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敏,申素琴,王爱民,张 丽
麝香保心丸是由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人参、肉桂、冰片等组成的中药制剂,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扩张冠脉并减少心肌耗氧量[1],为进一步验证和总结其临床疗效,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采用麝香保心丸与异山梨酯(消心痛)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后诱发的心绞痛发作每周至少5次;静息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时或负荷试验后出现缺血性ST-T改变或静息状态呈缺血性改变;6个月内无心肌梗死史,并排除即将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不作为受试的对象。
1.2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符合诊断标准[2]的10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年龄45岁~74岁,男53例,女49例,心功能Ⅰ级~Ⅳ级。随机分为3组,麝香保心丸组 32例,男18例,女14例;心绞痛类型:静息型 8例,初发型10例,恶化劳力型6例,自发型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变异型2例;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Ⅱ级 15例,Ⅲ级10例,Ⅳ级 0例;合并高血压7例,高血脂6例,糖尿病2例,心律失常1例,心脏扩大1例。消心痛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心绞痛类型:静息型10例,初发型10例,恶化劳力型5例,自发型 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0例,变异型3例;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 2例;合并高血压7例,高血脂7例,糖尿病2例,心律失常0例,心脏扩大1例。联合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心绞痛类型:静息型 10例,初发型 12例,恶化劳力型7例,自发型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变异型1例;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Ⅳ级 1例;合并高血压8例,高血脂6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 1例,心脏扩大1例。3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麝香保心丸组予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2粒,每粒22.5 mg,每日3次。消心痛组予消心痛片10 mg,每日3次。联合组予麝香保心丸 2粒,每日3次,消心痛片 5 mg,每日3次。3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伴随病变治疗,即肠溶阿司匹林15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丁 20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12.5 mg,每日 2次,同时予抗凝、降糖或降压治疗,观察均在两周以上。
1.4 观察指标 心绞痛症状观察:主要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每天发作次数、诱发原因及缓解时间。冠心病的其他常见症状观察,如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头晕、纳差、尿少及浮肿等。发作时常规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住院后动态心电监测:观察进食、睡眠、排便、休息、散步的心电图ST-T改变。常规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压等。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副反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舌麻,低血压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症状疗效 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1.5.2 心电图疗效 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动态心电监测显示,心电图下移的ST段或倒置的T波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正常,下移的ST段回升≥0.05 mV~0.10 mV,倒置 T波变浅或直立,但未达到正常;无效:静息或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 例(%)
2.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见表2)2.3 不良反应 麝香保心丸组出现舌麻1例,胃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消心痛组出现头痛并低血压伴面潮红3例,头痛并心悸1例,头痛并心悸伴面潮红 1例,头痛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47%;联合组出现头痛并面潮红2例,心悸并面潮红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例(%)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麝香保心丸是由麝香、苏香、人参、蟾酥、冰片、肉桂、牛黄精制而成,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能,主治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及心肌梗死。麝香保心丸中的苏合香、冰片有显著增加心肌耐缺氧力,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功效;人参皂甙减慢心率,消除氧自由基,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蟾酥、牛黄有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肉桂可扩冠状动脉[3,4]。本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适应性。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症状改善、发作频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方面与消心痛作用相仿,持续时间及抗心律失常优于消心痛,安全性及不良反应都优于消心痛。本研究还显示,麝香保心丸与消心痛(5 mg)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可有效预防“空窗期”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且联合用药对减少心绞痛复发更加有效。另外,麝香保心丸长期服用无耐药性,加之其全面血管保护作用和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建立侧支循环增加心血管功能,增加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再发生[5,6]。硝酸酯类药物消耗量降低,服药后症状缓解更迅速。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有两千年历史,并仍在广泛使用。由于目前西药治疗,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等的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麝香保心丸单独应用与消心痛联合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51.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
[3] 王受益,戴瑞鸿,金椿,等.人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07.
[4] 夏玲宁.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482-483.
[5] 梁国才.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世界医学杂志,2000,4(1):5-6.
[6] 汪姗姗,李勇,范维唬,等.麝香保心丸对鸡胚绒无尿囊膜及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形成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