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辽宁 葫芦岛 125105)
建立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它能够有效地为大学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等提供资源服务和传播信息,故此如何能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分配图书馆信息资源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比如说一本书被多个读者分享比每个读者拥有这本书更加有效。为了使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和使用上更加有效率,充分且有效的财务资源分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由于近些年来图书资料的成本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使图书馆经营服务和书籍的更换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这样说,世界上的许多大学图书馆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和最合理的位置,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有限资源的有效分配对于各类图书馆服务都是重要的,一般高校的图书馆财务资源都是按学院、部门、科室等进行分配,每个学院依据它们的分配来决定订购什么和取消什么。图书馆也会根据各学院的需求而尽可能地来满足,但是信息和书籍资源发展得太快,而财务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计算每个学院的需求是一项大任务。所以笔者通过应用一个模型来帮助分配大学图书馆财务资源,这有利于缓解目前图书馆面临的紧迫局面,同时也为图书馆和学校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问题思路[1]。
预算仅仅是学校领导用来保证图书馆财政平稳的几种工具中的一种,但是它却是一种有力的和广泛联系的工具,它也是编制所有账户报表和对所有可用财务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
多数大学图书馆一般都依据历史的花费方式对于各个学术部门进行预算分配,也就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经过略微的调整即可得出新一年的图书馆财务预算,即增量预算,以公式来表示即为:
新的预算指标值=历史指标值×(1±增长或降低比率)①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领导不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更多资源分配到一个学院的学科,而更少资源却分配给了另一个学院的学科。这种预算与分配方式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为使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笔者尝试引入一个以业绩为基础的财务资源分配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它将能帮助图书馆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把资金分配到大学的不同部门,由于许多部门经常意识到在分配方式上将有一些资金需要说明,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任何分配机制后的隐藏原因和内部操控,也能够在其应用上提供弹性。
该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决策者通过变量来分类和实施客观逻辑与更多主观判断相结合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有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和增加部分。
2.2.1 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BA)金额是每个学院或部门将被分配的最小金额。额外的资金需求依据需求说明来分配,基础金额是确保持续性的一些金额,是目前常用的分配方法,即增量预算,它能确保分配给每个学院的最小金额[2]。当执行新模型的时候,来确保每个学院的主要损益,基础金额代表分配过程中确认的权益金额和实力较弱学院的补助金,基础金额可能以目前每个学院预算分配的某一百分比来设定。范围从10%到40%变动,在初期为了不影响实力较弱学院的基础金额将提供一个较高水平来权衡。例如:某大学每个学院被分配的最小基础金额为300000元,当发现所有学院处于相等的竞争地位时,那么这个基础金额将从模型中整个移除。
2.2.2 增加部分
增加部分(CA)是在基础金额以上的额外分配金额,它由能使用额外资金分配的所有项目组成,例如学生数量、研究学者数量、项目助理、学院支出等等,学院资源分配的设计像其他计划模型一样,包含需要平衡的许多组成因素,这些组成因素对学院业绩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分配给每个学院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于各个学院的业绩。这些组成因素可以被看作是拉动因素,它们能拉动各个学院的分配,还有一些推动因素,比如杂志和书的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把这些因素引入该模型中去。
模型是由一套组成因素变量构成的,模型中的变量可以分成两类:大学学生总数(SQ),大学(各个学院)学生约当量总数(SQE),除了学生之外其他的因素变量约当权数如表1所示。
表1 其他因素的学生约当权数
表1中因素变量在转换为约当因素数量的过程中,每一个变量的权重需要依据大学图书馆委员会决定的重要性来设定。例如:一个研究员被认为等于4个学生,那么一个研究员就等于4个约当因数数量。如果大学给予研究项目更大的重要性,那么其权重就应该更大。杂志的平均价格在模型中作为一个推动因素,平均价格分4个层次,如表1所示。
2.2.3 模型的公式
(1)包含基础部分金额的资源分配公式其中,BAi为第i个学院给定的基础部分金额。
SQi为第i个学院的学生总数
SEQi为第i个学院学生约当量总数
(2)剔除基础部分金额的资源分配公式
笔者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背景,来应用此分配模型。模型的运作通过使用一些假设数据来举例说明,如表2所示。表2所示的是模型中各学院的输入数据(组成因素)。9个组成因素包括在模型中,总共对大学中主要的15个学院来进行资源分配。
表2 各学院的模型数据 单位:百个
利用表1的权数和表2的假设数据,可以进一步算出除学生之外的其他各个因素变量的约当数量,如思想政治理论考研部老师的约当数量为6乘以5得到30,以此类推。如表3所示。
表3 各学院的其他变量的约当数 单位:百个
由于杂志平均价格分成4类,权重分别为5、15、25、35,所以根据情况,赋予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研究生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的权重为5,思想政治理论考研部、基础教学部、外语系、土木与交通学院和力学与工程学院的权重为15,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赋予35的权重,其余的赋予25的权重。那么可以再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得出学生数与其他因素的学生约当数之和[3]。
根据公式2、公式3和公式4可以进一步得到每个学院的财务资源分配数额,如表4、表5所示,一种是包括基础数额分配额,另一种是剔除基础数额的分配额。基础金额固定为目前各学院分配总额的25%,增加额使用上面给定的公式计算得出。第4栏是每个学院的分配总额(包括基础分配额和增加分配额)。第5栏反映的是每个学院按包含基础分配额模型的方法计算的损益结果。第6栏是按剔除基础额模型而计算的预算分配额。最后反映的是通过后种方法计算的损益结果[4]。
可以看到,使用第一种模型计算的资源分配反映的是已经分配给每个学院的金额,其实质上变化了,在这15个学院中,7个学院收到较少的分配,8个学院与以前分配额相比已增加了分配额。应注意到的是力学与工程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已给予了超过100%的增加分配额,另一方面有一些学院的分配额,从损益值来看,出现了损失,如基础教学部等。虽然第二种模型的资源分配与前一种模型相似,然而,在剔除基础分配额的情况下,受益者与损益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拓宽了,模型二的例子是一个纯粹的竞争模型,不像模型一例子那样,资金分配纯粹地依靠组成因素。整体运算结果如表4、表5所示。
可以看到依据业绩的资源分配模型能够为大学图书馆提供一个公平明显的预算分配,它依据于各类业绩指标进行预算分配是有效的和公平的,该模型可以被灵活地应用,在模型的分配过程中给予了各个学院广阔的空间和灵活处理的方式,利用推动因素与拉动因素相结合的办法,能够使该模型更加具有实务性和单位相关性,能帮助大学图书馆进行有效资源分配和学院改革。
表4 包含基础分配额模型计算的资源分配额 单位:万元
表5 剔除基础分配额模型计算的资源分配额 单位:万元
[1] Li-hong Zhu.Education for Digitization:A Case Study on Sharing E-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y[J].IFIP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07:429-436.
[2] Sandeep Koranne.performancelibrary[M].Handbook of Open Source Tools ,2010:145-154.
[3] 王东升,卢克建.市场意识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6(1).
[4] 谢帆,程岩.从资源分配的角度透视科研项目的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