生把《古诗两首》再好好连起来读一读,仔细发现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细心的同学很快发现:《春雨》是写的是晚上,《春晓》描述的是白天。描写的虽然都是春天的雨,但节气不同,春雨下的气势也不同。如果不是很细心的孩子根本发现不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在课文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去发现问题,再积极思考,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读书为本。但是我想,我们不能为了朗读而朗读,进行漫无目的的朗读,而应该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应尽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感悟诗人表露的情感。《春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诗句,教学时,先让学生联系早晨在雨中的感受,说说春雨滴落到身上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说说在春雨滋润下的花草的长势如何。这样,学生对诗句就有了较为深切的感受。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样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春天早晨一觉醒来时的所见、所闻。在这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后两句诗的学习,接着即可让学生再来谈谈自己的所想。

最后,我用欣喜的语气来示范朗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遗憾的语气来示范朗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对比一读,孩子们若有所悟,就能感觉出写这两首诗的作者心情是不同的。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提醒他们注意全诗的停顿和节奏,再一次开展诵读训练,指导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感悟诗句所蕴涵的情感。我想,课堂上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才能拨动孩子心中的那根“情弦”,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人之处。

二、启发读中感知使学生情感升华

由于儿童语言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朗读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同时调动眼、口、耳的各感觉器官参与,使无声的书面语变成有声的口头语,并促使大脑也参与思维,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特别是现代白话文著作,入选教材的都比较浅显易懂,多读对文章的理解有帮助,效果也更加明显。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过的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没有一定数量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多读则能使学生把书本上的语言储存到大脑中去,变成自己的语言。如《快乐的节日》主要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欢快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适合朗读。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珍视今天,热爱生活。

教学时我先从网上下载歌曲《快乐的节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营造并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连放三遍,第一遍听后要求学生跟唱(虽然歌词和课文有出入,但学生会跟着节奏把文中的词语代进去),学生在听与跟唱的过程中感知了内容,为学习课文做好了准备。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摒弃烦琐的讲解,坚持以阅读、感受、学习、体验的活动设计,把握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三、找到兴奋点,让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生爱玩,爱唱,爱跳,所以在玩玩乐乐中学习语文一定是他们乐于接受并且喜爱的。所以我千方百计设计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使精彩不断呈现,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浓,从而乐于学习。比如,《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孩童戏水的情景,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趣。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文章是如何表现孩子们雨后玩水、乐在其中的呢?突出小哥哥踩水摔跤,传达懊恼情绪。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使劲”二字可谓点睛之笔,将小哥哥的情态、兴致摹状得唯妙唯肖。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看来,小哥哥对于滑了一跤很高兴,你看,尽管把泥裤子弄得水淋淋的,嘴里也连说“糟糕——糟糕!”,可他心里却很惬意,不是吗?“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把一个男孩子淘气、勇敢、快乐的神态活现出来了。描写小妹情态,暗示渴求一乐。文章写小妹妹紧跟在小哥哥后边,尽管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然而,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几行诗,生动、精巧,小妹妹举止、心态的反差写得那么真实,不禁使人发出会心的一笑。

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一般都喜欢在雨后玩水,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进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找到了兴奋点,一下子激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我还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问:除了这兄妹俩,还有其他孩子会怎样玩?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兴致勃勃地描述自己曾经体验或想象过的情景。

四、给学生的发展留下空间

儿童的和谐发展需要广阔的活动空间作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从儿童的个性发展出发,开放活动空间,优化活动环境,营造适合儿童自主活动的“信息场”、“思维场”和“心理场”,使儿童的课堂游戏活动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实现儿童“自由自觉”的社会化发展,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如《月亮湾》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乡村一派生机的动人景象。

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重点词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进而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学时叙述的顺序要引导学生理一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渗透联系,从整体上对课文品味感悟;二是为背诵奠定基础。因此,我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第二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以“导游证”为话题,创设了跟随“导游小姐”去旅游的情境,凭借插图再现情境,配上舒缓的轻音乐,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跟村子打招呼,去月亮湾旅游拍照……最后师生评议,合格的发给“导游证”。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应聘小导游”这种形式,意在让学生背诵课文,也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介绍,给学生语言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在学生介绍完后,我就以“记者”的身份即时采访“小导游”,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又构建了师生对话的教学平台,“导游证”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进入了课文。低年级的孩子就是要多“吸收”,何况是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的。最后,可以考虑让学生学后画一画,但是,让学生画,不是让学生对课文插图的临摹,而是考察他们对文字的理解程度。

总之,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能做到以人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快乐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间,享受来自老师的赏识的目光,享受个性的飞扬,享受情感的熏陶,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享受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石红英)

猜你喜欢
春雨课文语言
春雨
春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