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冠达肖艳
打赢“洋官司”之后须自强
——中欧紧固件贸易争端胜诉带来的思考
文/陈冠达肖艳
4年的努力终有收获。2011年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在日内瓦发布中国起诉欧盟对华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的裁决报告,认定欧盟《反倾销基本条例》第9(5)条关于单独税率的法律规定违反世贸规则;同时,上诉机构推翻专家组的部分裁决,支持中方的立场,裁定欧盟针对中国螺丝、螺母、螺栓等碳钢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在国内产业认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公平比较等方面也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起诉欧盟反倾销胜诉的第一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螺丝、螺母和螺栓等碳钢紧固件生产国,欧盟是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2007年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紧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09年1月决定对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26.5%至85%的反倾销税。2009年7月31日,中国紧固件生产企业推动商务部,将欧盟有关立法及反倾销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2010年12月3日,世贸组织专家组发布裁决报告,支持中国在单独税率问题上的全部主张及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方面的部分主张。2011年3月25日,欧方提出上诉;3月30日,中方就未获专家组支持的问题另行提出上诉;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目前紧固件行业已经迅速转入敦促欧盟执行W TO裁决的阶段,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分会已强烈要求欧盟立即取消对中国紧固件的歧视性反倾销措施。
虽然对欧盟的反倾销案最终胜诉了,但是近三年的时间已经让国內紧固件企业经历了一场生死之痛。据中国通用机械零部件协会紧固件分会统计,2009年中国对欧盟紧固件出口由2008年的100万吨剧减为零,2010年出口也仅有约10万吨。紧固件行业内的设备使用率从之前的84%一度下降到70%左右,全行业有1/3的企业关闭或处于停工状态、1/3的企业虽在生产但也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3的企业还能维持微薄的利润,数十万人的就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浙江是此次紧固件案的重灾区,仅嘉兴市涉案9700万美元、涉及紧固件生产和贸易企业90家。
那么,这场诉欧盟反倾销第一案的胜诉,对紧固件产业发展意味着什么?不少人士认为,胜诉的裁决为中国紧固件重返欧洲市场展现曙光,紧固件企业又将“迎来春天”。然而,从裁决到执行还有一个过程,尽管胜诉了,在业内看来还远没有到庆贺的时候。围绕这次成功案例,中国通用机械零部件协会紧固件分会日前牵头全国部分省市紧固件协会和龙头骨干企业在紧固件之城的海盐县召开应对反倾销会议暨紧固件产业状况总结会议。全国紧固件分会长冯金尧指出,这次应对反倾销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要做好应对反倾销的长期思想准备。作为全球紧固件第一大出口国,未来中国遭遇反倾销可能成为行业的常态,要千方百计练好内功,并降低出口集中度。
实际上,这是行业重新洗牌的一个机遇。浙江紧固件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50%,但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品牌和核心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很多还是空白。当务之急是紧固件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得再坚定、再快速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继续坚定走高端路线、发展替代进口,从一般紧固件向汽车、航天航空、风能、化工、核电领域进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把成本优势转为创新优势。可喜的是,一些紧固件企业已开始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像晋亿公司、乍浦实业等已经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反倾销一般针对行业中一类或某几类产品,而不是针对具体的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是有效规避出口风险的好方法,当某一类产品遭遇反倾销时才不会给企业致命的打击。同时,要规范出口秩序,转变低价营销观念,形成合理的价格竞争机制,这样出口产品遭受国际反倾销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胜算也会越来越大。
浙江省紧固件行业协会)